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佳琪
【摘 要】在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主張三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的親身經驗代替書本知識。杜威的三中心其實體現的就是學生主體地位在教育中的體現。在這里,我想就高中語文談談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關鍵詞】主體地位 高中語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43
在我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客體地位,在教育成功的因素里占有很大的成分。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占據主體地位,老師是占據客體地位,這從根本上要求學生提高自學能力,也要求老師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綜合水平和能力。接下來,談談學生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體現。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fā)
老師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都有所差異,根據物理上的“短板效應”,短板才是決定木桶所能容水的最大體積。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幫助學生了解自身情況,揚長補短。對于閱讀弱勢的學生,老師可以幫助他們找到癥結所在,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尤其是這部分學生要注重提高課外閱讀量,拓展語文知識。文言文弱勢的學生,老師可以幫助他們進行對文言知識的分類和整合,并且要逐個翻譯課本中的文言文,適當的進行文言文的專題訓練。如果老師不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的情況,有可能會導致平衡越來越失調最終崩潰。所以老師要明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非常的重要,并且高度重視和實施具體方案。
二、學生自主學習
老師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且深刻貫徹落實這一觀念。在高中的語文課堂上,短短幾十分鐘,老師也只是就課本講講代表性的知識內容,或者稍微拓展知識。而高考試卷的一百五十分,有多少是純粹的課本內容?高考試卷的選擇題中有考察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閱讀部分考察學生平時的閱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也是考察學生平時的能力積累,作文更是需要學生日積月累,不僅是閱讀,還有練習寫作等等。而這些,都是課堂內老師所不能全部教授給學生的,不單單是時間的原因,還與學生的吸收能力有關。那么,就需要學生課下進行自主學習,課內外相輔相成。所以,就高考而言,學生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它占據了不可缺少的地位。而自主學習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生自覺性的養(yǎng)成,以及學生獨立自主性格的養(yǎng)成也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學生自主學習非常重要,老師要灌輸給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幫助學生養(yǎng)成這一良好習慣。
三、幫助學生調控情緒變化
老師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理解和體諒學生。畢竟高中生這個群體,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他們有著自身的性格和脾氣特點。根據研究結果,高中生的情感問題是最多的。而且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化,會產生階段性的厭學情緒,或者情緒不佳,不能專心學習。他們也不知道用什么辦法才能去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往往會使情緒惡化甚至影響身邊其他人的情緒。在高中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并且做學生的心理輔導老師,幫助學生脫離消極情緒。我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會要求學生每周完成一篇周記,周記內容要求他們寫自己本周的煩惱和困惑。我也會就情況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輔導和疏通。在教學中,學生是最主要的,他們的心理變化和情緒變化需要老師密切關注。
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老師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進行填鴨式教學。那么,學生被動學習,老師和學生都會感到非常吃力和痛苦。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弊鲆患?,如果有著高度的興趣,結合自身的努力,必定事半功倍。作為老師,應該考慮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比如:我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給學生上《雷雨》這篇話劇時,我對學生進行分小組,抽取《雷雨》中的精彩片段,讓他們分角色扮演。如此,不僅能讓學生深刻了解這篇話劇的特點和人物動作、心理和語言的變化,也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有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我會讓學生把自己所要閱讀的課外書帶上,和學生一起到教室外進行貼近自然的閱讀。在學校操場的青青草地上、在小橋流水邊、在花園假山旁,都是我和學生進行閱讀盛宴的地方。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會讓課堂盡量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語文的學習中,徜徉于學習語文的世界中,沉醉于語文的魅力里不能自拔。
從以上學生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體現,可以看出對老師的綜合專業(yè)能力的要求十分的嚴格和面面俱到。首先,要求老師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因為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就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大多數學生其實對于自身情況并不十分了解,他們總是迷茫于自己的學習中,并不知道自己的具體情況,也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其次,要求老師有著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和心理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用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去剖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去幫助每一位學生成長和學習。當然,也要求老師上課要有著自身的風格特點和對課堂的創(chuàng)新,增加課堂的生趣度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上課不能照本宣科,要顧及學生的感受和課堂氣氛,提高課堂上學生的活躍度。
學生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體現,表現了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的必要性,表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也表現了了解學生心理變化和對學生心理進行輔導的重要性,還有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只是起著幫助性的作用,而不是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客體地位不容混淆。高中語文教育中的三要素應該包括,教育者即老師,受教育者即學生,還有教育影響。所謂教育影響是指老師在高中語文教育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相關理念,以及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收獲的成長。這里并不包括刻板生硬的條條框框。所以,再一次印證了學生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體現。
在此,提出我個人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體現的認識,希望對廣大高中語文老師的教學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也希望老師們能夠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設置自己的位置和學生的位置,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