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梅
摘要:課程設計與實施,是幼兒教師的基本任務;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是幼兒教育的終極目標。它需要教師在掌握一定理論的基礎上,根據(jù)幼兒特點與發(fā)展水平,根據(jù)不同幼兒實際,確定目標,選擇內(nèi)容與方法途徑,設計出適合兒童發(fā)展的課程,并組織實施,以促進幼兒發(fā)展。
關鍵詞:課程設計;合理實施;促進發(fā)展
一、按照幼兒園語言教育總目標進行教學設計
在進行幼兒語言教學設計時,要嚴格按照幼兒語言教學總目標的要求來進行。幼兒園語言教學,教師不論是在設計幼兒語言教學內(nèi)容或是幼兒語言課堂教學方法,都不能背離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總目標。根據(jù)我國有關規(guī)定相關幼兒園語言教學領域的教育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語言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愿意與人交談”、“語言禮貌有禮”、“傾聽對話注意力集中”等良好的行為習慣,把“能夠理解日常用語”、“能夠完整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話”、“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等作為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總目標。幼兒園語言教育總目標的具體要求總結(jié)如下:
①幼兒傾聽能力要求包括交流語言禮貌、傾聽注意力集中、理解日常用語、聽懂普通話等;②幼兒語言表述行為能力要求包括能與人交談,能夠完整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話,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等;③幼兒早期閱讀行為與語言欣賞行為能力要求,包括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唱兒歌等。
二、強化實踐操作,提高幼兒計算能力
操作活動是一種幼兒園教學中最有助于提高幼兒計算應用能力的方法,幼兒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可以引發(fā)幼兒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幼兒主動進行各種探究活動,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各個感官,幫助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與技能。例如,我們可以利用小石頭、小棒、小紐扣等實物,讓幼兒進行加減運算,通過對實物總數(shù)和部分的感知,增強幼兒對數(shù)字的應用能力,并體會加減運算的真正含義。比如:讓幼兒一只手拿兩個小石子,另一只手拿三個小石子,然后提出問題:“兩只手一共拿了幾個小石子?。俊比缓笠龑в變毫谐鏊愠觥?+3=5”,再交換兩只手中的小石子,提出問題:“這樣一來,兩只手中一共有幾個小石子在?”再引導幼兒列出算式“3+2=5”,使幼兒在實踐操作中理解什么是“加法交換律”。通過由實物和圖片演示抽象為具體數(shù)字的操作過程,可以促使幼兒從對知識的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不但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們對數(shù)字的應用能力,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積極性,拓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引導學生做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lián)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nèi)容之一。孩子們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啟發(fā)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在啟發(fā)孩子們表演時,我是這樣做的:①啟發(fā)孩子們進行即興表演;②根據(jù)孩子們表演編排一套好的動作教給學生;③個別檢查。在個別檢查時,孩子們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優(yōu)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學里常常會自發(fā)地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臺下的“觀眾”紛紛舉手要求上臺表演,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躍躍欲試,臺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勁,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四、心靈則手巧:讓幼兒多動手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边@是一句至理名言。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最簡單而高效的方法就是運動雙手,特別是幼兒時期,孩子大腦發(fā)育很快,雙手動作靈活便能促進頭部機能的發(fā)展,使大腦變得更聰穎。同時鼓勵幼兒模仿,奠定創(chuàng)新基礎。模仿就是對人或動物、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仿效,照著樣子做。這是創(chuàng)造的開始。模仿是孩子的本能,但是怎樣發(fā)展孩子的模仿能力還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不少教師不重視孩子的模仿,認為這是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其起因就是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五、說活動對提高教師設計課程能力的作用
1.“說”出來的過程,強化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說活動”不僅要表達教師課程設計的結(jié)果,還要剝離出隱含在“教什么”、“怎樣教”后面的“為什么”的理論依據(jù)。它也不是“活動實施”,即面對幼兒以兒童能理解的、通俗易懂的淺顯的道理和親切的語言進行教學,而是教師面對同行及教研人員開展說課活動;在“說活動”的時候,其角色不是教育者,而是一個提供同行教研信息的講述人;他所講的內(nèi)容,不僅是活動設計方案,更主要的是剝離設計過程中的理論內(nèi)容。
2.通過“說活動”使幼兒教師設計課程要有理有據(jù),有自己的特點“說活動”的過程,也是全體教師、教研員在每個教師自己充分準備設計教育活動方案的基礎上,共同研究課程設計、提高課程設計水平的過程。在教師把自己的活動設計構思、理論、觀念說出來以后,全體教師一起從理論到實際透徹分析活動設計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使過去個人為主的教學行為,可使教師逐步從理論上弄清課程設計的目標、內(nèi)容、方法、途徑的關系,逐步明晰在分解確定目標、目標表述、內(nèi)容選擇和形式方法運用中的模糊認識,逐步根據(jù)課程設計的理論、方法與步驟,使教師設計課程的能力得到提高。
3.教師的愛和認可,是師幼間溝通的前題對從有大人包辦代替的家庭中剛?cè)雸@的幼兒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教師的愛。以前我班一位小朋友膽子很小。聽他奶奶說長這么大,從來沒離開過家庭。在一次體育活動中學小兔跳,他站在場地上不動,我看出了他的心事,就扶好了他的手跳,并不斷鼓勵他,要勇敢,你能行,孩子覺得老師給了他一種安全感,只要你稍微牽一下他的手,他就會覺得有了保護傘了,什么都不怕了。幼兒具有一種對于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關注,要求被贊揚和被認可。小班幼兒畫了一個圓形,他就會說:“老師我畫了一個太陽,老師我畫了一塊大餅,老師我畫了一個皮球。”這時,教師必須認可幼兒的作品,鼓勵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你們畫的真好,要是畫上太陽光就更好了,你的皮球上畫上花紋就更好了?!狈粗?,如果老師看也不看,或者直接否定,就得不到溝通的機會,更無法了解幼兒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因此,愛和認可可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情緒,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我認識到溝通師幼間的關系必須掌握以下的原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