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
淺談脊獸
郭晶晶
脊獸是我國古代建筑的一個部件。在我們的了解中它更多的扮演著一個裝飾品,或是福瑞的象征,但它確實有實用性。在封建社會,脊獸的使用有嚴格限制,什么身份可以用,能用幾個,一絲一毫都不能逾越。但在民間,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也有其獨具特色的脊獸。
螭吻 戧獸 仙人走獸 防火驅(qū)邪 納福 等級
由于我國古建筑的形制比較多,屋脊數(shù)量不一,所以所用脊獸數(shù)量種類也不一樣。
螭吻也叫正吻或吞脊獸,飾于正脊兩端和垂脊的交匯點,也可用于戧脊上。螭吻包括吞著正脊的龍口,吻頭后部的背獸、向上卷的尾和背上插著的寶劍等幾個部分。寶劍是清代才有的,之前是鐵釘,這是用來保護吻獸的:防止鳥雀在上面筑巢。
螭吻最早見于漢代,當時叫做鴟尾。至于為何用鴟,有以下幾種說法:其一,《唐會要》記載海里有一種生物,尾巴類似于鴟,有降雨之能,筑其像于屋頂以避火災。其二,因為鴟鵂有夜間視物的能力,所以古人置其于屋頂,作為守夜之鎮(zhèn)物,防止邪祟的侵害。其三,螭是龍的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且愛在險處顧盼,因此將其置于屋檐之上,取辟邪,防火之意。無論是哪一種,其目的都是祈求平安。
由上我們也可以看出,螭吻的名稱和形態(tài)都是有變化的。最初的吻獸只是用瓦當頭堆砌起來的突翹,后來發(fā)展為以鳥類為主,包括鳳凰、朱雀、孔雀等,這一時期叫做鴟尾。從出土文物可以看到,最初的鴟尾沒有吻部,只有類似鳥尾巴的向上翹起的部分。唐以后才突出刻畫吻部,尾部也有了更多變化,更像是魚的尾部,這個時候叫做鴟吻;到明清時,吻部正式形成龍的形態(tài),叫做“龍吻”或螭吻。
螭吻除了用于祈福,還有其實用價值。我國古建筑中斜頂居多,屋頂兩個斜坡的交匯處就是正脊,雨水容易在此處滲入屋內(nèi),影響居住,也存在安全隱患。吻獸的功能就是將屋脊的接縫封固嚴密,使脊壟穩(wěn)固不滲水。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脊獸的形狀越來越精致,兼具實用和觀賞的性能。
仙人走獸飾于廡殿頂?shù)拇辜购托巾數(shù)膽昙股?。垂脊和戧脊上也分別安放蹲獸,蹲獸形態(tài)與螭吻類似,只是口向上,或張或合,也稱垂獸或望獸。蹲獸將屋脊分成前后兩個部分,前段安放仙人走獸。
仙人走獸分為仙人和走獸兩個部分。
最前端的是騎鳳仙人。相傳齊國的國君在一次作戰(zhàn)中失敗,被一只大鳥所救。因此人們把他放在建筑脊端,寓意著逢兇化吉。另一種說法是這個仙人是齊泯王,在位時不務正業(yè),昏庸無道,被人民群眾憎恨,最終被逼到自投無路的境地。將它放在屋檐上,用以警醒世人,勸誡皇帝。
仙人之后排列著一堆坐姿的走獸。從前往后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和行什。這些走獸多是尊貴、威猛、有盛德的象征,有明辨忠奸、通天入海、興云作雨之能,它們寄托了住在木構架房屋里的人們的訴求——防火。
與吻獸一樣,除了觀賞和祈福,仙人走獸也有實用價值。仙人走獸處在垂脊(戧脊)的下端,是瓦壟上端的匯合點,在連磚上覆蓋脊瓦以蓋住其交匯線的上口。為了防止檐角前端瓦片滑落,遂用鐵釘加以固定,脊獸是對鐵釘?shù)拿阑头雷o。后來,建筑技術提高,不再需要鐵釘固定,但用脊獸作裝飾的習慣卻保留下來了。
除了吻獸和仙人走獸,還有圍脊獸和套獸。圍脊是重檐式建筑的下層檐和屋頂相交的脊,因其圍繞著屋頂而得名。四角有脊獸,根據(jù)等級分為圍脊吻和圍脊獸。套獸是安裝于仔角梁的端頭上,其作用是防止屋檐角遭到侵蝕。
在封建社會,脊獸的使用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一絲一毫不能逾越。宋人葉夢得《石林燕雨》中說:“其制設吻者為殿,無吻者不為殿也?!币簿褪钦f吻是官家建筑和祭祀建筑才可用的。仙人走獸通過使用的數(shù)量來體現(xiàn)等級,一般是一、三、五、七、九等陽數(shù),等級越高,用的越多。太和殿是個例外,總共用了十個脊獸,用以突顯皇權。坤寧宮原用七個,東西六宮用五個,一些亭臺閣院只能用三個或一個,脊獸遞減減后不減前。
除了數(shù)量,脊獸的顏色也有限制,黃色的等級最高,紅色次之,用來修建宮殿寺院;綠、青、藍再次,用來修建官??;黑、灰等級低,用以修建普通民舍。
上面我們說的基本都是宮殿建筑,但是考慮到脊獸的使用性,民間建筑也不能將之省略。雖然螭吻在民間是不許使用的,但為了加強屋檐的密封性,在四合院正脊的端頭,也有斜向上翹起的構件,俗稱“蝎子尾兒”。江南地區(qū)流行“魚龍吻”,因為古代知識分子將科舉考試視為“躍龍門”,考中的就能從魚變?yōu)辇?,擺脫凡夫俗子的身份。魚龍吻表達了士子的美好愿望。江南地區(qū)的蘇式建筑上除了魚龍吻,還有哺龍脊獸、哺雞脊獸、獅吻獸、回吻獸和神仙、花草、人物等,內(nèi)容豐富多變。在西南地區(qū),也有代表當?shù)靥厣耐哓?。瓦貓是當?shù)鼗D騰的化身,造型多是大張著嘴,寓意能吞食一切邪祟。到朝鮮地區(qū),除了當?shù)靥厣亩邶?、三煞菩薩、穿山甲等形象外,還有唐僧師徒的形象。(瓦貓)
[1](明)蔣一葵.長安客話[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0.[2](宋)葉夢得.石林燕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臧麗娜.鴟尾考略[J].東南大學學報,1999(11).
[4]袁麗娜.淺談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中的屋脊獸[J].黑龍江史志,2014(23).
包頭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