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峰
【摘要】當下科學課程倡導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將科學實驗帶入學生生活,將是一種趨勢。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家長的工作壓力都普遍較大,親子間矛盾越來越突出?;诖?,我們提出“親子實驗”,它融合了親子教育與科學實驗的內(nèi)容,一方面能拓寬學生探究的時空,增強學生自學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培養(yǎng)孩子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增進親子間的情感聯(lián)系。
【關鍵詞】親子實驗;科技教育;親子關系;相融共進
一、親子實驗之研究緣起
隨著親子概念的普及,親子實驗成了親子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由此,我們提出“親子實驗”的概念。其一,引發(fā)公眾對親子教育的關注,增加家長與孩子間的情感聯(lián)系,培育孩子如意志力、熱愛的生命等非智力因素;其二,親子教育注重親子關系中情感的培育,由于活動以實驗的形式展開,所以更加注重孩子的理性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其三,由學校引領,家校社區(qū)三位一體合作,使親子教育更具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其四,由于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父親在認知性活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而現(xiàn)如今“父性教育”又存在缺失,所以在教育主體中,我們更加提倡父親在親子關系中要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二、親子實驗之實施策略
1.實驗內(nèi)容:應源自教材并體現(xiàn)地域特色。親子實驗的研究內(nèi)容主要源自小學科學教材,同時要體現(xiàn)當?shù)氐牡赜蛱厣?,以豐富學生科學課的學習內(nèi)容。在確定親子實驗的研究內(nèi)容時要避免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脫節(jié),或走向極端,或背道而馳。如在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生物與環(huán)境”單元的學習中,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師提前布置了“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實驗,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生找來了綠豆、花盆、土壤等開展親子實驗的材料,然后選擇光照、水分、溫度、空氣、土壤等,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學生們“碩果累累”,一個個把發(fā)了芽的綠豆帶到教室里分享。這樣,該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也得到極大的充實。
2.方法指導:應細化分解并做好跟蹤記錄。親子實驗是學生在家里自主開展的,家長可能沒有時間指導自己的孩子進行實驗,也有可能因為自己不夠?qū)I(yè)而愛莫能助。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是正?,F(xiàn)象,為減少學生在開展親子實驗的過程中的困惑,教師一定要通過課堂教學,結合具體案例,對親子實驗進行分析講解,并對一些研究進行細化分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地進行操作。如在教科版三年級下冊“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中,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研究進展,只依靠課堂上的交流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需要開發(fā)并使用各種平臺,方便師生、生生之間的親子實驗交流。如微信平臺,教師在課堂中教學生組建微信群,利用朋友圈發(fā)布親子實驗的進展情況,同時教師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將學生的研究成果發(fā)布在公眾號里。
3.素材來源:應源自生活并運用于實踐。科學探究離不開生活,生活中到處是科學。親子實驗可以直接從生活中尋找資源和素材。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引導,指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研究內(nèi)容以及合適的研究素材和研究器材,這樣能夠較好地解決學生研究資源欠缺的問題。如在教科版四年級上冊“溶解”單元的學習中,鹽、糖、面粉、膠水、洗發(fā)水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這為開展以“溶解”為主題的親子實驗提供了保障。學生在學完《溶解的快與慢》一課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溶解吧!小方糖”的親子實驗,讓學生回家和爸爸媽媽比比誰能最快地溶解小方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加快溶解的方法,對贏得這場比賽的勝利充滿了信心,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找爸媽比賽。
4.成果展示:應多種方式共存并呈現(xiàn)個性化。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很多學生都能非常認真地進行親子實驗,但是由于沒有做好科學研究的記錄,所以無法拿出研究成果進行交流和呈現(xiàn)。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明確親子實驗的各種成果呈現(xiàn)形式,其中包括:實驗筆記、實驗日記、手抄報、科學小論文等。教師不需要強求學生一定要采用某種方式做好實驗記錄,對于小學生而言,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即可,在記錄紙上配一些美麗的花邊或可愛的卡通人物都應得到肯定和表揚。
5.評價方式:應抓住最佳時機并走向“多元激勵”。成果的交流形式和途徑有很多,可以通過網(wǎng)絡、展覽會、報告會、課堂匯報等形式展開,不過一定要做到及時交流,不要錯過最佳時間,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在親子實驗實施初期,許多學生積極性高漲,可是到了后來,學生的積極性卻逐漸消退。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親子實驗的實施過程缺少激勵制度。因此,通過有效的評價激勵,不斷調(diào)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是親子實驗長期開展的“法寶”。
在親子實驗開展過程中,這些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①讓學生參與評價,做到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相結合。②引導學生在成果發(fā)布會中接受論證,以提高評價的有效性。③推出適當?shù)莫剟畲胧?。如評比年度“科學小院士”“科技小達人”等。
三、親子實驗之實踐反芻
1.貼近生活的親子實驗調(diào)動了學生探究的內(nèi)驅(qū)動力。我們挑選了教材中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但課堂上又很難正常進行的實驗作為親子實驗的內(nèi)容,如養(yǎng)蠶、種花、做生態(tài)瓶、小制作與小發(fā)明等。一學期來,共收到親子實驗近百篇,組內(nèi)科學教師遴選出了16個親子實驗,編寫進了校本教材。每個實驗都按照實驗名稱、實驗材料、實驗方法、實驗現(xiàn)象、實驗感想的格式進行編寫,這樣詳細的實驗指導,可以方便家長和學生順利地開展家庭小實驗。
2.相融共進的家校聯(lián)合保障了親子實驗的長效開展。我們通過建立家校協(xié)作、搭建活動載體和建設網(wǎng)絡平臺來促進家校之間的聯(lián)動機制,來保證親子實驗目的的實現(xiàn)。每學年的11月是學校的 “科技節(jié)”,也是學校親子實驗的嘉年華活動,我們邀請學生家長進校園與孩子一起展示親子實驗,如“品酒大會”、“品菜大會”,請家長、老師、學生一起品嘗自己釀的酒和自己腌的菜,為家長與孩子創(chuàng)造增進親子關系的機會。同時我們建立了“方洲小小科學家”專題網(wǎng)站和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學生的親子實驗,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突破家校溝通的時空限制。
通過開展親子實驗,學生與家長自主地進行了相關的親子實驗,從而拓寬了科學探究和親子活動的時空,親子實驗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家庭親子教育中發(fā)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育.試論親子教育的內(nèi)涵與功能[J].教育科學,2002(6):47-50.
[2]孟育群.少年親子關系與家庭德育功能系列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0(5):46-50.
[3]陳耀.家庭實驗室:讓學生建立自己的科學“夢工廠”[J].中小學管理,2014(6):17-19.
[4]曹中才.在科學課中開展家庭實驗的探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1(2):149-151.
[5]張斌,楊俊.家庭實驗室項目開發(fā)實施的實踐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14(1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