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家港保稅區(qū)規(guī)劃建設局 馮鎏超
淺談新時期政工干部的素質要求與建設
文/張家港保稅區(qū)規(guī)劃建設局 馮鎏超
本文從新時期政工干部素質要求及工作基本特點為出發(fā)點展開探討,新政工干部需要以“五個根基”“四個意識”為基礎。接著從加強理論性的學習,加強業(yè)務知識學習,加強紀律觀念,在政治、思想上和黨中央保持一致性,牢記為人民服務宗旨五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
新時期;政工干部;素質
(一)新時期政工干部需要的“五個根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打好理論基礎和知識根基。政工干部不僅要掌握好自己相關業(yè)務的工作,與此同時還需要博覽群書,把科學的知識和現(xiàn)代化的業(yè)務需要相結合,不斷創(chuàng)新和進步。這樣就可以打好堅實的業(yè)務基礎。政工干部還要牢牢記住中央的政策方針和法律法規(guī)。嚴格按照黨中央的指示和紀律開展政工工作(因為政工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政治性、政策性極強)打好政策法規(guī)根基,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對員工思想政治進行指導,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帶來福祉。最后需要政工干部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結合到黨務中去,緊密聯(lián)系群眾,和廣大的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把廣大的人民群眾緊密的和黨結合起來,共同建設我們偉大的新中國。
(二)新時期政工干部需要的“四個意識”。首先,需要政工干部自覺地站在更高的層次上觀察和分析、處理問題。從整體出發(fā),有以全局為重、以集體為重的博大胸懷;這都需要樹立強大的大局意識。其次,政工干部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吃苦耐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工作作風。樹立無私奉獻精神,給人民群眾做好榜樣。再次,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政工干部還需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在跟著黨走的情況下,跳出條條框框,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樹立創(chuàng)新的意識。最后,政工干部要樹立領導意識,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好事,辦正事,樹立強有力的服務意識。
(三)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和現(xiàn)代化。新時期的政工干部,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學化、現(xiàn)代化。這樣才能把政治思想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化的力量,科學地把部門之間結合在一起,提高工作效率。堅定政治素質,合理規(guī)劃知識結構,保持較強的綜合能力,并修養(yǎng)自身的優(yōu)良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把新時期的“新”最大化的科學和現(xiàn)代工作結合在一起。
(一)新時期政工干部需要加強理論性的學習。理論性的學習是政工干部的基礎性知識學習和方向,一切工作擴展的依據。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到實際的繼承和發(fā)展中去,這樣才能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二)新時期政工干部需要加強業(yè)務知識學習。有了理論性的指導給了我們一個方向,我們就需要把整個方向進行鞏固學習,并對知識進行科學性的學習,和實事求是的作風。加上敏銳的洞察力和觀察能力,這樣才能為政工干部科學素質、領導能力走出基礎性的第一步。
(三)新時期政工干部需要加強紀律觀念。俗話說的好,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現(xiàn)代化的中國中,更需要嚴明的紀律做規(guī)范。自由主義就像毛澤東同志說的那樣,是一種防腐劑,可以渙散人心,消極工作。把黨和人民之間隔離開來,把自己的思想放在第一位,當面不說背后說的自由主義思想,這是需要政工干部堅決反對的。
(四)新時期政工干部需要在政治、思想上和黨中央保持一致性。新時期政工干部需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黨中央保持一致性,這也代表著要做到個人的利益放在最后,以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下級服從上級為原則。
(五)新時期政工干部需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紀律的嚴明固然很重要,但是不可以一味地追求權威,樹立地位。人民群眾才是新時期政工干部需要牢記的重點。這就需要政工干部以實事求是為基礎,正確對待自己的能力,經常反省自己為人民群眾做了什么?還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到位?還應該注意那些事項?怎么把人民的需求和黨組織的工作結合在一起進行創(chuàng)新思想?用雷鋒同志的一句話恰到好處:“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熱情,對待缺點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冬天般的寒冷”。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高度思想。要正確對待組織、對待群眾還有權利;要淡泊名利,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
作為一個政工干部,首先就要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和權利是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只有從基礎做起,端正思想,與時俱進,淡泊名利,視人民利益為山,這樣才能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新編中國哲學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1.
[2]馬恩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