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國章, 張顯強
(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5; 貴州省道路交通事故鑒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貴州貴陽 550005)
酒駕血液乙醇含量測試最佳血儲容器的選擇探究
涂國章, 張顯強
(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5; 貴州省道路交通事故鑒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貴州貴陽 550005)
目的 血儲容器的選擇對血液乙醇含量準確測試有重要影響,為真實測定酒駕人員血液乙醇含量,減少因存儲容器不佳而造成測試結果的偏離,篩選最佳的血儲容器供基層交管部門推廣使用。方法 選取5種真空采血抗凝管,飲酒100 mL后30 min抽取人體靜脈鮮血,于4~8 ℃冰箱冷藏保存,按0、3 d、7 d、14 d、21 d、28 d后用GC法測試血液乙醇含量,并對結果進行初篩。之后,選取其中含量檢測結果準確性較好的抗凝管,采取酒后人體靜脈鮮血后,于-20 ℃下冰柜保存,按0、3 d、7 d、14 d、21 d、28 d、35 d、42 d及49 d后GC法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及比較。結果 初篩EDTA-K2采血管、枸櫞酸鈉(1∶9)采血管、肝素鈉采血管等3種采血管的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比氟化鈉- 草酸鉀采血管和枸櫞酸鈉(1∶4)采血管要好。-20 ℃下冰柜保存結果顯示EDTA-K2采血管的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比枸櫞酸鈉(1∶9)采血管、肝素鈉采血管均要好。其中,枸櫞酸鈉(1∶9)采血管、肝素鈉采血管在35 d后結果有明顯變化(P<0.05),而EDTA-K2采血管在49 d后結果與初測含量幾乎不變(P>0.05)。結論 本研究認為EDTA-K2采血管為酒駕最佳血儲容器,氟化鈉- 草酸鉀采血管和枸櫞酸鈉(1∶4)采血管不宜作為血儲容器。
血儲容器; 真空采血抗凝管; 氣相色譜; 探究
酒后駕車極易導致交通事故[1-2]。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對飲酒后駕車有著不同的處罰標準,血液乙醇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交管部門對酒駕人員的判罰。而血儲容器合理的選擇對檢測結果準確性有直接的影響, 篩選最佳的血儲容器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F(xiàn)行的血儲容器即真空采血管有9種,基層交管部門用于采取疑似酒駕人員血樣送檢至鑒定機構的9種采血管都較常見,缺乏統(tǒng)一規(guī)范且相關行業(yè)標準中也沒有明確規(guī)定[3]。
眾所周知,不同采血管因是否具有真空條件及儲存不同血樣時,對血液乙醇穩(wěn)定性有影響[4-5],這樣勢必會影響血液乙醇含量測試結果,對疑似酒駕人員的認定會造成偏差。因此,血儲容器的選擇統(tǒng)一規(guī)范迫在眉睫。據(jù)實踐和資料顯示,真空采血普通管、促凝管、惰性分離膠促凝管及含肝素鋰的惰性分離膠管等作為血儲容器,短時間內很容易使血液凝固,同時分離膠管在制作過程中本身殘留有乙醇成分,從而影響血液乙醇含量測試結果,故實踐中在血儲容器的選擇上傾向于選擇真空采血抗凝管[6]。然而真空采血抗凝管有多種,分別有EDTA采血管、枸櫞酸鈉1∶9采血管(檸檬酸鈉1∶9)、肝素采血管、枸櫞酸鈉1∶4采血管(檸檬酸鈉1∶4)、氟化鈉- 草酸鉀采血管等,究竟哪種是最佳的血儲容器目前沒有資料記載,相關行業(yè)標準也沒有規(guī)定。因而本實驗對多種真空采血抗凝管儲血乙醇含量變化進行選擇性研究,篩選最佳的血儲容器,盡可能減小血儲容器對血液乙醇含量測試的影響,對獲取真實的酒駕血液乙醇檢測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樣本來源
選擇健康成年男性30人,在酒后30 min后至實驗室抽取靜脈鮮血[7],血樣分別儲存于5種真空采血抗凝管中,即枸櫞酸鈉1∶9采血管(檸檬酸鈉1∶9)、EDTA-K2采血管、肝素鈉采血管、枸櫞酸鈉1∶4采血管(檸檬酸鈉1∶4)、氟化鈉- 草酸鉀采血管,立即測量各管的初始乙醇含量,選取其中乙醇濃度≥20 mg/100 mL且數(shù)值接近的血樣為研究樣本,每種管選取10份,共50份,然后在冰箱(4~8 ℃)中冷藏保存。5種抗凝管分別依次編為A、B、C、D、E,每種抗凝管各取10只,分別標記為1~10號。在此基礎上,選擇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準確性較好的3種采血管:枸櫞酸鈉1∶9采血管(檸檬酸鈉1∶9)、EDTA-K2采血管、肝素鈉采血管,編號依次為S、Z、R,并各選取10份乙醇濃度≥20 mg/100 mL且數(shù)值接近的血樣在-20 ℃下冰柜保存,每種管的10只管同樣分別標記為1~10號。
