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桂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水平四階段的學生基本掌握并運用一些球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和簡單戰(zhàn)術。然而,在球類技術教學中,不同的個體之間,對技術的掌握程度都會存在一定差異,如果教師還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勢必會造成基礎好的學生覺得練習簡單無趣,基礎差的學生覺得練習難度大跟不上的現(xiàn)象,這樣做打擊了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本文以“江蘇省中小學體育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中《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一課為例,該課執(zhí)教年級為水平四八年級,采用了男女生合班教學。從整節(jié)課來看,存在沒有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造成了有的學生體前換手運球還不會,就要學習跨步蹬地;跨步蹬地還沒學會、又要學習轉體探肩了等的現(xiàn)象。這樣,不利于學生對整個技術的掌握,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制訂任務清單,遵循運動規(guī)律,滿足學生需求
如何立足體育課堂,為學生制訂適切性的練習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上述課例中,如果執(zhí)教教師采用課堂任務清單的形式,設置A、B、C、D、E、F、G等七個任務等級(見下表),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階段的練習任務,這樣做,既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需求,避免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又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利用任務清單,體現(xiàn)自主學習,促進共同提高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師在利用任務單進行教學時,選擇權交給了學生,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水平選擇不同的任務等級,而且還可以自由支配每個任務的練習時間。練習中,如果遇到熟悉的任務他們會很快完成,去挑戰(zhàn)更高層次的任務,而遇到不熟悉的任務就可能會多用點時間進行反復練習,教師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在最后的展示階段,每個學生不論完成任務的多少,都能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老師和同學,這種任務清單式教學,體現(xiàn)了自主學習,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技能水平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