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蓮
摘 要:在探究思維導圖理論依據的基礎上,分析思維導圖的特點,列舉思維導圖的應當范圍和應用注意事項。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實踐課;應用原則
思維導圖可以把語言、智能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結合起來,可以用于小學教學的各個領域。
一、思維導圖用于小學教學的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依據
思維導圖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把思維的要點和思維內容以圖形方式展示出來,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結構,掌握課堂教學重點,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形成深入理解,是構建學生知識體系的重要途徑。
2.有效教學理論依據
思維導圖符合有效教學理念的基本要求。思維導圖更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要求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的可測量和量化,力求通過教師必要的教學引導促進學生深入掌握課堂知識內容。
二、思維導圖的應用特點
1.放射性特點
思維導圖與大腦神經元的結構相似,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網絡化的知識體系內容,思維導圖主要從關鍵詞出發(fā),圍繞關鍵詞來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從關鍵詞出發(fā),對教學內容進行無限的延伸和拓展,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的脈絡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在邏輯有更深入的理解。
2.形象性特點
思維導圖可以把知識更直觀地展示出來,可以把復雜的知識內容系統(tǒng)化和直觀化,有助于學生全面形象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的重要點。學生可以圍繞知識導圖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記憶,對于增加學生的分析能力,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新應用有重要的價值。
3.多元化特點
思維導圖有多元化特征,思維導圖的形式是多樣的,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輔助,三維立體化的動態(tài)思維導圖已經被引入到小學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思維導圖可以借助圖片、線條、色彩等不同的形式,促進學生對重點知識有更醒目的認識,有助于豐富學生認識知識的形式,并且可以圍繞著思維導圖的多元化形式,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不斷延伸和拓展。
4.立體化特點
思維導圖增加了知識的前后聯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實現通過思維導圖來訓練學生正向和逆向思維,實現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有機結合,以及圍繞著思維導圖來抽象知識和豐富學生知識結構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在多個維度促進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學習活動。
三、思維導圖的主要應用方式
1.用于導入實踐活動
圖的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有助于調動學生主動思圖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思維。例如,思維導圖可以用于識記教學,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提高識字教學的形象性,例如,在實踐教學時可以給學生展示一段視頻,引導學生明確今天活動的內容,然后給學生提出任務,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制訂實踐的具體步驟,并且圍繞著步驟預測實踐中的難點,調動學生發(fā)散思維解決問題。
2.用于組織探究活動
探究過程是小學實踐活動的重點,由于小學生探究能力有限,學生在探究時容易遇到困難,出現思維停滯的現象。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時找出關鍵詞,引導學生自主繪制實踐活動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實踐活動的步驟與主要操作過程。
3.實踐拓展
思維導圖還可以用于實踐拓展,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性的任務,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來制訂解決問題的計劃。例如,在模型制作教學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引導學生找出模型制作的關鍵點并形成導圖關鍵詞,讓學生不斷輻射出更多的詞語,再引導學生開展實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模式。
四、運用思維導圖的注意事項
1.明確任務目標
思維導圖是為了明確的任務目標服務的,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來學習,必須給學生提供明確的目標,注重通過有效的任務目標來指導學生的思維內容,并且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思維內容直觀地展示出來,在展示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修正。例如,在制訂課題研究計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圍繞著制作課題研究計劃,明確制作計劃的任務清單。
2.創(chuàng)新豐富導圖
教師在幫助學生明確思維目標之后,要通過各種情境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充分想象和思考的空間,圍繞著目標任務調動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及時總結關鍵詞,引導學生不斷豐富思維導圖的分支。
3.形成邏輯體系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各分支進行總結規(guī)劃,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邏輯體系,促進學生對發(fā)散思維階段得到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并且引導學生劃出思維導圖的主體和各分支的結構關系,通過實踐來檢驗思維是否正確。
總之,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認清實踐活動的層次,有助于學生在列提綱的基礎上對思維內容與步驟形成有更深刻的認識,可以有效指導學生進行實踐。
參考文獻:
[1]劉智敏,獨知行,于勝文,等.思維導圖方法的教學實踐[J].測繪科學,2016(9).
[2]林芹.思維導圖與小學科學概念重建的融合:以《觀察樹葉》一課為例[J].華夏教師,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