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衍增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勢在必行。信息技術課程承擔著培訓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重要任務,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學習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打下良好的技術基礎。本文從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出發(fā),淺談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對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勢在必行。信息技術是初中課程設置中的一門重要學科,能否掌握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成為教育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綜合素質,已經(jīng)成為我們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內(nèi)容。下面我將結合個人經(jīng)驗,針對目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對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提出幾點建議。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
我們現(xiàn)在處于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有兩大部分的內(nèi)容: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一)計算機專業(yè)教師缺乏,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是現(xiàn)代教育中的新興學科,具有專業(yè)教學水平的教師資源欠缺,很多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來兼職的。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直接影響著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限制著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此外,有些學生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限制,只有在學校才有機會接觸到計算機,因此很多學生的計算機基礎都是非常薄弱的。在使用的過程中,學生沒有使用計算機的正確方法和保護計算機設備的意識,破壞比較嚴重。由于學校的資金比較短缺,對于計算機專項基金的投入有限,所以維修起來比較困難。
(二)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課堂管理難度大
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一般安排的課時比較少,每節(jié)課之間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學生到第二次上課的時候往往是早就把上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忘在了腦后。有些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家長的教育意識比較超前,家里早就有電腦,所以這些學生有很好的教育基礎。受到這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個體差異性非常明顯,課堂教學的難度非常大。在初一剛接觸計算機的時候,學生學習了計算機的開關機,有些學生直接關掉了顯示器的電源,而沒有操作關機程序。通過課后的調查了解到:這些學生都以為只要看到顯示器的屏幕不亮了就是關機了。看似非常簡單的一個操作步驟卻難倒了很多學生,所以很多初中學生信息技術的基礎薄弱,需要從頭學起,而有些學生卻可以熟練地操作計算機,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加大了課堂的管理難度。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對策
根據(jù)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特點,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淺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施展課堂分層教學法。
由于信息技術走進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以及個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成長環(huán)境不同,使得每個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施展教學方法,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用以不同的教學方案,注意分層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尊重每個個體的文化差異,做到不歧視,不排擠。另外,教師也可以以談話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和具體情況,以便更好的有針對性的施展教學方案,也可以在課堂之外設定一定的目標,并進行進一步的指導,進而幫助信息技術水平靠后的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讓學生更好的去掌握信息技術的技能。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充分帶動學生積極性。
常言道:“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要施展高效的課堂既要學生在學習上持續(xù)擁有極大的熱情,還要積極的在課堂的教學中與同學互動。當學生表現(xiàn)出主動地學習并回答教師的問題,學生才會更加深刻的記憶所學到的知識點,學習效果和效率也會進一步提高。因而,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自身優(yōu)勢和實際情況,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可操作實踐題目,豐富并擴充教學內(nèi)容,可以適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增加圖片以及影片的播放,多角度、多方面的向學生展示教學內(nèi)容,也可以再講解教學時以小游戲的方式,與學生互動,讓枯燥的教學變得有趣。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增強實踐應用。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來考量知識掌握的程度。教師要讓學生以自己的能力水平去發(fā)現(xiàn)并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教師可以讓課堂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到課堂的前面進行細致的講解和操作,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增加個人信心。也可以經(jīng)常組織一些電腦網(wǎng)頁的獨立制作、電腦繪畫接力比賽、電腦游戲闖關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教師還要指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歸納總結.再將總結的問題做深入的講解和演示。這些比賽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加深對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四)發(fā)揮學生的個人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的信息系技術“教與學”的課堂上,教師實施的是“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師只是扮演知識的梳理和灌輸者,而學生則是被動的知識的獲取和接收者。這樣就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課堂的學習效率。而新型課堂教學就克服了這些弊端,不僅尊重每個個體的個人能動性,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更加有效地增強課堂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的學習”方法,把班級的所有學生分成合理的若干小組,并分給每個小組相同或者不同的學習任務,讓組員進行相互的學習與合作,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然后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各學習小組進行細致的演示。通過學生講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印象,還可以做到互動學習。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功在平時,注重反思,注意做好教學中的各項細節(jié)工作,達到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教學回顧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出現(xiàn)的不足之處,找具體環(huán)節(jié)上存在的問題,將具有可提升空間的方面加以重點注意。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立足于學生所需,高效開發(fā)課本資源,達到逐步提高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