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琴
摘 要:日本明治維新之后,傳統(tǒng)封建舊觀念和現(xiàn)代自由新觀念發(fā)生碰撞。人們積極倡導平等、自由,知識分子最先喚醒人們對女性的認識。本論文以《舞女》和《心》中女主為例,通過對森鷗外和夏目漱石女性觀的對比,了解明治時期知識分子的女性觀。在男權(quán)為主導的世界里,遇上“男女平等”的新觀念,傳統(tǒng)、善良的女性該如何處理,如何攪動封建觀念這一泓池水。無論是森鷗外塑造的身份卑微卻潔身自好的女性,還是夏目漱石塑造的深處閨閣卻有獨立思想的女性,無不散發(fā)著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氣息。但受自身修養(yǎng)和歷史局限性的影響,明治時期知識分子筆下有覺醒意識的女性,最終未能捍衛(wèi)住自已的權(quán)利。
關(guān)鍵詞:明治維新 女性觀 男女平等
一、引言
日本進入明治時期,社會發(fā)生改革,文化融合遇到瓶頸。在這種大背景下,率先覺醒的知識分子面對女性問題,有著各自獨特的見解。本論文以森鷗外的《舞女》和夏目漱石的《心》為出發(fā)點,探究同處明治時期的兩位文學家的女性觀。以期從中發(fā)現(xiàn),知識分子筆下女性的特征,以及造成明治時期女性思想繼續(xù)被禁錮的原因。
夏目漱石和和森鷗外都對日本自然主義持批判態(tài)度,“二人は自然主義の流れに左右されず、超然と主知的·論理的立場を守った?!保▌⒗麌_麗杰·127)。森鷗外早期作品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展現(xiàn)了近代知識分子、女性的覺醒和壓抑。在吉留杉雄和王崗、方韻共同編著的一本書中,也曾提及森鷗外的《舞女》是他青春時代的懺悔綠,是對自己負心行為的辯白。而夏目漱石筆下的女性具有男權(quán)主義色彩下的性格,女性要完全服從男性。夏目漱石透過平凡的社會生活,看到了女性的存在。“在日本近代文學家中,若要說出一位充分表現(xiàn)日本明治諸問題的文學家的話,非漱石莫屬?!保ㄈ眨┳籼偬┱韭∶?,19)。森鷗外展現(xiàn)了明治初期的女性觀,夏目漱石總結(jié)了明治末期的女性觀。對比兩者筆下的女性,了解明治時期的女性地位。
二、森鷗外《舞姬》中的女性觀
森鷗外是明治時代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與本論文提及的夏目漱石,以及芥川龍之介被稱為日本近代文學三大文豪。他從小接受儒學漢學教育,之后又接觸西方文化,為他獨具一格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般將森鷗外的作品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890年到1912年;第二個時期是1912年到1916年。《舞女》創(chuàng)作于第一時期。
(一)新時代女性原貌的塑造
女主艾莉絲:“她因父親貧窮而沒有受到充分的教育,15歲便應招跟隨舞蹈教師學跳舞,從事地位卑賤的戲子職業(yè)?!保ㄉt外,著,傅羽弘,譯.21)。沒有過度描繪女主貧困,力求男女的平等。太田豐太郎雖出生無憂,卻在精神上匱乏;艾莉絲雖生活貧苦,卻積極樂觀。初見時:淡黃色的金發(fā)、整潔的衣服、淚花晶瑩的長睫毛、美麗的臉龐、顫抖的脖頸。全是少女天真純潔的模樣。森鷗外自身有著較高的素養(yǎng),同時有過在德國留學的經(jīng)驗,使得他對女性有種自發(fā)的好感。認為他們天生純潔美麗,有思想?!啊段杓А芬晃闹?,并沒有出現(xiàn)描寫動人的感情場景,僅僅只是體現(xiàn)出愛麗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所以說,鷗外原本就不具備獨特的描繪女性的寫作能力,最多就只是描寫出了一個被好色的男人所欣賞對象的美而已。”(李學義,崔美玉,權(quán)玉華.56)。這段總結(jié)有其合理性,但森鷗外早就為創(chuàng)作提前作了準備:儒學漢學教育、歐洲文化等,所以對于女性,他完全有其自己的見解。
艾莉絲雖為身份卑微的戲子,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深受儒學影響的森鷗外,在女主舞女的身份外披上了一層積極樂觀的外衣。她生活貧困,為葬父,受打工處老板的逼迫。當她以微薄的力量抵抗之時,遇到太田豐太郎。起初他們的交往更類似于一種師生關(guān)系。女主在品行善良的父親的影響下,自幼愛讀書,但因家境,只能讀一些可以租借來的庸俗小說。此時,森鷗外以儒家氣質(zhì)塑造的男主,用師長的身份喚醒底層生活的女主。讓兩人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儒雅、高尚。生活過得如詩一般,或許這正是中國唐代文化對森鷗外初期創(chuàng)作的影響。“……腦海里只有她那美麗動人、惹人愛憐的容顏,揮之不去?!保ㄉt外著.傅羽弘譯.23)。才子佳人陷入情渦。
