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莉
摘 要:針對高中生語文基礎薄弱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采用以“速讀——精讀”到“局部感知——精讀”,最后再到整體把握課文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整體閱讀;教學
針對當前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較差,學習興趣日趨下降的現(xiàn)象,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一方面固然有學生基礎較差,厭學情緒較濃的原因,另一方面也由于教師教法陳舊,不能更好的適應當今高中教學的需要。以語文的閱讀教學為例:不少的老師還在采用“傳遞——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而此種方法的根本弊端是忽視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技能的訓練。其實“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用這個例子或那個例子施教,其目的是指導學生端正閱讀中的態(tài)度,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自行閱讀課文(例子),準確的獲取其中的信息,以充實自己。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都貫穿著閱讀和思維的訓練。教室通過訓練學生,逐步使他們掌握閱讀課文的基本方法。
本文要探討的就是以“速讀—精讀”為主要實踐活動的整體閱讀教學。
一、高中語文整體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1.整體閱讀內涵的理解。
所謂閱讀是以準確、具體獲取文章有用信息為目的的思維活動。而整體閱讀則是首先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情感有一個總體把握;其次對文章進行思考、揣摩、討論,加深對課文內容、思路的進一步了解;最后通過比較判斷、想象聯(lián)想,發(fā)掘文字背后所蘊涵的思想情感、文化內涵,以及與同類文章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在現(xiàn)代社會中,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和知識,發(fā)展智力,充實精神,因此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边@就告訴我們,“讀”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義。學會整體閱讀,學生才能在信息量急劇膨脹的信息時代獲取有價值的內容;學會整體閱讀,學生才能從古至今一切科學的論斷、經(jīng)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吸收并發(fā)揚光大;學會整體閱讀,學生才能掌握一切該具備的閱讀能力。
2.有助于高中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過去的講讀課有這樣一種觀念:教師通過課文、教案向學生傳遞信息,學生再把學習的結果反饋給老師,以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這樣,學生與作者的信息交流被切斷了。教師在“講”的過程中必然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以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代替了學生的理解,那么學生接收的大部分信息是教師對課文的理解的信息,而不是學生本人從課文中提取的信息,這樣,學生的閱讀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針對這一點,我明確提出: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實踐,做閱讀的主人;教師的主導作用則體現(xiàn)在合理的適時的切入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目的是幫助學生透過課文的理解與作者直接溝通,積累閱讀課文的知識和經(jīng)驗,以促進自身認識結構的發(fā)展,提高閱讀能力。
3.促進高中學生認知結構的發(fā)展。
語言心理學家認為,閱讀課文需要三個前提:了解課文的背景;具備理解課文的相應知識和經(jīng)驗;掌握語言的知識。當學生的認知結構與課文程度相應,就能同化課文,積極構建意義,閱讀就能順利進行下去;但是,當學生的認知結構與課文的水平不相應,閱讀遇到困難(如:背景、只是、經(jīng)驗的不足,未熟練掌握語言讀解方法等),閱讀過程就會中斷,這些困難,教師應盡量在課前預見到或上課過程中密切注意學生反饋對的信息,給予及時的適當?shù)囊龑?、提示、闡釋,幫助學生改變、調整認知結構,使閱讀過程順利進行下去。這樣,在教師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指導下,學生進行積極的閱讀實踐,其認知結構在不斷同化、順應的交替過程中,才能生成與發(fā)展,其理解能力才能不斷提高。這樣,既能理解課文的內容,又能培養(yǎng)閱讀能力。
4.提高高中生的閱讀能力。
學生語文水平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閱讀太少。呂叔湘先生曾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總結為“少、慢、差、費”,即閱讀數(shù)量太少,閱讀速度太慢,閱讀效率太差,閱讀時間太浪費。作為一名高中生,經(jīng)過小學、初中語文學習后,仍不能自主選擇閱讀,沒有一定的閱讀速度,達不到一定的閱讀數(shù)目和積累,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缺憾。而新的語文教學大綱的頒布,無疑對閱讀教學有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那么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采用整體閱讀的方法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證明是可行的。
