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措
摘要:簡約化課堂模式是當前運用的較為廣泛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更可簡化教學流程,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樹立簡約化的教學目標,遵循因材施教的規(guī)律,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簡約課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224-01
1.簡明扼要,提綱挈領
《語文課程標準》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規(guī)定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看似簡單容易,可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盲目地追求"流行",要么將教學目標視為可有可無,放在教案前裝點門面;要么目標不明,特別是語言文字訓練目標不明,以至"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么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顯得過度臃腫,喧賓奪主;要么容量少,效率低。總之,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到底要學習什么、做什么,缺乏明確的設計。我們應當提綱挈領制定教學目標,根據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根據三維目標融通整合的要求,對準確地解讀文本,潛心研讀,對教學進行整體立意;探明作者的寫作意圖及獨有的表達方式,抓準教材的精髓,摸準學生學習該課文的真實需要,掌握明確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和設想,給學生留有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自由的選擇余地。目標簡明、清晰、扼要,才能既方便課堂的教與學,又利于教后的檢測和反饋。
2.言語簡潔藝術
教學言語是人類在教學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行業(yè)性用語,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培養(yǎng)能力中使用的語言活動。言語交流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傳遞情感、表達思想的主要載體和媒介,是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手段和工具。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教學言語是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恰當、準確的言語表達,可以寄厚于輕、寄深于淺,寄直于曲,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簡單的語文更需要大智慧,需要我們在平實的課堂中捕捉靈感,適時、隨機地撥動學生詩意的心弦,點燃學生理性的火花,升華學生語文的情懷,讓他們在簡單實在的語文學習中進發(fā)智慧、生成思想。
3.過程簡約有效
我們追尋語文課堂教學的"簡約",就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花大力氣去提煉教學主線,抓重點、輕一般,去枝葉、留主干,刪繁就簡,深入淺出。一段時間以來,課堂教學花樣不斷翻新,"活而不實"。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剔除浮華,回歸課堂教學的真實、自然、樸實,重視扎扎實實的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基礎訓練,如語文教學的課文朗讀、生字書寫、字詞訓練、習作練筆、課文背誦等,讓我們的課堂真實有效。
要憑借已有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以先進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思想為指導,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恰當?shù)剡x擇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生產科技密切相關的內容,把社會生活的鮮活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新的內涵,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fā)現(xiàn)語文知識,體驗到語文就在我們身邊,并用語文知識較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結構的"簡約化",是建立在教師自我解讀文本、洞悉教材特點、課程要求和學生個體學習態(tài)勢,有能力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和諸多因素基礎上的"簡約化"設計,要求我們力砍細密的、多余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主動積極思維的情感活動中,去體驗,去玩味,去感悟,去思考,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感悟。
4.教學內容簡、純
充分挖掘和利用課程資源是新課改的一個新的取向。老師們努力打破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壁壘,把唱歌、畫畫、游戲、表演、實驗等引進課堂。課堂上,學生或唱,或畫,或跳,熱鬧非凡,就是靜不下心來識字寫字;有的讓學生過多或過早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大談網上搜集的資料;有的大放錄像、濫用課件使語文丟失了"本體",失去了自己的特征和特點。語文課需要凈化,應盡可能把不是語文或不具有語文味的,甚至是語文但不是重點的東西剔除出語文課堂。什么是語文?其實早年葉圣陶先生就明確提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不可偏指,故合言之。"顯然,他是將語文定位于"口頭"和"書面"這兩種"語言"的范疇。那么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在語言訓練中讓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研究語言的特點,發(fā)現(xiàn)、掌握語言的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所以凈化語文課堂主要可以從"語言入手"。
我們的語言內涵豐富,文本中的語言一方面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憑借它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學生閱讀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掌握載體本身。生活中,我們學習一篇文章不僅要知道文章講什么,更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悟、體會品味語言文字,體會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思考為什么用這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從而領悟一些運用語言的方法和規(guī)律。如《“番茄太陽”》一文的學習,絕不是為了記住明明是一個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關鍵詞句來表情達意的,如何組織文章的結構等。
由此推斷,有"語文味的課堂應該是這樣的: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要不斷地、實實在在地反復接觸文本,理解文本,享受情感的熏陶和啟迪,品味文本表達的妙處,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其他一切與此無關的東西,都該從語文課堂里清除出去,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凈化。
"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促發(fā)展,"是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追求的簡約風格?;貧w簡約,有效提升,實現(xiàn)省時高效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