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田
中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講解理論性知識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因此,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時,教師一定要認真設計教學,運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從當前的中學信息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在教學任務設計上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學生把握不準學習方向,學習目標性不強等。這嚴重影響了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挫傷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熱情。因此,教師可以運用任務驅動法教學,重視教學任務的設計,從而構建高效的中學信息技術課堂。那么,教師該如何設計中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任務呢?
一、任務設計目的性強
每一堂中學信息技術課都應該有一個教學目標,而且不僅要有一個大目標,還要有小目標。教師應圍繞這個教學目標,思考如何設計教學任務。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大小目標的層次性與連貫性,強化每個任務的目的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收發(fā)電子郵件》一課為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操作電子郵箱的方法,以及如何收發(fā)、編寫電子郵件等。在明確這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分解為若干個小目標設計教學任務,從而使得教學連貫而有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注冊、使用網(wǎng)易郵箱為例,將任務細分。首先,學生打開網(wǎng)易網(wǎng)頁,注冊163郵箱,并添加同桌的電子郵箱為自己的聯(lián)系人;其次,學生登入注冊的網(wǎng)易郵箱,并且編寫一封郵件,發(fā)送給同學;接著,同學收到電子郵件后,閱讀并回復郵件;最后,學生給教師發(fā)送郵件,主題是“我想對你說的一句話”。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小目標的目的性強,每完成一個任務,學生都可以相應地掌握一項技能。因此,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好目的性較強的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任務設計實踐性強
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明白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因此,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要突出任務的實踐性,以此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高效化。學生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性強的學習任務,才能不斷地強化知識,加深印象,從而真正地掌握所學內容。
以《編輯演示文檔》一課為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編輯、演示文檔的技能。因此,教師不僅要進行演示講解,還要設計一個操作性強的教學任務。這些任務都是以問題的形式存在,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并掌握相關技能。教師可以利用舊知識導入,并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三個任務:“①用PowerPoint制作標題幻燈片;②插入藝術字和新幻燈片;③改變藝術字體的顏色或大小。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是簡單地操作,而是要在操作中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完成任務。實踐性強任務深受學生喜愛,所以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教學任務的實踐性,通過實踐操作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
三、任務設計趣味性強
初中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在課堂教學時,教師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那么,可以說這堂課就是失敗的。因此,在設計中學信息課堂教學任務時,教師要強調趣味性,為構建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奠定基礎。
以《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一課為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貼畫等內容。為了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教學任務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趣味情境導入新課,即上課初始,教師組織小組之間的游戲競賽,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將兩張圖片顯示在屏幕上,然后讓學生找出兩張圖的異同,讓學生思考:“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圖片?”在接下來的小組競賽過程中,學生都非常投入,并且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具體的操作方法,而且愛上了信息技術課堂。
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情和教材內容的特點,設計出有價值的教學任務,從而構建高效的中學信息技術課堂。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龍回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