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季成龍 郝冉 汪洋
本文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必要性入手,注重分析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現狀,提出了人文關懷的相關策略,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現狀;策略
人文關懷能夠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關懷要以學生為根本,尊重學生的價值,加強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重視學生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在以人為本理念下,人文關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各高校積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人文關懷。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現狀不僅能夠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不足之處,而且對大學生的成長于成才有著深刻意義。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1.1 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為我國提供了現代化的發(fā)展契機,改變了社會生活。但是,人們的思想也受到資本主義思想的巨大影響。當前人們的價值觀逐漸呈現出利益化、商業(yè)化等特點。而大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其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高,受到社會負面文化的影響更大。面對這種情況,高校要想培養(yǎng)具有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學生必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且,由于當前大學生十分注重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1.2 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將人文關懷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是時代要求而且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大學生雖然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其人生觀念還沒有成熟。而大學時期正是學生成長的黃金時機,大學生的人格、個性、意志、理想等各個方面會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但是,大學生人格和意志的完善需要高校教師以大學生價值實現為切入點對大學生思想意識進行引導。并且,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從大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入手,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現狀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成就
首先,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高校對人文關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大多數高校都將人文關懷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次,人文關懷內容不斷豐富。高校為加強人文關懷,積極開展了以人文關懷為主題的文藝晚會、社團活動和專題講座。并且,高校人文關懷涉及范圍十分廣泛,不僅涉及到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而且還涉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教育。人文關懷以學生的生活為出發(fā)點,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并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和情感問題。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存在的問題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人文關懷是一項長期的過程,高校不僅要重視人文關懷的過程,而且還要重視人文關懷的效果。但是,當前很多高校十分重視人文關懷的形式而忽視了人文關懷的效果。例如,有些學校對人文關懷十分重視,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學校開展人文關懷的目的并不是幫助學生成長,而是為了建設自己的社會形象。并且,有些學校在開展人文關懷的過程中只是將人文關懷掛在口頭上,人文關懷并沒有真正落實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次,雖然大多數高校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了人文關懷,但是高校的人文關懷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人文關懷仍采用填鴨式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實際人文關懷需求,人文關懷沒有滲透到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價值觀念教育中。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策略
3.1 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認識
首先,要充分認識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人文關懷不僅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而且能夠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大學生發(fā)展。因此,高校應積極認識人文關懷的作用。為此,高校應積極了解政府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人文關懷的政策,了解政府的教育要求,根據政府政策開展人文關懷。與此同時,高校應加強對人文關懷理論知識的學習,了解人文關懷的重要性與方法,另外,高校應積極學習其他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在學習的基礎上探索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途徑;其次,高校應重點把握大學生的人文關懷需求,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情感變化的情感需求,從大學生生活和情感入手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3.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養(yǎng)
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人文關懷需要教育者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此,高校應積極宣傳以人為本的理念,組織思想政治教育者參加以人為本理念專題講座,增強教育者對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視;其次,堅持平等教育觀念。平等教育觀念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指導理念,只有堅持平等教育觀念,才能夠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關心幫助學生。為此,高校應組織思想政治教育者參加教育培訓,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著重強調教育者的平等教育觀念;最后,提高人文關懷能力。人文關懷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開展人文關懷的基礎,高校應不斷提高教育者的人文關懷能力。為此,高校應組織思想政治教育者參加人文關懷專題培訓,加強教育者對人文關懷理論知識和人文關懷方法的學習,提高教育者的人文關懷能力。
3.3 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
首先,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人文教育要及時調整教育內容,使教育內容與社會發(fā)展相符合。為此,高校應將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fā)展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中,使學生了解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并加強學生的精神教育。并且,學校應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大學生實際生活相符合,注重大學生個性張揚的特點,根據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思想意識開展人文關懷;其次,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加強人文關懷需要高校積極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為此,教育者應摒棄理論灌輸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人格,以親切的態(tài)度和平和的語氣與大學生談心,加強對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關注,營造民主平等的關懷氛圍。
參考文獻
[1]劉龍洲,白寶良.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實現載體[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0).
[2]朱光好.試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北京教育(德育),2010(04).
[3]李向軍.人文關懷視域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作者簡介
王婧,女,漢族,現為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管理。
季成龍,男,現為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13級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
郝冉,男,現為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13級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
汪洋,男,現為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13級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
作者單位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江蘇省揚州市 22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