1.2 儀器和色譜條件[8]
島津GC-2010 plus型氣相色譜儀、頂空自動進樣器(島津HS-20)。色譜條件:色譜柱1和2:均為Rtx-BAC1,30 m×0.32 mm毛細柱;柱溫為40 ℃,進樣口溫度150 ℃;柱流量5 mL/min,吹掃流量3 mL/min;分流比6.4。檢測器FID1和FID2:溫度為250 ℃。頂空進樣:恒溫爐溫度為65 ℃;樣品流路溫度為105 ℃;傳輸線溫度為110 ℃;樣品瓶恒溫時間為10 min;樣品瓶加壓時間為0.3 min;加壓平衡時間0.3 min;導入時間0.8 min;導入平衡時間0.4 min;進樣時間為0.5 min;進樣針沖洗時間0.4 min。
1.3 樣本的測定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的方差分析。檢測水準α≈0.05[9]。
2.1 4~8 ℃冰箱冷藏下5種采血管中血液乙醇含量在各測試時間段的比較
2.1.1 5種采血管間血液乙醇含量比較
5種采血管的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92.811,P<0.01)。5種采血管中,A、B、C 3種采血管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D、E采血管與A、B、C 3種采血管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見表1,表2。
表1 5種采血管中血液乙醇濃度 mg/100 mL
2.1.2 5種采血管血液乙醇含量隨時間的動態(tài)趨勢
從趨勢圖1、圖2顯示;A、B、C即枸櫞酸鈉1∶9管(檸檬酸鈉1∶9)、EDTA-K2管、肝素鈉管這3種采血管的血液乙醇含量在0~14 d內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比D、E即枸櫞酸鈉1∶4管(檸檬酸鈉1∶4)和氟化鈉- 草酸鉀管這2種采血管要好。但14 d后含量都顯著下降(P<0.05),其中D管即枸櫞酸鈉1∶4采血管(檸檬酸鈉1∶4)7 d后顯著下降(P<0.05),E試管即氟化鈉- 草酸鉀采血管3 d后顯著下降(P<0.05),因此,D、E 2種管不宜作為血儲容器。
2.2 -20 ℃冰柜保存下3種采血管中血液乙醇含量在各測試時間段的比較
2.2.1 3種采血管間血液乙醇含量比較
3種采血管的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21.051,P<0.01)。S、R、Z這3種采血管之間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表4)。
2.2.2 3種采血管血液乙醇含量隨時間的動態(tài)趨勢
從趨勢圖3可知,EDTA-K2采血管(Z)的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準確性比枸櫞酸鈉(1∶9)采血管(S)和肝素鈉采血管(R)均要好。
表2 5種采血管間血液乙醇含量比較
(注;4~8 ℃溫度冰箱冷藏保存下各管的標記,A:檸檬酸鈉(1∶9)采血管、B:EDTA-K2采血管、C:肝素鈉采血管、D:檸檬酸鈉(1∶4)采血管、E:氟化鈉- 草酸鉀采血管)
圖1 5種采血管血液乙醇含量隨時間變化趨勢圖
圖2 3種采血管血液乙醇含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圖
因此,綜合2.1和2.2結果顯示:雖然4~8 ℃冰箱冷藏下5種血儲容器中EDTA-K2采血管、枸櫞酸鈉1∶9采血管(檸檬酸鈉1∶9)、肝素鈉采血管在14 d內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較好??梢虮淙莘e本身的限制以及4~8 ℃冰箱冷藏下,隨時間的延長各采血管中血液乙醇含量都會變化。實踐中血樣宜長時間保存在-20 ℃冰柜中。再從-20 ℃溫度冰柜保存下EDTA-K2管、枸櫞酸鈉1∶9管(檸檬酸鈉1∶9)、肝素管3種采血管血液乙醇含量隨時間的變化來看,EDTA-K2采血管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最好。因此本研究認為EDTA-K2采血管為酒駕血液乙醇含量測試最佳的血儲容器。
表3 3種采血管中血液乙醇濃度 mg/100 mL
表4 3種采血管間血液乙醇含量比較
注:-20 ℃冰柜保存下各管的標記;S:枸櫞酸鈉(1∶9)采血管、R:肝素采血管、Z:EDTA-K2采血管)
圖3 3種采血管血液乙醇含量隨時間變化趨勢圖(注t1-0d,t2-3d,t3-7d,t4-14d,t5-21d,t6-28d,t7-35d,t8-42d,t9-49d)
