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進
摘 要:作為一種綜合運用英語知識的實踐活動,寫作是最難的一項。學生常在寫作中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造成語句不通,詞不達意。
關鍵詞:高中生;英語寫作;障礙分析;對策
一、寫作障礙原因分析
1.英漢閱讀量之比較
我們不妨與漢語做個比較,一般的高中學生至少要看完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二三部,還不算其他的書刊等。而英語學科就無法做到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每天接觸大量的書刊,英語的書刊雜志,其閱讀量與漢語相比,幾乎是微不足道。學生只能是以課本為中心的閱讀,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就不可能有大量的語言吸收,更談不上語言輸出。
2.說的機會有限
由于教材內容多,高考壓力大以及現(xiàn)行的以分數論英雄的考評機制等因素,絕大多數教師忙于趕進度,完成教材,教師很難真正實行以聽說為主的教法。
3.詞匯量的使用偏少
現(xiàn)行大綱對詞匯的要求比過去要多,高中生的外語詞匯量要求每8~10年變化一次:1951年5000個;1963年3500~4000個;1978年2200個;1986年1800~2000個;1992年1200個;2000年3000左右,目前3500左右。而在使用上卻不高。
二、措施與對策
1.擴大閱讀量
正如Harmer所說:全面信息輸入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學生聽讀語言,或多或少都會有助于他們學習這門語言,接觸足夠的語言知識后,學生自然就會運用其中的一些。因此,筆者建議,第一,應有相配套的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英文書籍。讀背名言名著使人終身受益,甚至會改變人的一生。第二,應有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英文刊物,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特別多讀一些有關英美文化的文章,這對學生了解國外文化是大有益處的。第三,改革教材,不能用一刀切的辦法來對待不同起點的學生。
2.創(chuàng)設“聽說”環(huán)境
要讓學生開口講英語,教師本身就應該用英語授課,讓聽說始終貫穿于教學當中。因為教師應該把每堂課看成聽說課,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聽說的環(huán)境。
3.提高詞匯量的要求
語言學家Terrel認為:只要掌握了足夠的詞匯,即使沒有多少語言知識,外語學習者也能較好地理解外語和運用外語進行表達。
因此,筆者建議提高詞匯量的要求,但不是一次就由2000詞匯提到3500,而是分步實施,逐年遞增,但第一關必須過2500詞匯,這是許多外語學習者的體會,過了2500個詞匯關,以后遞增到3500就容易一些。只有夯實基礎詞匯,以后的繼續(xù)深造或自學才會顯得輕松自如一些。
三、寫作時具體實施的步驟
1.把握題目,準確審題
準確審題,搞清文章的題材和體裁,是寫好文章的關鍵一步。有很多學生在考試中不認真審題,往往會把重要的信息讀錯,導致內容出現(xiàn)偏差。比如,題中要求學生寫出他最喜愛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并寫出喜愛的原因,很多同學就寫了Teachers Day,其實這已經偏題,再不要說看內容如何了,自然也就拿不了高分。
2.列出提綱,分清段落
在寫作文之前,一定要先列提綱,根據題目要求分清段落,并把要寫的關鍵詞語羅列出來,做到有備無患。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醒自己要用一些經典的句型結構,做到熟能生巧,而不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沒有一點明確的目標,這樣最容易寫成流水賬似的文章。在每一段里要有一個中心思想(main idea),而中心思想又由主題句(a topic sentence)構成。當然,分清段落之后,就要針對每一段列出提綱。比如,先用一句話寫出簡單的提綱(即主題句)。然后第一段列出寫什么(原因,就此提出的問題,提出的觀點,事件等等),第二段是根據第一段的內容對此進行分析,給出看法,事件結果等。第三段是就前兩段的內容,給出建議以及總結。我們很忌諱一篇文章一段到底,層次不分明。即使寫得再好,在考試中也難拿高分。
3.按邏輯順序安排文章
英語講究形式,講究文章的邏輯性和層次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學生寫的作文由于安排不好,讓讀者不知所云。為了能夠讓文章清新到位,我們可以從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還有重要性這三方面入手。
當然,我們不能紙上談兵。對于英語寫作,從高一開始就應該提到日程上來。不但要花時間,還要在寫作上加大力度,每周至少要有一節(jié)課講解寫作,還要進行限時寫作,當堂評講。這樣可以隨堂發(fā)現(xiàn)問題,就地解決,效果會更好一些。再有,就是堅持不懈地每天記憶經典句型。長此以往,到高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通過分析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因素,并加以認真研究和克服,使得我們的寫作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其對策對于寫作教學方法的選用、寫作課程的設計等都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許冬梅.高中英語寫作障礙及對策[J].華人時刊,2013(4).
[2]吳玲娜.英語閱讀和詞匯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