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娜
摘 要:我國的教育現狀顯示著中國農村教育師資力量的匱乏,農村教育較城市而言教學效果相對落后,教學水平亟待提高。為更好地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素質教育順勢而生。素質教育的開展更多地體現在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上,主要探討了如何激發(fā)農村中學生在歷史課堂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來提升農村歷史教學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平衡城鄉(xiāng)教學的水平。正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作為祖國發(fā)展強大的未來,肩負著振興中華的重任,必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
關鍵詞:初中歷史;農村教學;素質教育
農村中學歷史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有千千萬萬種,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提升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二是增加農村初中歷史課堂的互動。自主學習根本就落在自主,主角更偏向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對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的意義。課堂互動分為師生互動、學生與教材互動等?;邮浇虒W方式的運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新的技能,同時互動式教學模式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農村學生歷史課堂學習積極性
1.重視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對于一節(jié)課堂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初中歷史課堂中老師和學生都是課堂中重要的主體,教師的提前備課及學生的課前預習都是初中歷史教學順利開展的關鍵要素。當兩邊主體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備課,提前熟識課程的內容、重難點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師生都了解熟識了課程的具體內容,教師才能自然地在課堂中把學生推向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互動,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具體高質量的預習方式可參考以下安排:教師可在一節(jié)課結束前向學生提出下堂課需要提前預習并解答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切勿漫無目地去預習。在新的課程開啟前先檢驗學生預習效果,繼而根據學生的預習程度進行引導,開展課程。課前預習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選擇探究命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體現自主學習的特色。
2.善于在課堂中營造輕松、平等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歷來是威嚴的,這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莫名就產生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少,這對于教學來說有利有弊,現如今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打破傳統,鼓勵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去與學生溝通交流,促進師生關系,日常與學生多溝通、多了解,力求建立民主、和諧、友好的關系。農村初中歷史課堂的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就需要一個民主和諧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主體意識會有很大的提升,在課堂的互動中就會更主動、自信。只有學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參與課堂學習,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教學的效果。
二、以增加課堂互動的方式來激發(fā)農村中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積極性
小組討論方式的引入。傳統的課堂模式大多是教師的45分鐘講壇,學生的45分鐘傾聽,沒有互動交流。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提高教學水平,相反還可能影響學生的求學熱情。新課標指出,學生間的合作也是互動的最佳體現。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引入分組討論探究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分組討論前期的分組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地調整分組,組內成員的學習水平應該要存在差異,但成員之間的性格及接受能力要具有一定相似性。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數量,原則上以4~6 人為宜。當然如果教師想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分組確定后,教師還應該協助選出小組長,并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各小組成員分工,如發(fā)言者、記錄者、材料處理者等。分組相關事宜準備就緒后教師可為各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讓各個小組成員在任務的討論中都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對任務討論探討過程中,都能各盡其職、收獲知識、獲得成長。討論結束后,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但應以鼓勵為主,使學生體會到小組學習的意義。
激發(fā)農村中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對于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來說,通過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解決農村師資力量不足弊端的有效方式之一?,F今全國都在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中國建國后歷經幾十年的教育事業(yè)實踐摸索出來的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教學策略,而針對農村初中歷史課堂的現狀,素質教育的推行主要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增加歷史課堂的互動來實現。作為一個在農村中學執(zhí)教的歷史老師,肩負著培養(yǎng)青少年一代的艱巨任務,需要不斷改善創(chuàng)新出更有效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林彩英.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劉曉燕.如何把握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契機[J].小學教學研究,2013(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