酒后駕車可增加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比例[10]。血液乙醇含量的檢測結果是各國以法律判定酒后或醉酒駕駛行為的重要依據(jù)[11]。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檢測方法、血儲容器等因素均有可能對血液乙醇檢測結果造成影響[12-15]。就檢測方法而言,隨著儀器分析的發(fā)展,氣相色譜法中頂空氣相色譜法因操作簡單,穩(wěn)定性好,定量結果更為準確,被普遍使用。然而,血儲容器在相關行業(yè)標準中沒有嚴格規(guī)定,國內外資料中也少有涉及[3],因而基層交管部門在使用采集容器時五花八門,勢必會影響血液乙醇含量的準確測定,進而影響司法公正評判。為避免血儲容器對結果準確性的影響,雖然以往研究中傾向于推薦使用真空采血抗凝管為血儲容器,但抗凝管中哪種為最佳并未涉及[6]。本研究通過對常見的5種真空采血抗凝管進行篩選, 4~8 ℃溫度冰箱冷藏保存下EDTA-K2管、枸櫞酸鈉1∶9管(檸檬酸鈉1∶9)、肝素鈉管這3種采血管的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比枸櫞酸鈉1∶4 管(檸檬酸鈉1∶4)和氟化鈉(草酸鉀)管均要好。但14 d后血液乙醇含量都明顯下降,其中枸櫞酸鈉1∶4 管(檸檬酸鈉1∶4)7 d后顯著下降,氟化鈉(草酸鉀)管3 d后顯著下降,這兩種采血管因短時間內會導致血液乙醇含量發(fā)生較大變化,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較差,均不宜作為血儲容器。可由于4~8 ℃冰箱冷藏只能短時間保存血樣,一方面是冰箱冷藏容積有限不能儲存更多血樣,另一方面該溫度下保存血樣,隨著時間的延長所有管中的血液乙醇濃度均會呈現(xiàn)明顯變化,因而在4~8 ℃冰箱冷藏室內不宜長時間保存血樣。據(jù)資料顯示,針對含有乙醇的血液樣品,保存以冰凍最好,冷藏次之[5],鑒于此,本研究將4~8 ℃在冰箱冷藏室內保存的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準確性較好的EDTA-K2管、枸櫞酸鈉1∶9管(檸檬酸鈉1∶9)、肝素鈉管這3種采血管于-20 ℃冰柜保存并測試,結果顯示:在-20 ℃冰柜保存條件下,這3種采血管都能較長時間保持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其中枸櫞酸鈉(1∶9)采血管和肝素鈉采血管在42 d后結果有明顯變化,而EDTA-K2采血管在49 d后結果與初測含量幾乎不變。不過相比較而言,枸櫞酸鈉(1∶9)采血管和肝素鈉采血管的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均不如EDTA-K2采血管。由此可見,血樣宜在-20 ℃冰柜中長時間保存,同時可知不同抗凝劑對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有影響,以上5種真空采血抗凝管以EDTA-K2采血管做血儲容器最優(yōu),其次為枸櫞酸鈉(1∶9)采血管和肝素鈉采血管,而枸櫞酸鈉1∶4采血管(檸檬酸鈉1∶4)和氟化鈉(草酸鉀)采血管不宜作為血儲容器。另外,有關檢測中血液乙醇含量變化,可能因保存過程中微生物分解、自身揮發(fā)等而減少,或因血液腐敗導致自身產生乙醇成分而升高[16]。由于本研究采集的是鮮血,加之血儲容器處于真空密閉和低溫狀態(tài),能有效防止外部微生物的進入,從而被微生物污染造成乙醇含量增加的可能性小,同時有效防止乙醇因揮發(fā)造成乙醇含量降低的可能性。因此可不考慮血液腐敗、微生物分解和揮發(fā)產生的影響,至于檢測中血液乙醇濃度下降的原因雖有報道與稀釋比例等因素有關[17],但下降機理還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血儲容器對于血液樣本乙醇濃度檢測結果有影響,所研究的5種真空采血抗凝管中EDTA-K2采血管作為血儲容器時其血液乙醇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最好,因而本研究認為EDTA-K2采血管為酒駕血液乙醇測試最佳的血儲容器。建議交警部門在按照規(guī)定抽取涉嫌酒駕人員血樣后保存于EDTA-K2采血管中送檢,確保血液乙醇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1] IMPINEN A, MAKELA P, KARJALAINEN K, et al. High mortality among People suspected of drunk-driving. An 18-year register-based follw-up[J]. Drug Alcohol Depend, 2010, 110(1-2): 80-84.