二、高中整體閱讀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閱讀是一個對文本(即文字以及具有一定意義的符號、圖表等)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我們所強調的學生理解課文的意義和內容的能力,只能在閱讀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閱讀教學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陷入了誤區(qū),就是以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閱讀實踐過程,這種孤立講授語言知識或課文內容的教法,對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作用是不大的。另外,只“講”而輕“讀”還會抹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習興趣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有一定的過程和規(guī)律的。它產(chǎn)生的基礎是需要,當學生感到有了某種學習的需要時,他們才會相應地產(chǎn)生某種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不僅可以通過明確學習目標而產(chǎn)生,還可以在每一堂課、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強化。但長期重“講”而輕“讀”的教法,并不能誘發(fā)學生對信息進行加工、理解、創(chuàng)造的需要。因此,閱讀教學必須指導學生在“速讀——精讀”的實踐過程中去掌握相關信息,獲取有用知識,以達到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三、高中整體閱讀教學的方法途徑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的方法,進而提高自學能力。而閱讀的實踐活動主要是速讀和精讀。從心理學角度說,速讀——精讀是從總體感知到局部理解再上升總體的理解,這是螺旋形的認知過程。
1.總體感知——速讀。
“總體感知課文”是指迅速的通讀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話題、材料、關鍵字句,粗略地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與大致內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采用“速讀”這種很有價值的閱讀方法。其優(yōu)點是學生能夠迅速進入狀態(tài),專注地進行閱讀。而人處于這種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時,人腦潛能便能得到極大的發(fā)揮,既容易接受外部信息又能迅速提取和運用大腦已存信息。進行速讀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迅速把握文章整體內容、主旨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種整體感知能力的訓練,是符合學生認知心理和閱讀規(guī)律的。因為人對總體特征的知覺快于對局部特征的知覺,知覺過程開始于總體的把握,然后才是對局部特征的分析,這就是知覺從整體到部分的意思。endprint
2.局部理解——精讀。
如果說速讀是閱讀感知階段的訓練,那么精讀就是閱讀理解階段的訓練了。精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它需要學生對課文中的文字信息進行篩選、分析、綜合、聯(lián)想等一系列復雜的心智活動,以達到下列目的:準確理解字、詞、句、段的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理清文章的思路,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創(chuàng)作意圖。精讀是從理解的深度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精讀要求對課文進行更深入的理解,目的在于培養(yǎng)精細閱讀、深入思考的習慣。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此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教師必須在課前精選最能體現(xiàn)學習目的的、而且語言現(xiàn)象較為豐富的文段,然后針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困難的地方設計精讀思考題。設計的關鍵是進行語言分析和語言能力訓練,使學生在精讀實踐中掌握語言工具,這是精度訓練的意義所在。
精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是閱讀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精讀訓練必須做到:
(1)精選文段。選擇精讀文段的原則是:必須是文章中的關鍵的、典型的、語言現(xiàn)象比較豐富的語段,精選的語段必須與速讀部分有機結合,使之成為一個整體的閱讀內容。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我圍繞林黛玉進賈府的情節(jié)來設計教學:
速讀部分:要求學生用10分鐘速讀全文,邊讀邊用橫線在課文中標出作者進府的詞語,這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
精讀部分:分析作者到達“賈府”這一段的景物描寫特點,并體會作者通過景物的描繪來顯示進賈府,從而深化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這樣,速讀——精讀就構成了一個整體——圍繞林黛玉進賈府時的所見所聞,抒發(fā)作者對人物命運這一主題體現(xiàn)在閱讀的主線上了。
(2)揣摩語言。教師要努力捕捉文段中具有思維因素的字、詞、句、段,根據(jù)學習目標,從不同角度,設計思考訓練題。訓練題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操作的依據(jù),所以訓練題要難易適中,有一定的梯度,題目本身應具系統(tǒng)性,題目之間應有內在的聯(lián)系。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分析語言,就是把語段內的生字、生詞、難句全拿出來解釋,甚至每句都講解一遍,這樣,完整優(yōu)美的文章,被弄得支離破碎。這種做法,教師辛苦,學生沉悶,既學不到讀書的方法,也學不到新鮮活潑的知識。因此,設計訓練題,必須有一個整體的意識,讓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進行閱讀、分析。如講授《老人與?!窌r,我結合文章要求這樣設計訓練題:
速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
這些語句中哪些是比喻句?它們美在哪兒?
這些句子對表現(xiàn)文章的意境有什么好處?
學生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討論,就會明白優(yōu)美的語句對于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感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傳授語言讀解方法。精讀的過程就是對語言信息進行解碼的過程。要讓學生準確把我語言信息,就必須教會他們通過分析語言特點來閱讀課文的方法。
課堂上豐富的思維訓練,可以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能使之持久。
如何做到呂叔湘先生提出的教給學生一把鑰匙——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呢?我想,教會學生分析語言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速讀——精讀”的閱讀實踐,在整體閱讀訓練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