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軒慶 蘇州古城保護與研究實踐者
生活藝術,藝術生活
文 李軒慶 蘇州古城保護與研究實踐者
蘇式生活,簡單來說就是蘇州人在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漸漸雕琢出的美好生活方式,她為世人所推崇,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也在不斷豐富著自己的內(nèi)涵。進入當下,日新月異,當社會形態(tài)、商業(yè)業(yè)態(tài),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節(jié)奏等都發(fā)生著翻天覆地變化之際,蘇式生活也必須在傳承經(jīng)典的同時求變創(chuàng)新。
蘇州是一座獨特的城市,她既有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又有現(xiàn)代的產(chǎn)業(yè)、時尚的生活;既有古典園林、小橋流水,也有摩天大樓、摩登廣場,而更難得的是蘇州能像雙面繡一樣將古典與現(xiàn)代融合得這么完美。
蘇式生活同樣如此,將傳承與時尚結合在一起才是她的未來。在守護著自己獨特靈魂的同時,包容、接納新鮮的血液,不斷與時俱進,才能更迷人。
就像古老的昆曲,也只有結合了現(xiàn)代的表現(xiàn)手法、時尚元素,才能在《青春版牡丹亭》的帶動下掀起了另一番熱潮;而在古典園林的巔峰之作——拙政園旁,以現(xiàn)代設計手法、建筑材料并且結合著蘇州元素的蘇州博物館又成為了另一個經(jīng)典……
蘇式生活與藝術的關系就好像山與水的關系,水來源于山,而山又因水而秀麗。
蘇州人的生活早已與這些藝術成為一個整體,從建筑到雕刻、織染、陶瓷、家具、文房用品……這些原本都是古代蘇州人的生活方式與內(nèi)容,卻因為對精致、品質的追求成為如今的蘇州符號。
很多人都說蘇州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就像蘇工蘇作那樣精雕細琢,古人的生活往往成為了我們當今的藝術,而這些物質的與非物質的遺產(chǎn)、寶物也必須重新回歸生活,賦予實用的意義。比如傳統(tǒng)的緙絲技藝一直為皇家御用,如今被用在手包、服飾上;盤扣原是旗袍上紐扣制作的一種技藝,如今也有手藝人將其做成了應用范圍廣泛的掛件、飾品……回歸生活,才有更廣泛的應用和更好的發(fā)展。
蘇州既是小家碧玉也是時尚閨秀,她良好的經(jīng)濟、宜居的環(huán)境,吸引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外地青年來到這里,現(xiàn)在外來人口早已過半,蘇式生活影響著無數(shù)新青年的同時,勢必也受到著這些新青年的影響。
于是,蘇式生活的內(nèi)容變得更豐富了,既有老蘇州的蘇式風味,又有全國以及世界各地的五味雜陳;蘇式生活的時間變長了,既有清晨老蘇州的頭湯面,又有深夜食堂新蘇州的色彩斑斕;蘇式生活的節(jié)奏變化了,既有園林里評彈的慢條斯理,又有月光碼頭藝文中心音樂會的激情澎湃……
時代在變,一切在變,唯變不變。蘇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變,蘇式生活對精致、品質追求的靈魂不變,蘇式生活必然與時代相結合。未來終究是屬于年輕人的,而蘇式生活的未來,也注定由年輕人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