森鷗外將愛莉絲描繪成在面對愛情時,勇敢追求,不受世俗約束的形象。拒絕劇院老板的非分要求,不愿淪為令人不齒之人。當男主被免職時,說服母親,讓男主搬入她家。女主在危難之時,不卑不亢求助于豐太郎。有著新時代女性純潔、積極樂觀的品性。直面愛情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是為了守住這份愛情,也是為堅守來之不易的自由、平等。
(二)回歸平凡生活的女性
過起尋常百姓生活的他們。豐太郎白天在報紙閱覽室看報,艾莉絲白天有排練的時候便在劇院,沒有排練的時候就待在家里,做著針線活。森鷗外樹立了一個堅強的女性,但卻讓她在安逸的感情生活里放棄了拼搏,安于現(xiàn)狀。二人世界就差個孩子,女主便能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而當孩子來臨的時候,就是悲劇上演之時。孩子雛形的出現(xiàn),豐太郎認為是給疲于奔命的生活雪上加霜。在此時,他卻要出差,這也意味著最終一個凄慘的結(jié)局。這段時間里,艾莉絲一直給豐太郎寫信。期盼通過情意綿綿的一封封書信,留住男主的心。將女性的脆弱暴露無遺。
最終男主病愈,在不安下回國?!段枧分形磳劾蚪z描寫成豐太郎人生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大臣提議帶他回日本時,他果斷地同意了。女主因極度刺激患上偏執(zhí)型精神障礙,無法治愈。森鷗外將這一切原因推給豐太郎的好友。他有自由化的思想,追求男女平等,但仍擺脫不了傳統(tǒng)思想的禁錮,給了艾莉絲一個相對凄慘的結(jié)局?!白鳛槟桓錾悦髦沃泻笃跒樽约阂簧兄饕钴S時期的明治知識分子,森鷗外有著明治人共通的特征,即精神結(jié)構(gòu)中的儒學因素。”(趙玉皎,5),該時期的文人大多表現(xiàn)出一種“內(nèi)心在吶喊,行動卻孤寂”的形態(tài)。用文章中豐太郎自述的話來說“另一方面,我貌似心如止水,并不是因為我具有抵御外部誘惑的氣概,而是對外界有所恐懼,自縛手腳而已” 。(森鷗外,著.傅羽弘,譯. 11),將這段文字作為對森鷗外的評價最為貼切。森鷗外創(chuàng)造出了“才子佳人”的意境,卻無法給它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
森鷗外早期生活、學業(yè)一帆風順,加上自身的學識,使他在明治時期的女性觀,關(guān)懷中略帶有一點譏諷?!段枧分?,愛莉絲愛豐太郎勝過愛自己,而豐太郎愛莉絲,但更愛自己。森鷗外將愛莉絲描繪成豐太郎在外求學,孤寂時的一個伴侶,并未將女性放在一個平等對待的地位上。為名為利,疲憊不堪之時,追求人生愛情。最終,自由被舊觀念壓制,以西方文化主導的價值觀就此停止。他追求男女之間純潔、美好的愛情。受唐朝文化影響,愛上浪漫的“才子佳人”路線。但無論是剛文明開化的社會,還是他自身的思想,都不允許這樣的結(jié)局存在。
三、夏目漱石《心》中的女性觀
經(jīng)歷同一時代的夏目漱石早期因“非人情”和“低徊趣味”被稱為“余裕派”、“高踏派”,他代表了非自然主義。綜合夏目漱石的作品來看,其描繪的女性是知書達理、溫婉賢惠的,但仍擺脫不了時代、觀念的禁錮,落一個雖不是凄慘,卻難逃孤寂的結(jié)局。
明治維新之后,日本社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最重要的是民眾思想蛻變:追求自由、平等。夏目漱石出生在這樣一個文明開化的時期,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也頗具獨特性。作品中男性作為明治時期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生活寬裕,強調(diào)精神自由,不再為生活疲于奔波。女性受思想解放的影響,具有“覺醒”意識,面對愛情:積極主動、不扭捏、不做作?!笆u新女性的虛偽與險惡,但他并沒有從男性立場上簡單地回歸于對女性傳統(tǒng)的絕對肯定上,而是對違背自愿的不幸婚姻持批判態(tài)度。”(李玉雙,P95)。所以在男權(quán)占主導地位的時代,男女想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地位平等以及雙方之間愛情的平等談何容易。
(一)新時代女性原貌的塑造
