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敏 關靈 鄭銳年 黃素然
【摘要】 目的 探討低分子肝素用于胎兒生長受限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方法 100例經B超證實為胎兒生長受限的孕婦, 采用計算機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孕婦接受基礎治療, 觀察組孕婦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 比較兩組胎兒的宮內生長情況及新生兒結局。結果 觀察組胎兒治療1周后的單周宮高、雙頂徑、頭圍、腹圍增長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結局發(fā)生率為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低分子肝素對胎兒生長受限孕婦進行治療, 可有效促進胎兒宮內生長, 還可改善新生兒結局, 保證新生兒的身體健康。
【關鍵詞】 胎兒生長受限;低分子肝素;新生兒結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69
胎兒宮內生長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主要是指胎兒無法達到基因生長潛力的狀態(tài), 正常情況下, 胎兒的體重、頭圍等應隨著孕周的增長而增長, 但部分胎兒由于受到相關因素的干擾而出現(xiàn)體重、大小與孕周不符情況, 對圍生期胎兒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因此, 臨床上應針對胎兒生長受限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1]。近年來, 臨床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胎兒生長受限的研究報道增多, 對胎兒生長受限的認識也逐漸深入, 本研究旨在探討低分子肝素用于胎兒生長受限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 為此, 針對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共100例診斷為胎兒生長受限的孕婦進行隨機對照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將100例診斷為胎兒生長受限的孕婦納入研究。診斷標準參照樂杰主編的《婦產科學》[2]。均于孕早期核實孕周, 孕周30~32周。排除雙胎或多胎妊娠、胎兒畸形、先天性染色體異常等因素導致的胎兒生長受限病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等妊娠并發(fā)癥, 無使用肝素禁忌證。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自愿參與, 并簽署知情同意協(xié)議。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采用計算機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孕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1~36歲, 平均年齡(25.67±3.44)歲,
41例初產婦、9例經產婦;觀察組孕婦年齡20~35歲, 平均年齡(25.51±3.16)歲, 42例初產婦、8例經產婦。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孕婦接受基礎治療, 包括吸氧、補充微量元素、靜脈營養(yǎng)等, 并給予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20 ml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 1次/d, 連續(xù)治療1周。觀察組孕婦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 給予0.4 mg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1次/d, 連續(xù)治療1周。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胎兒的宮內生長情況及新生兒結局。宮內生長情況主要采用B超對宮內胎兒在治療1周后的單周宮高、雙頂徑、頭圍、腹圍等增長幅度;新生兒結局主要針對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出生后Apgar評分、不良結局情況進行比較。Apgar評分根據新生兒出生1 min時皮膚顏色、呼吸、反射、肌張力、脈搏進行評估, 總分0~10分,
得分越高, 機體狀況越好[2]。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胎兒的宮內生長情況比較 觀察組胎兒治療1周后的單周宮高、雙頂徑、頭圍、腹圍增長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新生兒結局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結局發(fā)生率為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胎兒生長受限屬于胎兒生長發(fā)育異常情況, 多表現(xiàn)為宮內胎兒體重低于孕周, 主要是指胎兒在宮內時期未能達到遺傳基因的生長潛能, 胎兒娩出后其體重低于同孕齡新生兒的平均體重兩個標準差或較同孕齡新生兒正常體重低10%, 是導致胎兒圍生期發(fā)生死亡的重要原因, 還會對新生兒出生后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影響, 因此, 臨床應針對胎兒生長受限進行積極治療, 以改善其預后[3, 4]。
現(xiàn)階段, 臨床針對胎兒生長受限多采取常規(guī)治療, 主要是針對孕婦實施加強營養(yǎng)、吸氧、補充微量元素等治療, 但這些治療措施對宮內胎兒生長發(fā)育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臨床發(fā)現(xiàn), 胎兒生長受限的發(fā)生主要與胎盤因素有關, 還與孕婦機體內血液高凝狀態(tài)有關[5], 故臨床上治療胎兒生長受限還可從這方面著手, 對孕婦采取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是臨床上常見的抗凝藥物, 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 可在不增高凝血功能障礙風險的同時, 對孕婦的血流動力學予以改善, 使其胎盤血液供應得到補充, 有利于改善子宮內環(huán)境, 促進宮內胎兒生長, 還可保護血管壁, 改善胎盤絨毛狀態(tài), 減輕胎盤缺血缺氧狀態(tài)[6-10]。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觀察組胎兒治療1周后的單周宮高、雙頂徑、頭圍、腹圍增長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結局發(fā)生率為4% ,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充分說明低分子肝素治療胎兒生長受限具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 采用低分子肝素對胎兒生長受限孕婦進行治療, 可有效促進胎兒宮內生長, 還可改善新生兒結局, 保證新生兒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張佩玲.低分子肝素治療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應用.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 21(7):55-56, 59.
[2] 樂杰. 婦產科學.第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105.
[3] 陳乃珍.低分子肝素治療重度子癇前期合并胎兒生長受限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33):5514-5516.
[4] 段顏, 劉媛媛.低分子肝素對重度子癇前期合并胎兒生長受限胎盤病理及HO-1表達的影響.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4, 52(11):77-80.
[5] 曾艷, 梁桂云.低分子肝素治療子癇前期合并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36):6162-6164.
[6] 鄧小梅, 歐璐, 向冬梅, 等.低分子肝素治療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效果及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5, 53(17):43-45.
[7] 葉旭彬.低分子肝素在妊娠中晚期胎兒生長受限治療中的應用.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 2015, 17(1):23-25.
[8] 陳敏, 李鐵菊, 許曉霞. 低分子肝素對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1, 22(3):334-336.
[9] 王娜. 低分子肝素治療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觀察. 海峽藥學, 2010, 22(10):149-150.
[10] 伍冠. 低分子肝素鈉早期干預治療胎兒生長受限的效果及對圍生兒結局的影響.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7, 24(6):83-85.
[收稿日期:2017-0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