摘要:在高中的散文教學中,應走進文本直接用聲音解讀文本,從感性體驗入手,才能真正掌握文本意蘊。通過美讀引導學生鑒賞,在文學作品中感受人文精神,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品質,探索出高中語文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美讀 文本意蘊 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3
這是一個秋天的早晨。微風拂來已略感刺骨,窗外不斷有打著旋兒飄落的木葉,遠處的天空高而遠,透著凜冽的藍。此情此景,與月色溶溶,荷塘靜謐似乎相去太遠,很難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境。于是我決定用兩個課時進行《荷塘月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散文進行鑒賞。開篇的音樂和聲情并茂的導讀奠定了良好的課堂氛圍,縱然沒有詩情畫意的荷塘月色,可是美妙的樂聲和我輕緩的朗讀深深打動了學生,贏得了全班熱烈的掌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鑒賞欲望,將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學生們爭先恐后起來,隨后的課堂不時碰撞出火花,一些不愛說話學生也搶著發(fā)言,氣氛相當活躍,整個教學過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這次教學,我開始思考在高中的散文教學中,如何通過美讀引導學生鑒賞,如何在文學作品中感受人文精神,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品質,探索出高中語文新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往往忽略了美讀的示范、感染作用,只注重知識點的灌輸。殊不知,語文課堂上的美讀,在深刻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在精心挑選的貼近課文感情基調的背景音樂的烘托下,運用朗讀技巧處理好輕重、緩急、停頓、語氣、韻律,使用普通話有表情地朗讀,哪怕是枯燥的說明文也能讀出它的韻味來。聲情并茂的朗讀如涓涓細流沁入心田,似綿綿細雨沁入心脾,可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迅速進入形象思維,引發(fā)學生回憶、尋求、聯(lián)想,喚起學生對文章形象的愛憎褒貶的審美判斷。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再獨自進行美讀,就能初步體驗到文章的精微與高妙之美,為后面的探究創(chuàng)新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認為,美讀可以點燃學生介入語文的熱情。美讀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也是獲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徑。它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躍出紙面,形成學生的立體思維,從而感受到審美對象的美。王尚文先生在《語感論》中對美讀有過確切的詮釋:“美讀就是用心地讀,只有當學生的心靈完全沉浸于言語作品時,聽讀類的輸入型語感圖式就可以得到開拓與改造”。
當然這個讀不僅僅是單純地教師的讀、學生的讀,而是通過大家的合作學習,將“品”與“讀”結合,將品析景物,揣摩語言與學生的美讀結合起來,就如《荷塘月色》,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如何欣賞其中的景物描寫,可以選擇從審美的角度讓學生品賞出景物描寫的精彩細膩。學生通過個體品讀,歸納出那美不勝收的月下荷塘,是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來描寫的,給讀者以各方面的美的感受。我改變了用提問的方式帶動學生學習,而是鼓勵學生,讓他們合作探究,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釋放。他們通過品讀,抓住某些關鍵詞語、句子品析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并融入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有了深入的理解,獨特的感受,再讓他們自己美讀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這樣,品一品,讀一讀,在品中推動朗讀,在朗讀中加深品味。課堂氣氛開始變得活躍起來,大家爭相起來談看法,談體會。這里的發(fā)言,沒有固定的模式,標準的答案,有的是一個百花齊放的舞臺,每一個個體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fā)展。
沒有過多的理性分析,取而代之的是朗朗書聲,隨著學生富有磁性的聲音,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思想飛越蓼藍天際飄向荷塘月色,我們的情緒也時而舒放時而緊張,幾十分鐘內經(jīng)歷了一場精神的洗禮。當課堂下課鈴聲打響,同學們臉上洋溢著收獲后的充實感。
這樣的美讀可以說將語文課堂已還給了學生,讓知識恢復到鮮活的狀態(tài),與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感受到的已經(jīng)不是語言本質的再現(xiàn)和重構,我們分明清晰的聽到了歷史文化的血脈在學生的讀書聲中搏動。美讀如一脈靈性涌動的春水,學生涵詠期間,收獲的是語言精神的共構共生,享受的是人文美化的課堂生活。我漸漸悟出,作為文質兼美的散文,與其泛泛的分析,不如直接把文本拋給學生讓他們入境的朗讀。唯有走進文本直接用聲音解讀文本,從感性體驗入手,才能真正掌握文本意蘊。
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當教師與學生一起深入作品之中涵詠品味,受到感染的時候,當師生的思想感情與作品的思想內容融為一體,并進而引發(fā)新的聯(lián)想,迸發(fā)新的靈感,產(chǎn)生新的感悟的時候,語文課就會成為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共度的情感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打開感情的閘門讓人性化了的生活款款步入我們的課堂,讓真情在我們的課堂恣意流淌,所到之處,必將鮮花盛開,風光無限。
參考文獻:
苗德朝. 傳統(tǒng)文化教育實踐研究初探[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1(06)
趙秋林. 訓練有序 指導有方——優(yōu)化作文教學的基本策略[J]. 教育科學論壇. 2011(11)
在職作者簡介:
姓名:張睿;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86年7月28日;
籍貫(具體到縣市):甘肅省平?jīng)鍪校?工作單位:平?jīng)鲆恢校?/p>
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中教二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