全書分為三部分:先生與我、雙親與我、先生與遺書。第一部分“先生與我”出現(xiàn)的女性是:先生的太太。這個令文章中的“我”敬佩的女人,在先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女人。夏目漱石將對她的初次印像描繪成溫婉、漂亮的女子。“縱觀夏目漱石文學,他根據(jù)自己對女性的認識,創(chuàng)造了三類不同的女性形象,即理想型、顯惡型和覺醒性……”(李玉雙,5)。先生的太太大概是介于理想型和覺醒型之間的那么一位女性。夏目漱石除文學家身份之外,也是位心理學家。他用簡短而凝練的詞匯,將在時代影響下,女性的改變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少了份唯唯諾諾,多了份活力;少了一處圓滑,多了一塊棱角。夏目漱石拋棄男尊女卑的舊思想,將女性放在平等的地位,卻不可避免地讓男女之間豎起了一道屏障,摸不清道不明。
《心》以其獨特的敘事視角來貫穿全文。首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從“我”的視角出發(fā),第三部分,從“先生”的視角引出“先生”與他太太的相識。所以,提及新時代女性的原貌,我們?nèi)孕枰芯俊缎摹返牡谌糠?。在“先生”的遺書中,追溯“先生”與“小姐”相識,源于“先生”被其叔父所騙,機緣巧合寄宿在“小姐”家。率真、正義的才子與溫婉、美麗的姑娘相遇,互相傾心。一束插花、一段談話、一句問候,正是小姐追求自由平等的體現(xiàn)?!斑@種時候,我心里便奇異地涌現(xiàn)不安。我不認為這不安完全來自同年輕女子的對坐,總好像有什么使我心神不定,一種出賣般的不自然的態(tài)度折磨著我。而對方卻坦然自若,全無羞澀的樣子” ((日)夏目漱石,著.林少華,注譯.481)。夏目漱石將女性地位大大提升,男性面對女性是局促不安的、甚至是害怕的。無論是《心》,還是《使者》《明與暗》等,男性面對女性的不安與女性面對男性的鎮(zhèn)定都是鮮明的對比。男性的痛苦源于女性,她們使男性產(chǎn)生猜忌、爭奪。這樣的“女權(quán)”地位,是其他作家所沒有的,比如川端康成作品中幾乎是男性擁有主導權(quán),或者村上春樹的作品,男性在與女性的相處上,可以說是游刃有余。
當然,“小姐”在明確心意之后,就大方地表達:在“先生”與“K”旅行回來之后,“小姐”明顯偏向于照顧“先生”。但在這之前,“先生”因 “小姐”經(jīng)常與“K”談話,對其表現(xiàn)出一種不信任?!跋壬睂⑦@一切歸結(jié)于:叔父的欺騙。夏目漱石尊重男女平等,他允許女性有自已的判斷、自己的思想。但是,最終結(jié)局,在愛情方面,男性掌握決定權(quán),女性必須無條件遵從。
(二)回歸平凡生活的女性
“先生與我”中,先生與太太婚后的感情不能說是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退色,因為他們相戀時并未有多么驚天動地,甚至也沒有所謂的甜言蜜語。平淡中流露出珍貴,“太太”成為不善交際的“先生”生活的中轉(zhuǎn)站,她照料先生的起居,思想不同于舊式日本婦女,了解“先生”的品性,卻走不進“先生”的心?!捌拚`解我。告訴她是誤解還是不通,禁不住發(fā)起火來?!?((日)夏目漱石,著.林少華,注譯.370)。文明開化時代的新女性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遵從丈夫的想法。“幾塊?一塊?兩塊?”、“你倒真能沉默”、“何至于”((日)夏目漱石,著.林少華,注譯.383-384)。直率、果敢的性格讓女性有了一些男性的特征。有脆弱:“有個孩子就好了?!?((日)夏目漱石,著,林少華,注譯.368)。雖然是有新思想,但仍脫離不了對平凡生活的渴望。
“先生”從未告訴與自己生活多年的妻子,他每個月去雜司谷墓地祭奠的人就是“K”。隨后,天皇駕崩,暗示著明治精神的終結(jié),乃木大將殉死,“先生”幾天后也自殺了?!氨M管先生試圖想用定期祭拜K,細心照護岳母和妻子等行動來贖罪,但這些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最終只有以死來尋求解脫。孤寂苦悶的先生代表了明治末期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形象”(高西峰,郭曉麗,程靜.156)。不知是殉死,還是因為性格原因。最終,獨留太太一人。在享受自由平等思想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利己主義越來越嚴重,知識分子難以融入世界,獨自承受孤寂,其筆下的女性便成為犧牲品。
四、森鷗外與夏目漱石的女性觀的對比
