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媒體場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重構芻議

      2017-11-30 16:39:57徐璐
      理論導刊 2017年11期
      關鍵詞: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徐璐

      摘要:話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中介,深刻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自媒體場域給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重構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注重傳播平臺的“微型化”建構與媒介素養(yǎng)的“擴展性”提升、遵循內化“受眾本位”并警惕規(guī)避“迎合受眾”、堅持主導思想的“一元化”和實踐體系的“多元性”等,應是自媒體場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重構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重構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7)11-0098-05[HT]

      為加快推進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中央審時度勢地做出高等教育領域“雙一流”建設的戰(zhàn)略決策,并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案咝K枷胝喂ぷ麝P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1]可見,加強思政工作是推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著力點。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遵循一定的話語規(guī)范、規(guī)則和規(guī)律,并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言語符號系統(tǒng)”,[2]47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實施的中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得以完成的必要手段、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2]47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社會深刻變革、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臨一系列困境。因此,新形勢下,要直面機遇與挑戰(zhàn),進駐自媒體場域,積極掌握話語媒介、轉變話語理念、改革話語實踐,從“倒逼”轉為“主動”重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必然選擇。

      一、實然困境: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遭遇現(xiàn)實危機

      (一)有效性弱化是話語危機的表征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以思想導向、價值引領為目標的學科,教育主體間交流、溝通、理解、共識的有效達成是其核心價值取向。德國思想家哈貝馬斯建立的“普遍語用學”是“分析言語行為,研究語言的交往職能,探討說話者和聽者之間的關系,闡述他們二者之間如何達到相互理解的規(guī)范性、一般性的前提條件的學說”。[3]他指出:“言說者必須選擇一個可領會的表達以便說者和聽者能夠相互理解;言說者必須有提供一個真實陳述(或陳述性內容,該內容的存在性先決條件已經得到滿足)的意向,以便聽者能分享說者的知識;言說者必須真誠地表達他的意向以便聽者能相信說者的話語(能信任他);最后,言說者必須選擇一種本身是正確的話語,以便聽者能夠接受之,從而使言說者和聽者能在以公認的規(guī)范為背景的話語中達到認同?!盵4]所以話語理解和認同的達成,必須符合可領會性、真實性、真誠性、正確性等四大有效性原則。

      反觀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仍主要建立在主客二元認識論基礎上,教育者常以說教、灌輸、勸導、控制的權威性、他賦性的話語對受教育者進行單向傳導,缺乏以真誠的話語交往態(tài)度建構雙方關系。同時,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風起云涌,時代發(fā)展日新月異、社會變革不斷推進,產生了許多新現(xiàn)象、新問題、新矛盾,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卻常常不能及時介入甚至有時規(guī)避這些話題,顯得相對陳舊和滯后,使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反映時代的真實性、準確性產生懷疑。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理論化、嚴肅化、抽象化、宏大敘事特征明顯,與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產生疏離,弱化了受教者的學習興趣、增加了領會難度。如此種種,都直接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陷入“盡管他們還在不斷地言說,但是無人聆聽,沒有對話”[5]的尷尬境地,最終導致青年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人格發(fā)展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的出現(xiàn)。

      (二)人文性遮蔽是話語危機的內核

      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1]作為區(qū)別于以理性科學知識傳達而以價值認識引導為主要目的的思想政治話語建構也必須以人文性為內核,尊重人的需求、思想、情感、認知、本性,順應人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等,在教育的過程中通過交流、感染、理解最終達至價值認同。

      但是,現(xiàn)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以主體對客體的灌輸、勸導為基本方式,以理性化為主導特征,缺乏情感溫度和生機活力,成為懸置于受教者生活世界的絕對理想化空間,讓受教者感到冷峻、敬畏,并產生距離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教育者往往“獨言專斷”,受教者“沉默寡言”,這種“規(guī)訓化教育的擴張……教化的退隱使得教育在理念和制度兩個層面上失去了對于人的精神的關注,使人在教育中缺乏一種圓滿、愜意的價值存在的生活體驗,缺乏一種精神創(chuàng)造的知識和道德的意義源泉。教育成為一種把人納入其中的‘普羅克拉斯的鐵床,人被削足適履地放到教育的度量結構中接受塑造”。[6]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現(xiàn)為絕對權威性,缺乏思想的交流對話、心靈的碰撞激發(fā),這種壓抑、控制的話語方式最終也將阻隔話語交流、體悟、共鳴的生成,受教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按照教育者期望方向的主動內化也必然成為虛無之談,尤其在人的主體精神高度發(fā)展以及青年學生追求個性、獨立、自由的背景下,甚至還會產生漠視、抵觸、反抗等逆反心理。

