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
摘要:《趕馬的老三》是韓少功的中篇小說,不同于一般鄉(xiāng)土小說傳統(tǒng),在《趕馬的老三中》中,作者通過“找個四類份子來”“幾代雞由幾代人賠”“一個人十分鐘輪著咒”“閻王的加油站在哪里”“上門服務的合理收費”“好容易有了次出名的機會”等六個農村生活中的故事,以傳統(tǒng)塑造典型人物的寫實手法刻畫了一個非典型村官形象,大智若愚,處事靈活有度,質樸,全方位的展示了現(xiàn)代社會轉型中的農村干部形象,也折射出獨有的民間智慧,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
關鍵詞:老三;人物形象;民間智慧;鄉(xiāng)土文化
一、獨特個人語言風格
在社會快速轉型的浪潮中,農村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都市文化的沖擊,老三也不例外,開始說起了普通話,“腐乳”“婦女”分不清,鬧起了笑話,老三尷尬了,在一個連狗吠和鳥鳴都散發(fā)著知識分子氣息的年代,操著蹩腳普通話的老三尷尬了。但就是這不完美的普通話為老三形象的塑造增添了個人色彩,幽默、直率,簡單的語言風格展現(xiàn)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比如在鄉(xiāng)上開會,任鄉(xiāng)長說要建設“小康社會”,他沒聽頭也沒聽尾就插上一嘴:“小糠社會有什么好?我看還是不如大米社會,更不如豬肉社會。社會主義搞了這么多年,怎么還要吃糠呢?”[1]老三真的是不知道小康社會嗎?其實他比誰都明白。
語言對于人物形象塑造來說是核心要素,是人物性格和心理變化的外化表現(xiàn),是人物內心活動和精神的反映,同時也避免人物一般化,雷同化。老三特有的語言風格也正是老三獨特性所在,這也不僅僅是老三的語言風格,也是當時社會文化大背景下的整體農村語言風格,簡單有人味,但也受到了都市文化的沖擊,“時而京腔時而土語,時而虛詞時而科技,只是口齒呼嚕呼嚕的一鍋,不大容易聽得清楚”,土洋并存,老三語言風格的變化正是鄉(xiāng)土文化的衰落和缺失。
二、“大智若愚”的民間智慧
“他黑頭黑腦,毛頭毛腦,一只褲腳長而另一只褲腳短,還經(jīng)常在路邊呆呆的犯暈……”,光從外表來說就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村干部形象。但在這副看起來并非聰明,甚至是笨的皮囊下卻是一生的智慧。大智與大愚,大是與大非之間,老三看似是后者,糊里糊涂,實際是前者。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文章通過述老三作為村干部處理村里大小事務,處理與上級關系沖突等事件,表現(xiàn)出老三過人的聰明和獨特的處事方法。外地人開車壓死了雞,本村人獅子大開口要巨額賠償,老三以幾代雞幾代人賠的邏輯方法化解了沖突;其貌不揚的老三看似不懂政治上的問題,但不一定代表他不聰明,他有他的所為之法?!盃庂J款的時候,你的鼻炎到哪里去了?找我要茶園的時候,你的鼻炎到哪里去了?電話都不接”佯裝不懂的老三,其實心里有桿秤,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他對于政治的理解并非是當當官,喝喝茶,收收禮,而是真正做到實處。老三的村官形象和當時上級領導形象形成對比反差,具有強烈的反諷意味,也反映出農村基層治理問題和政府官僚作風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老三個人獨特的思維邏輯,是這個人物形象的核心,處理莉瘋子事件的時候,反邏輯思維,不以外人的角度去看她,而是內部分析心理,反其道而行之。老三個人智慧更是當下民間智慧的個體表現(xiàn),作者把鄉(xiāng)土文化在一個非典型村官身上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出來,從中反映出我國鄉(xiāng)土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在城鎮(zhèn)化加快的背景下,農村中還保留著令人欣喜的東西。
三、老三人物形象的深層意蘊
老三這個農民形象有著韓少功最深的期待,他的想法遠比我們所想象的要豐富得多,老三所代表的是韓少功內心所構建的鄉(xiāng)土文化和根的情結。在外來文化沖擊和民族文化畏縮的雙重困境下,韓少功構建了自己內心的農民形象,盡管老三還有不完美,還有點腐朽,還不那么現(xiàn)代化,但這才是他心目中所期待的老三。
對老三代表的民間文化盡管有批判,但更多是民間智慧的贊揚和認同。文章結尾處,老三不要紅包,而要去看看毛主席的祖墳,他不要金錢,不要名利,也不去什么著名風景區(qū),只要去看看祖墳,是當時農民最樸素的理解和感悟,這也是作者內心根的體現(xiàn)。韓少功的根是在鄉(xiāng)土中國的,他的作品是對鄉(xiāng)土的重建與再現(xiàn),老三既是韓少功對鄉(xiāng)土文化的贊揚,也有惋惜與遺憾,也有對鄉(xiāng)土文化未來走向的擔憂。正如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中說到:“中國的都市發(fā)達似乎并沒有促進鄉(xiāng)村的繁榮,相反的,都市的興起和鄉(xiāng)村的衰落是一件事的兩面”[2],到最后“老三”越來越少,最終消失。老三的結局有沒有可能預示了鄉(xiāng)土文化最后的歸宿呢?在付出一生后歸于平淡。
由此可見,文章通過描寫老三個人形象語言、性格特征、生活閱歷以及形象背后的深層意義,體現(xiàn)了當下社會轉型中的農民思想、文化、政治現(xiàn)狀以及現(xiàn)代文化沖擊下的鄉(xiāng)土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及未來走向,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色彩。
參考文獻:
[1]韓少功.趕馬的老三[M].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
[2]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北京:中華書局,2013.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