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張一鳴
摘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和”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它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正確理解中國傳統(tǒng)“和”與“友善”價值觀的含義,準確把握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不僅有利于繼承和發(fā)揚“和”文化,而且對“友善”價值觀的培育有著重大啟示。
關(guān)鍵詞:“和”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友善價值觀;啟示
“友善”作為保持社會和諧的一劑良藥,是減少冷漠的重要手段。十八大把“友善”列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可以看出培育“友善”價值觀的重要性。在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友善價值觀對于促進自身發(fā)展,改善人際關(guān)系,維護社會和諧,保持生態(tài)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培育“友善”價值觀不僅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也要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一、“平和淡然”思想對自我友善的培育
“平和淡然”是指我們對人要平和,對事要淡然。在生活中,我們會遇見很多不友善的人,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孤立和排斥他人;我們會遇見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因此選擇放棄。我們要想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就要學會愛自己,更要學會愛他人。這對自我友善的培育產(chǎn)生了重大的啟示:
1.強身健體──基礎(chǔ)
社會發(fā)展得越來越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使不少人患上了“現(xiàn)代病”。因此,為了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要特別注意保持健康。對于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鍛煉活動,而且在課余時間要主動鍛煉。對于忙于工作的人,由于時間有限,工作時間占了很大一部分,就沒有太多空余的時間去鍛煉。但是他們可以在上下班時盡量用步行代替交通工具,在假期期間,不要總呆在家里,要走出去接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對于老年人,他們可以約著朋友一起散散步,打發(fā)無聊時間。
2.調(diào)整身心──關(guān)鍵
其一,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僅要通過鍛煉身體來保持,也要注意自己的飲食起居。在飲食方面,我們吃的東西不應過于辛辣,應偏向于清淡;不應總是吃葷,應葷素搭配。在起居方面,我們應該做到早睡早起,讓自己的身體處于一個舒適的狀態(tài)。其二,我們要正確對待所遇見的困難和挫折。在生活中,有的人一遇見困難就認輸,最終導致失??;但有的人總能迎難而上,最終獲得成功。同樣是對待困難,因為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而產(chǎn)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這主要是人們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不同。因此,不管是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應該注意調(diào)整身心。
二、“和而不同”思想對人際友善的培育
“和而不同”是指在不違背道義的情況下,每個人對同一問題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即不同的觀點可以共存,即使是矛盾存在的雙方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和平共處。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相互尊重,不應該因為和他人的意見和看法不一致而起沖突。我們要對社會上的成員保持尊敬、愛護的態(tài)度。這對人際友善的培育產(chǎn)生了重大的啟示:
1.充滿愛心,與人為善
充滿愛心是與人為善的前提,與人為善是充滿愛心的具體體現(xiàn)。其一,我們要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首先,我們要愛自己,不僅要在意自己是否有疾病,同時也要關(guān)心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全,使身心達到和諧狀態(tài)。其次,我們要愛自己的親朋好友,關(guān)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并且?guī)椭麄兘鉀Q困難。最后,我們要愛陌生人。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村上,當他們遇見麻煩的時候,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其二,我們要做一個與人為善的人。第一,我們要有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我們要以寬容、善良、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讓他人感到溫暖。第二,我們要有與人為善的行為。當他人處于迷茫狀態(tài)時,我們要提出自己的意見,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和鼓勵。
2.見義勇為,助人為樂
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中華兒女,我們必須把這一美德傳承下去。人的一生與挫折相伴,人生難免有挫折。當我們看見他人正處于麻煩中時,我們要給予他們盡可能的幫助,讓他們能盡早脫離困境。我們給予別人的幫助并不一定要驚天地泣鬼神,即使是很平凡的小事兒也是值得人尊敬的。哪怕是一個關(guān)愛的眼神、一個暖心的話語、一個及時的攙扶,都可以讓處于困境中的人多一份斗爭的力量,讓他們擁有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所以,請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行動,給予他人更多,我們也會收獲更多。
三、“合群濟眾”思想對社會友善的培育
“合群濟眾”是指個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是由個人組成,個人也離不開社會,社會應該給予個人支持和鼓勵,但是個人也要把自己的追求和社會的需要結(jié)合起來,不能一味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視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這對社會友善的培育產(chǎn)生了重大的啟示:
1.修身自律,順應時勢
個人作為社會的主體,對社會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們必須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其一,我們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我們要努力學習,多看好書,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我們要堅持鍛煉,讓自己的實踐能力不斷提高;我們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讓我們能更快地進步。其二,我們要關(guān)心社會的需求,把自己的追求和才能與社會的需要相聯(lián)系。作為個體,我們追求自己的夢想是十分值得人贊揚的,但作為社會人,我們就不能盲目的依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想做的,而對社會的需要置之不理,這是不可取的。
2.搭載平臺,加強引導
社會是我們?nèi)松牡诙鶎W校,作為育人的場所,必須要讓社會成員在此盡情發(fā)揮他們的才能。其一,社會要搭建平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和才能,但這只是基礎(chǔ),為了讓才能施展出來,社會必須為他們提供廣闊的舞臺。其二,社會要對個人加強引導。要在思想上加強引導,讓他們知道哪些思想是主流的,是社會所提倡的,而哪些思想是倒退的,是被社會所拋棄的。也要在行動上加以引導,剛步入社會的人,由于社會經(jīng)驗不足,容易走上歪路,這就需要社會給予及時的指導。由于信息的不對稱,社會上的資源也往往出現(xiàn)浪費的情況,對此,社會也應該做有力的宣傳,讓人們知道哪些是社會所需要的,哪些是社會所排斥的。
“和”文化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我們要立足于實際,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昂汀蔽幕恰坝焉啤眱r值觀的思想源泉,對“友善”價值觀的培育有著重要的啟示。在培育“友善”價值觀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其扎根于人們的內(nèi)心,更要使其外化為人們的行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