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定
摘 要:木器是古代使用最廣泛的器物之一,且充分體現(xiàn)出中國“天人合一”的崇木思想。遼墓出土木器表現(xiàn)出了前期少后期多、遍及遼統(tǒng)治區(qū)域內(nèi)的各個民族和階層的特點,體現(xiàn)出了多元文化在遼代木器上碰撞出的非凡火花。
關鍵詞:遼代;墓葬;木質器物
中圖分類號:K246.1;K87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09-0017-06
墓葬是先人留下的最后痕跡,在“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譹?訛的觀念下,墓主人會努力將時代的記憶帶進死后的世界。因此,對于墓葬的研究是探尋歷史文化的重要方法。遼代墓葬作為研究遼代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學者都對其進行了研究,如劉未、劉海年、李岱松、林棟等對其形制、分期、文化因素等方面有深入的探討;?譺?訛此外何蓮、王春燕、趙運龍等分別對墓葬出土的金銀器、玉器、琥珀等進行了研究。?譻?訛雖然曹汛、高晶晶等對遼代的棺床小帳和真容偶進行過論述,但至今還未有人系統(tǒng)的對遼代墓葬出土的木器進行研究。而木器是遼代社會重要的生產(chǎn)、生活工具,對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故本文將對遼代墓葬出土的木器進行系統(tǒng)探討。
一、遼代墓葬木器發(fā)現(xiàn)情況
遼代享國200多年,留下墓葬遺跡眾多,隨著遼墓考古的發(fā)展,不斷有木器呈現(xiàn)出來。本文主要以新中國成立后遼墓考古資料為依據(jù),共發(fā)現(xiàn)有木器出土的墓葬49處(因木質葬具前人已有研究,故不在本文研究之內(nèi))。從出土情況來看,遼木器出土的墓葬涉及到契丹、漢等不同民族的各層人物,而且在早、中、晚期都有發(fā)現(xiàn)。詳細出土信息見表1。
二、遼墓出土木器類型
遼代墓葬中出土的木器主要有桌、椅、枕、床榻、案、臥獅、臥龜、鳳首雕、獅子、盆架、衣架、鏡架、梳、碗、桶等。按其用途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日用品、飲食器、兵器、馬具、喪葬用品、娛樂用品、裝飾品以及建筑構件。
墓葬出土的木制品以日用品為主,其中桌的數(shù)量最多,桌雖然大小不一,但是形制大致相同。桌面多為長方形、少數(shù)為正方形,并且在四周做出框。桌腿為柱形,柱腿與桌面、柱腿之間的橫杠與柱腿之間都是用榫卯連接。典型器物為張文藻壁墓中出土的大木桌。其次是椅子,椅面多呈長方形和正方形,椅背多依據(jù)人體生理構造而做成傾斜狀,各連接處皆運用榫卯,典型器物為北京大興康莊遼墓出土的木椅。而衣架則種類比較多,其代表有臥虎灣4號墓的長方形衣架,器物涂成橙色,上用黑色畫云紋圖衣架,還有張文藻壁畫墓出土的上部呈三角形衣架,中部為立桿,下為十字型底座。枕以喀喇沁旗上燒鍋4號墓出土的兩件為代表,呈扁圓狀,內(nèi)部為空,枕中間向下凹。此外還有盆架、鏡架、盒、桶、梳、案、箱、榻等出土,詳見表2。
飲食器雖然出土不多,但是保存比較完整能看出當時飲食器具的特點。其中主要有解放營子遼墓出土的木碗,為敞口,碗身上面有用刀刻的雕痕,底部為平面。而代欽塔拉遼墓出土的碗,則為侈口,碗身為直壁,圏底,質地比較薄。建平西窯村遼墓出土有木箸1只,長達25.6CM,直徑達0.5CM-0.8CM,表面雕刻出8條凸弦紋。朝陽溝門子遼墓出土有竹筷1只,長達24CM,兩邊分別為圓形和方形,表面為黑色。此外還有陳國公主墓出土的木質雞冠壺,其用木料制成兩面,外表修飾光滑,造型與其它材質雞冠壺器相同。
兵器作為戰(zhàn)爭的重要工具,一直都是當世先進生產(chǎn)力的代表,遼墓中出土的木質兵器主要為三類。其一是古代遠程兵器弓弩的核心弓檠,在遼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出土的木質弓檠,是將硬木削為兩部分,再用將其與3個合頁組合起來,表面磨光后上色,再畫出墨云朵,此物出土時還可以使用。其二是鳴鏑,以前主要認為鳴鏑多由鐵、銅、骨等制成,而在代欽塔拉遼墓出土有21件鳴鏑皆為木制,形狀為橢圓,上有圓孔四個,尾部形狀分為燕尾和三角形兩種。而哈喇海溝遼墓出土的鳴鏑則為棗核形,同樣上有圓孔四個,并且前后對稱,剩余長度為2.7CM。最后就是木質的箭桿,哈喇海溝遼墓出土有箭桿若干,基本呈圓形,前粗后細有凹槽,因腐朽折斷其它特征不祥,在代欽塔拉遼墓出土鳴鏑處也有箭桿出土,亦因腐朽形制難以辨別。