      二、時代語境: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臨自媒體新場域

      第39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731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532%,而熟練運用著各種自媒體的高校學生更是占了極大比重?,F(xiàn)今BBS、貼吧、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不僅改變了青年學生的生活方式,還推動著他們的身份認同與建構,更是以網絡話語的構建與表達凸顯其自我本質的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決不能漠視、規(guī)避自媒體場域,必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基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考察自媒體場域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重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進行自媒體場域下話語改革創(chuàng)新的基礎。endprint

      (一)自媒體場域下的話語重構機遇

      1.話語渠道、資源、形式的多樣與話語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隨著WiFi、4G網絡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的發(fā)展普及,自媒體創(chuàng)設了全天候、移動性、無限量的話語空間,使之不再受地點、8小時工作制、教育主體同時“在場”和教育主體對接數(shù)量有限的局限,它給予了教育主體在任何時間、地點與任何一名教育主體產生話語互動的可能,有力開拓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全新渠道,給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重構創(chuàng)設了即時跨地反應、海量傳播的良好外環(huán)境。同時,網絡自媒體的信息存在方式本身也為話語重構提供了優(yōu)良的內環(huán)境,譬如龐大的信息數(shù)據(jù)跨越時空,包容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內涵豐富、視角多樣,極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資源,避免政治話語、文件話語、權力話語的泛化。再如,自媒體信息更新速度迅捷,即時反映世界各地發(fā)生的事件、形成的觀點,極具現(xiàn)實性,能夠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時代性、針對性。此外,話語內容偏向生活化,多以短小、精煉、詼諧的符號、字母、表情表達對日常事物、自身情感的反思所想,話語富有情感溫度、具體生動、形象有趣,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唯理性、抽象化、理想化的過度發(fā)展進行糾偏,避免冗長晦澀、空洞無力的說教。最后,自媒體作為融媒體,整合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多媒體技術,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位的體驗,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提供了多形式的構建可能。

      2.話語權的重新分配共享與平等交互主體的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各主體的話語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權“是教育者經由教育制度被社會所賦予的運用規(guī)范的權力……這種話語權主要體現(xiàn)在將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主流價值觀、道德規(guī)范轉遞給受教育者,并且使其內化為應然”,[2]128而受教育者的話語權“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場域中的言說權利及影響力,包括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愿的權利,與教師進行積極主動的對話權利,對各種形式課程的理解、質疑權利,以及對教育者權威的挑戰(zhàn)和結構權利”。[2]129然而,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分配畸形,教育者話語權嚴重擠壓受教者話語權,平等真誠的話語交往成為奢談,良性的話語交流、理解、認同循環(huán)難以形成。“自媒體”(We Media)一詞源自2003年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作者將其定義為“普通大眾經由數(shù)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和新聞的途徑”。[7]此定義強調了新聞傳播源從媒體轉移到個人的發(fā)展趨向,體現(xiàn)了傳播過程和權力的變遷。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借助BBS、貼吧、博客、微博、微信的話題設置、意見表達、評論、轉發(fā)、點贊,人人都可面對社會他人發(fā)聲,這種私人化、平民化、自主性的“草根傳播方式”,解構了傳統(tǒng)媒介傳播的絕對權威性、他賦性、控制性。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進入“去中心化”的自媒體場域,教育者不能也不可能實現(xiàn)話語壟斷,從而推進不同主體話語權的重新分配與合理共享,改變以往主客體二分觀念,代之以主體間性理念,學生可借由交互通道與教師實現(xiàn)平等的良性互動,由此達成話語理解與認同。

      (二)自媒體場域下的話語重構挑戰(zhàn)

