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文義
一個從健康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毀掉他沒那么容易;一個被問題家庭造就出來的孩子,要幫助他卻很困難。家庭教育是擔當,承載著家庭振興的重任;家庭教育是科學,蘊含著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家庭教育是藝術,譜寫著孩子發(fā)展的樂章?;诖耍蚁胪ㄟ^本文談談自己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供參考。
1 不能放任自流
養(yǎng)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好孩子必定有好的習慣,好習慣的養(yǎng)成跟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有生育兒女的責任,更有培養(yǎng)孩子成為合群人和合格公民的義務。有些人認為自己的成長未讓長輩操心,孩子成長是其自身的事情,于是采用放任自流的教養(yǎng)方式。如果父母只管生孩子,不管養(yǎng)孩子,從小不把孩子當人看,孩子長大后自然也就成不了人。
2 不能孤犢觸乳
孤犢觸乳這則成語告訴大家,溺愛會助長孩子的嬌氣,父母反受其害?!皯T子如殺子”是永恒的真理。在溺愛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其價值觀混亂,只愿意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溺愛會導致孩子許多能力退化,未來很難適應社會?!翱欣献濉爆F(xiàn)象就是溺愛所帶來惡果的最好佐證。
3 不能李代桃僵
一個家族的興旺是一代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但要正視發(fā)展過程中的起伏。其實人人都需要發(fā)展,可怕的是有些人有了孩子之后,放棄自我,李代桃僵,把自己的未泯理想綁架到孩子身上,使孩子淪為他們實現(xiàn)未泯理想的工具。這種家庭教育美其名是母愛父愛自然的涌現(xiàn),是人性的光輝,實質上是給孩子不堪重負的壓力。孩子不僅需要希望,更需要愛!
4 不能獨斷專行
父母的教育方式分為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種。專制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嚴厲,動輒打罵孩子;放任型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與學習不感興趣,讓孩子自由發(fā)展;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是引導和幫助。
專制型的教養(yǎng)讓孩子產(chǎn)生恐懼或焦慮,責難他人;放任型的教養(yǎng)讓孩子行為放縱,做事沒有責任心;民主型教養(yǎng)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5 不能各執(zhí)一詞
家庭成員之間常常因教育觀念和態(tài)度存在著差別,形成不一致的教育方式。諸如一個要管,一個要放;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家庭教育方式的分歧會形成教育的真空,孩子很容易鉆這個空子。在一方受了管教,他就到另一方訴苦;在一方受了罰,他就到另一方去討愛。以為既有哄孩子的、又有嚇唬孩子的家長,是教育最有效的方法,那就大錯特錯,根本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6 不能暴風驟雨
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教育的行為必須十分謹慎。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采用的是“鞭炮+炸彈”的簡單方式。當孩子取得一點點成績時,把成績無限放大,對孩子又是表揚又是獎勵,甚至滿足孩子無節(jié)制的物質欲望。當孩子犯了一點點錯誤時,要么拳腳相加,要么惡語相向。長此下去,父母就很難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孩子仇恨父母和離家出走,往往就是由這種暴風驟雨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7 不能揠苗助長
養(yǎng)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在今天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很多父母在不了解孩子特征的情況下,強迫孩子進入各類培訓班學習,似乎學習科類越多越好。在擇校和擇班上,只顧及自己的面子,削尖腦袋讓孩子擠進最好的學校和最好的班級,卻不考慮這是否符合孩子的意愿?是否適合孩子的發(fā)展?順其自然下的超越,孩子沒有心理負擔;零自由下的超越,孩子會抑郁;高壓下的超越,孩子會厭學和自卑。
8 不能一葉障目
世界上沒有一個全是優(yōu)點的孩子,也沒有一個一無是處的孩子。作為父母要用顯微鏡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要用望遠鏡去關注孩子的發(fā)展。很多父母僅憑考試的分數(shù)來評價孩子,一葉障目,扼殺了孩子許多潛在的發(fā)展才華。表揚中長大的孩子,愛人愛己;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作為父母必須知道:有好習慣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有進步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分數(shù)和文憑選擇人,品德和能力決定人。
9 不能上梁不正
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有個曾子殺彘的故事。曾子的夫人去趕集,兒子哭鬧著要跟去。她對兒子說:“你在家待著,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回來,曾子就去殺豬。夫人勸阻說:“剛才我是跟孩子開玩笑的?!痹诱f:“夫人,可不能跟兒子開玩笑??!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給予的正確教導?,F(xiàn)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這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于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兒子吃。
“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句古訓,詮釋了示范作用的意義。在陪護孩子成長時,父母也需要再成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率先垂范。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10 不能一蹴而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家長不能由著自己的性情去影響孩子的成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必須遵循三分教七分等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賦秉性、成長步調和敏感期等,等待孩子的自我學習,讓他自己去嘗試、去體驗成功和失敗。孩子的成長需要時日的打磨,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當然,談論家庭教育的“不能”,并不等于父母的“不為”,孩子的成長永遠需要父母的力量和期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