馬具雖然發(fā)現(xiàn)的數(shù)量比較多但是種類僅限于馬鞍和馬鞍架。木質馬鞍以科爾沁旗道爾其格遼墓出土的馬鞍為代表,前后鞍橋高分別為35CM和30CM,有兩塊鞍橋板塊組成,每個鞍橋板上有兩個凹槽,可以用來嵌入鞍橋,其吸收唐代馬鞍的元素明顯。馬鞍架以代欽塔拉遼墓出土的為代表,由脊、梁、柱和底座組成,各部分通過榫卯連接,其中上半部分為人字形鞍架,下半部分則為梯形,最后加上矩形底座,使整個構架完善穩(wěn)固,便于放置馬鞍。
喪葬用品主要為用于陪葬的木俑,其不同于放置墓主人骨灰的真容俑,以張世卿壁畫墓23件木俑和馬直溫夫妻墓的11件木俑為代表。這23件木俑有文吏俑、伏虎武士俑、甲胄武士俑、人首蛇身俑,做工細膩,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并且涂有不同的色彩,是遼代木俑中的精品。而馬直溫夫婦墓里面的11件木俑則為十二生肖俑,全身為文吏形象,頭部分別頂生肖,其中缺少狗,因為時間和保存條件原因色彩多已掉,并且出現(xiàn)腐朽痕跡。
娛樂用品主要有遼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出土的80枚木圍棋子,這八十枚棋子半徑均0.8CM、中間厚達0.5CM。其中部分已經(jīng)殘缺。此外巴林右旗查干勿蘇遼墓出土木質樂器一把,但是由于腐朽只能判斷出為彈奏類樂器,具體為何種樂器已不能研究。
裝飾品以遼耶律羽之墓的鎏金木雕坐獅和遼代慶陵皇族墓葬出土木質裝飾品為代表,耶律羽之墓這件裝飾品雕刻細膩,做工精美,整體高15.6CM、寬7CM,由坐獅、蓮座和插桿三部分組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遼代慶陵皇族墓臥獅長達43CM、寬20.3CM、高19CM,采用整體雕刻法雕成,雕刻細膩,線條清晰,神情栩栩如生,為遼代雕刻的經(jīng)典,此外在此墓中還有臥龜、鳳首雕、浮雕人物像、蓮瓣彩繪木飾等精美的裝飾品出土。
建筑構架發(fā)現(xiàn)的也比較多,以扎魯特旗浩特花1號墓出土的建筑構件為代表,其獅子圖案木構件現(xiàn)存長、寬、厚分別為為18.4CM、9CM、0.8CM。構件以褐色為底色上面繪制兩個玩耍的獅子,造型生動活潑,在獅子上方還繪制出卷云紋,使得整個構架具有極高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此外還有三種不同的斗形構件,一種構件為黑色,頂部呈十字形,平面為方形,底部帶圓孔,側面有凹槽,應該為櫨斗;另一種同樣被涂成黑色,但頂部為一字形,其它的與第一種構造基本相同,應該為散斗;最后一種構件則頂部不存在任何凹槽。endprint
三、遼墓出土木器文化因素探析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崇木情結,這種情結與西方喜愛磚石不同,主要來源于中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觀。中國哲學強調(diào)“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輩?輱?訛木生于自然欣欣向榮,充滿生機,“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逦叮郎?,玄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輩?輲?訛,這與無生命氣息的磚石相比,更加符合中國人的哲學觀。從遼墓中出土的木器類型從吃住用具到軍事、祭祀用具,使用者從平民到貴族,并且涉及到不同民族。由此可以看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觀同樣為遼所繼承。