森鷗外尊重、關(guān)愛女性,他將身份卑微的女性描繪成積極樂觀的人。但深讀其文章,會發(fā)現(xiàn)即使再純潔、美麗的女性,在他枯燥的學習生涯中,只是充當一個微乎其微的角色,或者說是一種調(diào)劑品。在功名利祿前,海誓山盟都灰飛煙滅,拋棄女性變得理所當然。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第一,《舞女》是森鷗外的處女作,表現(xiàn)了明治時期知識分子初期的女性觀;第二,其母親對他要求嚴格,束縛了他平等的女性觀。
夏目漱石追求的女性是:善良、有獨立思想的。他以近代知識人的利己主義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前三步曲和后三部曲,《心》屬于后三部曲中的一部。第一,在理念上,他所塑造的女性,也體現(xiàn)了他晚年“則天去私”的理念,擺脫封建束縛,強調(diào)人的本性,回歸“自然”。第二,在現(xiàn)實中,受社會環(huán)境和自身素養(yǎng)影響,他筆下的女性具有復雜的性格,渴望平等,但又被舊觀念捆綁住了追求平等的手腳。他所描繪的女性更具男性特征,讓處于同一時期的男性感到不安,甚至恐懼。他批判男尊女卑的舊觀念,將女性放置在平等的立場上。用女性自身的內(nèi)心獨白訴說她們的處境。最終結(jié)果,或許是歷史的局限性,或許是受其“神經(jīng)衰弱”的影響,他雖憐惜、尊重女性,但最終還是不相信女性。夏目漱石具有極度分裂性的性格,他呼吁男女平等,塑造有思想、有理想的女性,卻不允許她們有“自我”、有“抵抗”。
文明開化,讓兩位文學家在明治人共性中,醞釀出各自獨有的風格。森鷗外追求自由愛情,無論是他的女性觀,還是他的愛情觀,都比夏目漱石的強烈些,能更形象地展現(xiàn)出舊觀念、新觀念、新女性之間碰撞的星火。但結(jié)局往往是凄慘的。相對于森鷗外來說,夏目漱石是仁慈的。他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女性大多“活了下來”。也許這個詞對生命太過輕視,但足以表達作者的心境。內(nèi)心想著男女平等,充分肯定女性地位。但當她們回歸家庭之后,她們鮮活的思想便不復存在。丈夫成為她們的中心,家庭變成了禁錮她們的枷鎖。
兩者作品中塑造的女性體現(xiàn)了日本人的國民性:序列性和同一性。一方面,按照一定的基準來決定行動。另一方面,喜歡跟隨大家的行動,避免有不同、沖動的舉動。兩者在樹立的女性觀方面有相似之處,新時代的女性與一般女性略有不同,卻又不突出,久久品之,略有一種溫吞之感
五、結(jié)語
明治維新改造了日本的社會,也改造了知識分子的女性觀。森鷗外、夏目漱石作為知識分子,因為時代思潮、自身修養(yǎng),尊重、關(guān)懷女性。森鷗外接受新文化,不關(guān)心世俗中男女之間的門第概念,追求男女愛情平等。但面對功名利祿,無情地拋棄女性,為了美化代表知識分子的“男主”,選擇將責任轉(zhuǎn)嫁給他人。而夏目漱石作品中,確實將男女平等放在首位,在有理想、有知識的女性面前,男性是不安的。在“純自然”,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的背景下,女性覺醒。但是,歷史的局限性不斷打壓著女性。
參考文獻
[1] 高西峰,郭曉麗,程靜.日本近代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夏目漱石論[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6.5.
[2] 劉利國,羅麗杰.概說日本文學史[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1 .
[3] 李學義,崔美玉,權(quán)玉華.中國文學對森鷗外創(chuàng)作的影響[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7.
[4] 李 玉雙.瘋狂與信仰:夏目漱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9.
[5] 森鷗外著,傅羽弘譯.舞女[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8.
[6] (日)夏目漱石著,林少華注譯.心[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3:6.
[7] 趙玉皎.森鷗外歷史小說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7.
[8] (日)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題[M].春秋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