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夢竹
摘 要:隨著社會科學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研究表明,在未來人才綜合素質的結構中,心理素質越來越重要,我國當代中小學生雖然有眾多優(yōu)良品質,但依舊有人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針對目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必要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關鍵詞:中小學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表現(xiàn)
1.厭學心理;作為中小學生,其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但總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高漲,沒有自覺學習的意識,對學習失去信心,老師過多的作業(yè)以及布置作業(yè)時沒有充分考慮其難度,占用了學生的業(yè)余時間,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其強烈的厭惡感,甚至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例如:不重視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抄襲作業(yè)等。
2.逆反心理;由于學生和老師家長的想法有時難以一致,學生往往堅持自己的想法,而與家長或老師發(fā)生沖突,采用不合作的對抗態(tài)度,不利于彼此間的相互交流。
3.自卑心理;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條件或某些缺陷,往往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到歧視,從而導致對自己失去信心,難以獨立完成任務,甚至不能融入集體,使得學生性格孤僻,不利于自身發(fā)展。
4.任性心理;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長的溺愛做事經常我行我素,不考慮事情的嚴重性及后果,常常無緣無故的大吵大鬧,容易作出危險的舉動。
5.焦慮心理;現(xiàn)在老師和家長都過于功利性,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名校,給孩子施加太多壓力,使得學生總是感到焦慮,對一些小事感到莫名的不安,甚至是恐懼,例如:考前焦慮癥;這種焦慮心理使孩子難以進入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無法建立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學校心理健康服務與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心理健康服務是以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為依據的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教育工作,是在已知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心理干預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專項活動,其技能的專業(yè)性決定著心理健康服務的質量和有效性;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則是心理健康服務的載體,是指以心理健康指導教師為核心的工作團隊和圍繞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所需的各種財務的投入、教育培訓以及相應制度的綜合管理體系,其特點在于能夠根據不同人群的心理特點設置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塊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
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現(xiàn)狀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高質量要求的提出,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特別是在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方面,因此近幾年來我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也在逐步形成和發(fā)展,雖然有了較為明確的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但由于還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實踐時間較短,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導致服務質量和水平還有待提高,需要對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進行更深程度的完善。
四、如何有效構建更為有效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模式
1.構建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應遵循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心理健康服務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中小學生提供能夠改善他們心理健康狀況的各種心理教育服務,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如: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進行鼓勵教育,讓學生通過自我察覺和自我認識培養(yǎng)起對自己的信心;對有叛逆心理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付出更多的耐心進行交流,從而使其叛逆心理得以減緩;最終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發(fā)展,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2)發(fā)展性原則。不要只局限于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況,而是應該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密切觀察學生心理狀況的發(fā)展變化,進行動態(tài)的考察;也不能只局限于部分學生,而是應該對全體學生有全面的了解,絕不能以偏概全。
(3)應用性原則。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來源于生活中一些不愉快或者不健康的事物,因此心理健康服務必須與實際緊密聯(lián)系,因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服務必須順應時代的變化,根據社會形勢的發(fā)展和中小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的發(fā)展情況做出實際的調整,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更具實用性,如從早期的關注重點集中于重度精神疾病的發(fā)生,擴展為關注學生的適應力,青春期的心理問題等,建立多方面的觀察與預防 。
(4)互動性原則。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老師不要一味的向學生灌輸思想,而是應該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應該將枯燥乏味的思想理論有效地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游戲互動中,讓學生們的心情放松下來,通過游戲讓他們感覺到生活和學習的樂趣,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效改善學生的厭學情緒。
(5)現(xiàn)實性原則。實踐過程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現(xiàn)實性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要專業(yè)的人員,同時也需要提供能夠支持心理健康服務活動系統(tǒng)、全面開展所必備的技術和物質條件,以及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群、不同情況的心理疾病需要不同的教育實踐方法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心理健康服務內容,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服務活動時,必須認清現(xiàn)實,集合實際情況制定出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
2.對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服務應從哪些方面進行著手?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不只是單純的思想課程教育,而是一個系統(tǒng)的綜合體系,在實踐過程中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
(1)一般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自我調試方法,能夠對日常情緒進行自我調節(jié)。
(2)學習心態(tài)指導和抗壓能力培訓。毫無疑問,中小學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往往由于家長給予孩子較大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進行學習心態(tài)指導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明確目標,適應學習環(huán)境,而抗壓能力的培訓主要是培養(yǎng)其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從而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和焦慮心理。
(3)價值觀教育。中小學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還不夠清晰,自己的價值觀還不夠明確,容易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對事物的消極認識會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價值觀教育也尤為重要。
心理健康體系注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提高學生心理價值,培養(yǎng)學生心里素質,使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關鍵性作用,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內在需要。
參考文獻
[1]馮墨女.中小學心理咨詢服務體系的構建[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12):141-143.
[2]廖全明,黃希庭.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模式的構建[J].心理科學,2009,32(02):274-277.
[3]葉存春,李順龍,梁爾.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06):1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