從遼墓出土木器種類情況可以看出,在遼代前期墓中出土的木質器物主要為馬具和兵器,到中后期以后,隨葬的木器種類不斷增多,除前期已存在之外,日常用具普遍出現(xiàn),建筑構件不斷增多,并且有娛樂用品出土。前期的馬具和兵器具有明顯草原民族的特點,而當時墓葬中未有木質日用品的出土,說明當時在木質家具等方面發(fā)展還有限。但后期遼代統(tǒng)治者有意識的向中原學習,“大同元年三月,壬寅,晉諸司僚吏、嬪御、宦寺、方技、百工、圖籍、歷象、石經(jīng)、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宮縣、鹵簿、法物及鎧仗,悉送上京?!睂⒅性墓そ硯У竭|地,直到遼中后期,隨著遼與中原地區(qū)的交流不斷深入,遼朝社會木質器具不斷發(fā)展,深受各階層喜愛。
在出土的眾多木器中,有一種比較特殊,就是張世卿壁畫墓和馬直溫夫妻墓出土的隨葬木俑,其不同于遼墓中常見的用于盛放死者骨灰的真容俑,而是文吏俑、武士俑、生肖俑,這與隋唐時期墓葬中的陶俑非常相似,再加上墓主人為漢人,說明在唐代亡國后,存于遼地的漢人更多的保留了隋唐的喪葬習俗。但由真人殉葬到俑葬再到紙祭是歷史的趨勢,因此葬俑的喪葬習俗必然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消失,這也是遼代墓葬隨葬俑的現(xiàn)象很少的原因。
從木器加工工藝上看,遼墓出土的木器雕工細膩、刀法淳厚、線條清晰、比例協(xié)調(diào),其材質多以硬木為材料,以榫卯結構為主體,在榫卯的接口處用符號做出不同的標記,并能根據(jù)器物造型,再加上工匠和擁有者對審美的要求,設計出不同種類豐富多樣的榫子和卯眼,將橫牚、角牙、蜀柱、短柱等與器物的主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渾然天成,形成了紋樣、雕刻、打磨、組裝、上漆等一整套體系。此外在盒子、桌子、椅子等上面用金、銀、鐵加以裝飾進行包邊、鑲面等的裝飾方法,明顯吸取了西亞用金屬構件對家具進行加裝飾的手法。這也表現(xiàn)出了遼代木器吸取百家之長,將中國古代木器加工工藝不斷推向前的歷史貢獻。
從出土木器紋飾看,其中的蓮花、獅子、四葉海棠花等,具有明顯的佛教色彩,體現(xiàn)出了遼朝社會崇佛思想。從皇族后族到平明百姓都對佛教及其推崇,在太祖“九月,城龍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開教寺”?輩?輳?訛,之后到遼太宗時期“至幽州城中,見大悲菩薩佛像……因立祠木葉山,名菩薩堂?!??輩?輴?訛在統(tǒng)治者大力宣揚下,全國各京、道寺院眾多,各僧人不僅出入于廟宇還登入到廟堂為皇親貴胄講經(jīng)論佛,其中不乏入仕為官者,使得有遼一代佛教一直處于統(tǒng)治地位。而其中的祥云、仙女、如意等具有明顯的道教文化因素,其武士俑、生肖俑正如《大漢原陵秘葬經(jīng)》記載“十二原辰長一尺二寸安十二方位,五呼將長一尺二寸鎮(zhèn)墓五方,五精石鎮(zhèn)五方,祖司祖明長一尺二寸安棺后,仰觀伏聽……安墓道中。”?輩?輵?訛這些具有道教文化的器物出現(xiàn),說明遼代雖然崇佛,但是道教思想和文化在遼朝民間傳播也很廣泛。再加上鳳鳥、烏龜?shù)燃y飾圖案的出現(xiàn),可以看出遼代兼容并蓄、海納百創(chuàng)的開放氣息。
遼墓中出土木器較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多遼墓已被盜掘過,而且木制器物容易腐朽,難以保存。從現(xiàn)存有木器出土的遼墓前后變化可以看出,遼代景宗、圣宗時期開始,木質器物種類增多,與此時遼代文化發(fā)展、制度不斷成熟相印證,表現(xiàn)出中原文化對遼地影響不斷增強。綜合遼墓中出土木器的種類、加工工藝以及紋飾等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木器的使用是在遼吸收中原思想繼承唐代文化、對中原工匠及工藝引進的同時,不斷吸收絲綢之路上傳來的西亞文化和佛教文化,從而使得木器的應用在這種多元文化下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注 釋:
?譹?訛荀子.荀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7.
