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蔡曉梅 圖/本刊記者 向燕妮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導演張楊走在朝圣的電影路上
文/本刊記者 蔡曉梅 圖/本刊記者 向燕妮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主要成就:
第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
第47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
第53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
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
導演作品:
《愛情麻辣燙》(主演:高圓圓、徐靜蕾、徐帆)
《洗澡》(主演:姜武、濮存昕、朱旭)
《落葉歸根》(主演:趙本山、宋丹丹、孫海英、午馬)
《無人駕駛》(主演:劉燁、高圓圓、李小冉、王珞丹)
《老人愿》(主演:王珞丹,張譯,吳天明)
《飛越老人院》(主演:顏丙燕、斯琴高娃、陳坤、李濱)
如果不是深入骨子里的愛電影,我想張楊大概會從影迷面前消失,尋一處世外桃源,享一世無爭安寧。
印象里的張楊一頭干凈利落的短發(fā),總是穿著深色系休閑裝,跟大眾映象里的導演一般無二。直到采訪時的面對面,同樣的深色系配色,不同于此前休閑的裝扮,如今的張楊顯得“搖滾味”十足。
繼2012年顏丙燕、斯琴高娃、陳坤主演的電影《飛越老人院》上映后,幾年沒有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里的張楊變得似乎更“狂野”了一點。
只是,不同于外表的“狂野”,張楊的新片《岡仁波齊》卻是難能可貴的“純凈”。
人如其名,張楊是特立獨行又不拘一格的電影路上的“苦行僧”。
你印象中的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藏是什么模樣?
有人說壯美的景色讓人類生出了渺小感,從此對自然心生畏懼,對人生的局限性也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也有人調(diào)侃去西藏前和去西藏后壓根不是一個人(指容貌),好好的一個人為什么要去西藏呢(純調(diào)侃)!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曾寫道:“很多人,即使探尋遍了全世界,也沒到過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钡F(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會因為一個地方而終生迷戀,張楊就是其中一個。
因為在那里,張楊找尋到了心靈與自然的高度契合,也因此產(chǎn)生了想拍一部真正與西藏相關(guān)的電影,真正的磕著長頭去朝圣的電影。
在張楊眼里,西藏不僅改變了他的顏,更改變了他的心。
早在1991年,還未畢業(yè)的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張楊就懷揣著3000元錢和一臺隨身聽獨自在西藏流浪了3個月。那段時間里,一個人背著大包,從甘肅到青海,從青海到西藏,他搭過運鹽的車、運石油的車、還搭過運棉花的車。
坐在一路顛簸的長途車里,吃最便宜的食物,與塵土飛揚為伴,找尋真正想要的生活。
在反復與自己的對話中,理想的模樣逐漸的清晰起來。從那一刻起,西藏成了他尋找人生和電影創(chuàng)作雙重答案的地方。
回憶那段經(jīng)歷,他說:“孤獨和自由,是一個人旅行最大的收獲,它讓我成長了許多,可以說改變了我的一生,很多年來,西藏就像潮汐一樣在我心里,來了去,去了又來,我覺得自己好像屬于那片土地。”
這段經(jīng)歷,讓他對西藏生出了深厚感情。畢業(yè)后,張楊先后在云南、西藏、青海等地拍攝紀錄片,而后《洗澡》的后半段還出現(xiàn)了西藏的場景:一對藏民祖孫徒步去圣湖洗澡。拍攝這一段的時候,張楊出現(xiàn)嚴重的高原反應(yīng),差點雙目失明,但都阻止不了對西藏的一往情深。
電影《岡仁波齊》劇照
人類對山的崇拜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但沒有任何地方能像西藏這樣登峰造極。放眼西藏,凡山皆有神,其體系豐富、門類齊全、紛繁復雜,其中地位最崇高、影響最廣泛的當屬——岡仁波齊峰。
2014年是藏歷馬年,岡仁波齊的本命年,無數(shù)人前往神山朝圣。張楊在這一年選擇完成他對電影的朝圣,并將電影取名《岡仁波齊》,讓無數(shù)人知曉了除了拉薩布達拉宮以外西藏又一個圣地。
為了完成父親遺愿的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圣。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圣隊伍。其中包括即將臨盆的孕婦及其丈夫、寄望來世的老人、因殺生而有罪惡感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
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11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但其實這是一趟乘坐飛機3、4個小時就能到達的旅程。
電影中,他們手上綁著一塊兒長方形木板,頭頂、胸口、腰下、三次拍打,跪地滑行、低頭、叩首、起身,再繼續(xù)。默默無言地前行著,即使他們的鞋已經(jīng)爛到不能穿,胸前的羊皮圍裙已被國道上的瀝青地磨得看不出原本的樣子。