      1.話語體系差異顯性化。青年大學生追求個性、獨立、自主,他們自我表達意愿強烈、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當這種青年文化心理與網絡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帶有亞文化色彩的話語體系就是擦出的最明顯的火花,譬如“畫面太美我不敢看”“打醬油”“表”“造”“不明覺厲”“趕腳”“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這些語詞來源于話語縮略、諧音、方言、作文、歌詞、社會現(xiàn)象、網絡微博、明星八卦、游戲動畫、廣告宣傳等等,涉及面極其廣泛,青年大學生所能接觸到的人、事、物皆可成為網絡話語的生動素材,加以戲謔、諷刺、搞怪的“創(chuàng)造性”加工,在網絡圈內風靡流行,但因其與本義相距甚遠,“圈外人士”對此而產生理解困難。話語代表著權力,青年大學生網絡話語體系的構建就如在教育者面前筑起了一道圍墻,將其阻隔在網絡場域之外?!皞鹘y(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作為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在內容與形式上有著鮮明特點,如語境的嚴肅性、話語的規(guī)范性、語辭的固定性、敘事的宏大性等,而網絡文化所孕育出的網絡話語體系則表現(xiàn)出多樣化、娛樂性、不規(guī)范等特點,而且更新速度非??欤恍┯谜Z流行一段時間以后,往往很快被新的內容所淘汰。這樣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與網絡話語的巨大差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但很難進入大學生所熟悉的文化語境中,反而可能會與他們所認同的網絡語言和文化心理產生激烈的沖突,從而在內心深處萌發(fā)出一種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和反感。”[8]想要獲得自媒體場域的“入場券”并與受教育者進行無障礙交流,消除話語差異就成為首要任務。

      2.話語介入環(huán)境復雜化。自媒體場域的開放性、虛擬性、多元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對的環(huán)境日益復雜。自媒體作為開放平臺,接受、傳播、融合多民族、多地域、多國家的信息元素,這一方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資源,同時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重構需要適應多文化、多理念、多情態(tài)的全球化時代背景,對教育者的知識儲備、對話能力、國際視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平臺的開放性也使得西方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借機進行意識形態(tài)輸出、滲透,帶來弱化、消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危機,這就要求教育者堅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論素養(yǎng)、加強甄別能力,有效利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與其展開堅決的斗爭。缺少有效“把關人”的自媒體開放平臺,信息監(jiān)督和過濾機制不健全,因此資訊在膨脹的同時不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黃色、暴力、虛假、消極、頹廢等各種不良信息充斥其間,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定型以及辨別、判斷、自制能力相對較弱的青年學生很容易沉溺其間、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肩負著比以往更加艱巨的歷史使命。同時,自媒體場域的虛擬性、隱匿性,消解了青年學生的社會身份制約,借助自媒體交互性強、傳播迅捷、廣地域、全天候的媒介特征,其網絡意見表達和輿論形構與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相比呈現(xiàn)出迥異的特征面貌,這對教育者的輿論監(jiān)察、輿論預判、輿論引導、輿論處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ndprint

      三、重構轉型:自媒體場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路徑

      (一)話語媒介:傳播平臺的“微型化”與媒介素養(yǎng)的“擴展性”

      自媒體平臺已成為青年大學生活方式的選擇和意見表達的場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要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思想、價值引導,僅僅依靠傳統(tǒng)思政理論課和以實踐為主的第二課堂,已遠遠不能滿足受教育者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時代化、生活化、貼近性的期待,時勢發(fā)展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進駐自媒體場域,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xiàn)階段,雖然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但是粉絲數(shù)量、關注評論量并不盡如人意,意見領袖態(tài)勢遠未形成,自媒體場域的思政話語有效性亟待提升。問題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者的自媒體媒介素養(yǎng)適切性較低,“媒介素養(yǎng)是指公眾接觸、解讀、使用媒介的素質和修養(yǎng)。它包括了三個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接觸媒介——獲取信息;解讀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過媒介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并維護自己的利益?!盵9]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提高參與網絡生活的意識,他們雖已認識到現(xiàn)代大學生是數(shù)字原居民,但囿于自身教育、生活、工作慣性,對網絡場域保持著本能的距離,加強教育者使用、探索、融入網絡生活的動力,了解自媒體特性、把握青年大學的自媒體生活態(tài)勢是擴展媒介素養(yǎng)的第一步。其次,努力提升教育者駕馭自媒體技術的能力,讓推出富有創(chuàng)新性、貼近性、趣味性、符合受教育者審美期待的自媒體產品在技術上成為可能。最后,還需努力消除話語差異,使自媒體環(huán)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與青年大學生的話語體系形成良好的話語預設對接,避免話語錯位、斷裂。