[2] ZIAVROU K, BOUMBA V A, VOUGIOUKLAKIS T G.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postmortem ethan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 2005, 24(2): 69-77.
[2] Ziavrou K,Boumba V A,Vougiouklakis T G.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postmortem ethanol[J]. Int J Toxicol,2005,24 (2):69-7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EB/OL](2011-08-11)[2015-01-16]. http:∥wenku.baidu.com/view/916a960202020740be1e9b49.html.
[4] 馬棟,卓先義,卜俊,等.血液中乙醇保存穩(wěn)定性研究[J].法醫(yī)學雜志,2007,23(2):117-119.
[5] 陳渝,廖林川,顏有儀,等.血液樣品中乙醇穩(wěn)定性的實驗研究[J].刑事技術,2007(2):12-14.
[6] 謝春,鐘方前,吳敬杰,等.儲存容器對血液乙醇濃度的影響[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2,29(7):443-445.
[7] 賈常明.駕駛員酒后血液酒精含量與時間關系研究[J].刑事技術,2009(2):21-23.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委員會. 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19522—201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9] 李燦.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方差分析在SPSS16.0軟件中的實現(xiàn)[J].統(tǒng)計與決策,2011(1):34-36.
[10] TAYLOR B, IRVING H M, KANTERES F, et al. The more you drink, the harder you fal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how acute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injury or collision risk increase together[J]. Drug Alcohol Depend, 2010, 110(1-2): 108-116.
[11] WINEK C L, BAUER J, WAHBA W W, et al. Blood versus synovial fluid ethanol concentration in humans[J]. Journal of Analytical Toxicology, 1993, 17(4): 233-235.
[12] 李明,曹峻華,黃偉,等.交通事故酒精檢測結果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4(5):507-508.
[13] 甄廣懷.不同濃度、不同放置保存方式對測定血液乙醇濃度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0(12):1596-1597.
[14] 李萱,汪煒,孟祥志.人體血液酒精濃度檢測的影響因素[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22):2993-2995.
[15] 張權,陳文生,洪亮.人體內乙醇含量檢測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4(2):128-130.
[16] 劉兆,楊瑞琴,溫永啟,等. 腐敗血液中乙醇的頂空氣相色譜分析[J]. 中國司法鑒定,2010(4):26-28.
[17] 劉冬嫻,賀江南.采血管中添加劑對血樣中乙醇含量的影響[J].法醫(yī)學雜志,2014(6):452-455.
(責任編輯于瑞華)
D918.93
貴州省道路交通事故鑒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項目([2015]10022)。
涂國章(1970—),男,貴州德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微量物證、毒物毒品的分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