?譺?訛劉未.遼代契丹墓葬研究[J].考古學報,2009(4);劉海年,李岱松.遼代墓葬形制的分析與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5);林棟.遼代墓葬階梯墓道初探[J].草原文物,2014(2).
?譻?訛何蓮.遼代墓葬出土銅器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王春燕.遼代出土琥珀初步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趙運龍.遼代墓葬出土金銀器歷史學研究[D].遼寧大學,2011.
?譼?訛李文信.義縣清河門遼墓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第8冊),1954.
?譽?訛前熱河省博物館籌備組.赤峰縣大營子遼墓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56(3).
?譾?訛?譿?訛馮永謙.遼寧省建平、新民的三座遼墓[J].考古,1960(2).
?讀?訛大同市文物陳列館.山西大同臥虎灣四座遼代壁畫墓[J].考古,1963(8).
?讁?訛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河北省博物館.河北宣化遼壁畫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5(8).
?輥?輮?訛翁牛特旗文化館,昭烏達盟文物工作站.內(nèi)蒙古解放營子遼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1979(4).
?輥?輯?訛靳楓毅.遼寧朝陽前窗戶村遼墓[J].文物,1980(12).
?輥?輰?訛北京文物工作隊.北京市大興縣遼代馬直溫夫妻合葬墓[J].文物,1980(12).
?輥?輱?訛?輥?輲?訛項春松.上燒鍋遼墓群[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1982(2).
?輥?輳?訛蘇日泰.科右中旗巴扎拉嘎遼墓[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1982(2).endprint
?輥?輴?訛烏蘭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察右前旗豪欠營第六號遼墓清理簡報[J].文物,1983(9).
?輥?輵?訛北京文物工作隊.遼韓佚墓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84(3).
?輥?輶?訛項春松.克什克騰旗二八地一、二號遼墓[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1984(3).
?輥?輷?訛敖漢旗文物管理所.內(nèi)蒙古昭烏達盟敖漢旗北三家遼墓[J].考古,1984(11).
?輦?輮?訛內(nèi)蒙古文物工作隊.內(nèi)蒙古哲理木盟奈林稿遼代壁畫墓[J].內(nèi)蒙古文物資料,1984(12).
?輦?輯?訛王建國,馬俊山.阿魯科爾沁旗烏蘭哈達遼墓[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1986(4).
?輦?輰?訛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遼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87(11).
?輦?輱?訛項春松.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遼代廣德公墓[J].北方文物,1989(4).
?輦?輲?訛項春松.內(nèi)蒙古赤峰郊區(qū)新地遼墓[J].北方文物,1990(4).
?輦?輳?訛張家口市文物事業(yè)管理所,張家口市宣化區(qū)文物保管所.河北宣化下八里遼、金壁畫墓[J].文物,1990(10).
?輦?輴?訛李慶發(fā).建平西窯村遼墓[J].遼海文物學刊,1991(1).
?輦?輵?訛叢艷雙.阿魯科爾沁旗道爾其格發(fā)現(xiàn)一座遼墓[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1992(12).
?輦?輶?訛王玉芳.岫巖新甸鄉(xiāng)發(fā)現(xiàn)遼代壁畫墓[J].遼海文物學刊,1994(1).
?輦?輷?訛張家口市宣化區(qū)文物保管所.河北宣化遼代壁畫墓[J].文物,1995(2).
?輧?輮?訛苗潤華.內(nèi)蒙古巴林右旗查干勿蘇遼墓[J].遼海文物學刊,1995(2).
?輧?輯?訛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館,阿魯科爾沁旗文物管理所.遼耶律羽之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96(1).