      (二)話語理念:遵循內化“受眾本位”并警惕規(guī)避“迎合受眾”

      進入“去中心化”的自媒體場域,延續(xù)“教育者中心”“教育者絕對權威”的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形態(tài),必定會因與場域磁場相排斥而使有效性被擱置。自媒體反控制、反權威、反壟斷,天然帶有話語權共享的媒介特性,這也是尊重每位使用者作為主體的“人”的權利的體現(xiàn),因此,自媒體場域的思政話語重構要尊重受眾的主體地位、尊重其意見需求。傳播學的“‘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成員看作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10]“使用與滿足”將受眾作為傳播活動的研究主體與中心,在傳播效果理論研究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傳播活動的一種,以受眾為本位思考問題、采取行動,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獲得良好實效的重要路徑。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受眾本位”不等于“迎合受眾”。青年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成熟,情緒波動大,時常出現(xiàn)非理性選擇、言論與判斷,這就要求教育者做好議程設置工作、擔起信息“把關人”的職責,對其進行真、善、美的導引。青年大學生的網絡話語體系有活潑、俏皮、創(chuàng)新、諷刺的特性,但同時也有一些不免低俗消極,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吸納自媒體平臺上豐富的網絡語言,又不能一味地迎合那些低俗噱頭話語內容,而是要摒除那些‘灰色‘黃色的庸俗、低俗、媚俗話語,積極宣傳和傳播‘紅色的網絡語言”。[11]

      (三)話語踐履:主導思想的“一元化”和實踐體系的“多元性”

      習近平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1]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階級、政黨、社會群體遵循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1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受到一定社會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這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其他教育話語最根本的區(qū)別,也是最重要的區(qū)別”,[2]在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蕩的開放性、多元化的自媒體場域,尤其要堅守馬克思主義主導思想的“一元化”。與此同時,積極建設“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實踐體系,譬如加強BBS、貼吧、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彼此呼應、融合;積極吸收整合古今、中外、革命與改革年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資源;努力推出結合理論化、生活化,兼具趣味性、導引性的話語產品;構建以高校黨政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咨詢教師以及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為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隊伍;健全包括話語預測、話語設計、話語傳播、話語反饋、話語分析、話語調適、話語監(jiān)管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運行保障制度等,跨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間的話語鴻溝,達到話語交流、理解、認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有效性,為加強思政工作、推進高?!半p一流”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范式轉換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47.

      [3]艾四林.哈貝馬斯[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58.

      [4][德]哈貝馬斯.交往與社會進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3.

      [5]王衛(wèi)東,冉杰,胡瀟.當代語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

      [6]金生鈜.規(guī)訓與教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3.

      [7]萬小廣.媒體融合新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180.

      [8]張瑜,李朗.消除話語差異: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緊迫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2).

      [9]段京肅,杜駿飛.媒介素養(yǎng)導論[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19.

      [10]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9-142.

      [11]曾慶桃,胡樹祥.網絡自媒體演進及其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新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6,(3).

      [12]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endprint

      猜你喜歡
      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自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誠信管理體系的研究與應用
      淺談自媒體的生存與發(fā)展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5:19
      自媒體時代慕課對民辦院校高等化學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5:04:05
      優(yōu)化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1:50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施秉县| 腾冲县| 延安市| 右玉县| 集贤县| 通江县| 大冶市| 温宿县| 内江市| 长泰县| 来安县| 泸溪县| 波密县| 弥勒县| 敖汉旗| 辛集市| 铜陵市| 新竹市| 包头市| 垦利县| 临桂县| 无极县| 汨罗市| 达日县| 乌拉特前旗| 吕梁市| 宜昌市| 商河县| 盐津县| 秦安县| 信丰县| 邵武市| 商水县| 高安市| 东阳市| 昔阳县| 江达县| 久治县| 台中县| 吴忠市| 佛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