在一步一趨的重復中,11個平凡的生命歷經(jīng)生、死、成長、蛻變,而在鏡頭之外,張楊則平靜地觀察著這一切。
張楊的鏡頭是冷靜的,他平實的記錄,拋棄掉了電影應(yīng)有的精致質(zhì)感,沒有高飽和的調(diào)色,沒有我們能聽懂的語言,更沒有專業(yè)的演員(片中演員皆為真實的普通藏民),像是一部紀錄片,但又是一部有劇情的朝圣電影。
張楊說:“在通往好電影的路上,我也是信徒,我想用苦行僧的方式,花一年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圣的隊伍拍攝,朝夕相處,同吃同住,不預設(shè)劇情,就從他們本身的生活里挖掘故事和人物。它意味著我必須摒棄那些駕輕就熟的技巧,像第一次拍電影那樣,用純真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用最笨的辦法去尋找。”
《岡仁波齊》的英文名為“The Path of Soul”,直譯為靈魂之路,目的地岡仁波齊也只是在影片的最后時段出現(xiàn)了一下而已。
這是追逐信仰、靈魂的過程,這些艱苦的朝圣、虔誠的信仰,都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難以置信的是,片中即將臨盆的孕婦是真實的懷孕,生產(chǎn)的時候也是真實的鏡頭。在拍攝之前,導演找到孕婦和她的丈夫進行溝通,希望真實地拍下他們生產(chǎn)的經(jīng)過,小倆口想都沒想就答應(yīng)了。
值得慶幸的是,片中最后逝世的老人還活著,為了劇情需要導演張楊安排了這樣的情節(jié)。起初,張楊很猶豫,擔心藏民會有自己的風俗不會答應(yīng)。畢竟這樣的劇情,不是專業(yè)演員或許會有顧忌。沒想到老人沒有半刻遲疑,回答到:“沒有問題。”
一位專業(yè)導演帶著一群純樸的藏民拍出了一部佳作,市場是否認可,票房能看出一二。
上映前夕,張楊就帶著主創(chuàng)團隊來到重慶與眾多影迷愛好者交流。對于票房,張楊則表示:“電影只要能上映就挺好的,能找到它的觀眾,票房多少我無所謂?!?/p>
正是這種對票房“無所謂”的狀態(tài),一心只求好電影的張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構(gòu)思與拍攝上,得到了無數(shù)人的認可。
6月20日,《岡仁波齊》正式上映,三日票房破600萬,七日票房破2000萬,在院線低排片率的狀況下,上座率持續(xù)高居榜首。
與此同時,網(wǎng)絡(luò)上出現(xiàn)了眾多的“自來水”(即免費水軍,消費者出于喜愛,自發(fā)的為某電影、某產(chǎn)品宣傳),其中包括知名導演、著名演員以及普通受眾。
著名演員李冰冰說:“早年在西藏拍過戲,看張楊導演的《岡仁波齊》,仿佛還能感到高原冷冽刺骨的風。漫漫朝圣路,唯信仰給人力量,讓人無懼生老病死,從平凡中也能生出偉大。值得一看!”
普通受眾說:“電影最后一幕是眾人在為楊培搭的尼瑪堆前說‘我們上路吧’,然后繼續(xù)化作巍峨雪山下的一個匍匐的黑點,自己卻感覺有了充盈的力量。信徒的人生是為了眾生幸福而獻出自己所有的力量,這是他的朝圣,但為自己的人生用盡全力,這何嘗不是我的朝圣?!?/p>
張楊是個特愛玩兒的人,喜歡踢足球,喜歡搖滾樂,喜歡開著車旅行,喜歡跟朋友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當然最喜歡的莫過于電影。
1997年,張楊推出第一部電影《愛情麻辣燙》,這是一部小成本大賣座的電影,創(chuàng)下3000萬人民幣票房收入。
1998年,該片獲得第1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金麒麟大獎(提名),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獎。到目前為止豆瓣評分7.4,也有人說絲毫不亞于理查德·柯蒂斯執(zhí)導的名片《真愛至上》。
處女作一炮而紅,對一名導演來說,無疑是電影路上最好的開端。
張楊曾說:“一個導演的自己的世界觀,決定了電影的一個基本的氣質(zhì)”。我想在他的世界里,一定有溫情、細膩與信仰。
后來,張楊陸續(xù)拍攝了《洗澡》——一部具有濃郁北京特色、充滿溫情的當代都市生活倫理片,獲得第47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銀貝殼獎”;
《昨天》——一部取材于真實故事的青年演員賈宏聲染上毒品,后在親人、友人的關(guān)愛與幫助下成功戒毒的劇情片,該片豆瓣評分8.5,是目前為止導演張楊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片子;
作為導演他不算高產(chǎn),但《向日葵》《落葉歸根》《無人駕駛》《飛越老人院》都是評價頗高的電影,其中一定有曾讓你眼前一亮的作品。
縱觀張楊的作品,你很難在影片中找到目眩神迷的電腦特效、曲高和寡的高深哲理,包括新片《岡仁波齊》,有的都是娓娓道來的故事與感受。
而《岡仁波齊》的意義,就像張楊導演所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但若干年后,人們?nèi)钥梢詮倪@部影片里,看到有一個民族還這樣生活過。神山圣湖不是終點,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棄平凡的理想和信仰,熱愛生活,我們都在路上?!?/p>
電影里的 他們?yōu)榱司融H,為了重生,用身體丈量一條朝圣的路。現(xiàn)實中的我們?yōu)榱藟粝?,為了生活,用打拼通往一條幸福的路。祝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夢。
張揚接受本刊記者蔡曉梅專訪
人物簡介:張揚,中國第六代導演之一(其他代表人物還有:王小帥、管虎、婁燁、賈樟柯、陸川、寧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