?輧?輰?訛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張家口文物管理處,宣化區(qū)文物管理所.河北宣化張文藻壁畫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96(9).
?輧?輱?訛興安盟文物工作站.科右中旗代欽塔拉遼墓清理簡報[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輯),1997.
?輧?輲?訛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寧城中京博物館.寧城縣埋王溝遼代墓地發(fā)掘簡報[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輯),1997.
?輧?輳?訛李大鈞.朝陽溝門子遼墓清理簡報[J].遼海文物學刊,1997(1).
?輧?輴?訛通遼市博物館.內(nèi)蒙古科左中旗小努日木遼墓[J].北方文物,2000(3).
?輧?輵?訛廊坊市文物管理處,安次區(qū)文物保管所.廊坊市安次區(qū)西永豐村遼代壁畫墓[J].文物春秋,2001(4).
?輧?輶?訛賁鶴齡、王崇存、哈日呼.內(nèi)蒙古扎魯特旗哲北遼代墓葬群[J].北方文物,2002(4).
?輧?輷?訛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館,巴林左旗博物館.白音罕山遼代韓氏家族墓地發(fā)掘報告[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2002(2).
?輨?輮?訛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nèi)蒙古工作隊,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nèi)蒙古扎魯特旗浩特花遼代壁畫墓[J].考古,2003(1).
?輨?輯?訛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nèi)蒙古通遼市吐爾基山遼代墓葬[J].考古,2004(7).
?輨?輰?訛烏力吉德力根.遼代慶陵皇族墓發(fā)現(xiàn)小型木雕件[J].北方文物,2005(1).
?輨?輱?訛王銀田,解廷琦,周雪松.山西大同市遼代軍節(jié)度使許從赟夫婦壁畫墓[J].考古,2005(8).
?輨?輲?訛赤峰市博物館,松山區(qū)文物管理所.赤峰哈喇海溝遼墓清理報告[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2008(2).
?輨?輳?訛廊坊市文物管理處.廊坊市馨鉆界小區(qū)遼代墓群發(fā)掘報告[J].文物春秋,2009(2).
?輨?輴?訛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nèi)蒙古涼城縣水泉遼代墓葬[J].考古,2011(8).
?輨?輵?訛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興康莊遼墓[J].文物春秋,2012(5).
?輨?輶?訛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陽市林四家子遼墓發(fā)掘簡報[J].北方文物,2013(2).
?輨?輷?訛廊坊市文物管理處.固安縣大王村遼墓清理簡報[J].文物春秋,2013(6).
?輩?輮?訛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東風里遼代壁畫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2013(10).
?輩?輯?訛朝陽市博物館,朝陽市龍城區(qū)博物館.遼寧朝陽杜杖子遼代墓葬發(fā)掘簡報[J].文物,2014(11).
?輩?輰?訛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nèi)蒙古博物院.內(nèi)蒙古林西縣劉家大院遼代墓地發(fā)掘簡報[J].考古,2016(2).
?輩?輱?訛老子.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2.
?輩?輲?訛黃帝內(nèi)經(jīng)[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輩?輳?訛元脫脫.遼史[J].北京:中華書局,1974.
?輩?輴?訛葉隆禮.契丹國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輩?輵?訛大漢原陵秘葬經(jīng)載永樂大典[M].北京:中華書局,1960.
參考文獻:
〔1〕元脫脫.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宋李誡.營造法式[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4.
〔3〕董伯信.中國古代家具綜覽[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聶菲.良工匠意-中國古代家具沿革考述[M].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16.
〔5〕楚小慶.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筑與家具同構性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2009(3).
〔6〕程艷萍.中國傳統(tǒng)家具造物倫理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
〔7〕曾分良.遼代家具研究[D].蘇州大學,2008.
(責任編輯 孫國軍)
Abstract: Wooden artifacts are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rtifacts in ancient times, and it can fully embod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piri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woodworks which founded in Liao Dynasty tomb reflects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ess productio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more woodworks in the late stage of Liao Dynasty, and also throughout the various nations and every stratum in the area controlled by the Liao Dynasty, reflects the spark between the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Liao Dynasty woodworks.
Keywords: Liao Dynasty; Tombs; Wooden Artifact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