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華??
摘要: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老師覺得難教,學生覺得難寫。作文教學的任務不可謂不艱巨。究竟如何實現(xiàn)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進行?筆者以為:一是作文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不斷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和寫作的興趣。二是作文教學不能囿于語文課堂,要讓學生走進生活,在實踐活動中積累、體驗與感悟。三是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要引導學生在廣闊的閱讀世界中獲取知識、積累素材、學會表達、陶冶情操。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索
一、 重視情感培養(yǎng),激發(fā)寫作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的自然程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我,有說的欲望,這時我就要傾吐?!庇纱丝梢姡魑囊N近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人的情感因素,從而讓學生主動作文、樂于作文。作文是一種情感性極強的學習活動。當學生通過細致觀察、親身體驗后發(fā)自內心的個體經(jīng)驗、愿望和情感表達,這種對人生、社會、自然的表達實質是人的自然性動機。
文章寄托作者真摯的情感,寫作以書面語言的形式表達作者的思想認識。作文是針對某一件事的有感而發(fā),形成了強烈想和別人交流的沖動,于是書寫出來,抒發(fā)出來,告訴一定范圍的社會群體以期引起共鳴。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關注作文是思想交流、情感互動的需要,在作文教學設計中,要重視引發(fā)學生寫作文的自然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例如通過欣賞激發(fā)美感,感悟生活、提升悟性、思考人生、錘煉思想,以達到激發(fā)習作興趣之目的。如果教師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把作文當作教學的任務來完成,沒有充分激發(fā)學生寫作文的自然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那么學生在寫作時,只會感到是在完成一項要交給老師看的作業(yè),奉命行事,毫無寫作興趣可言。
二、 讓閱讀成為寫作的基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姏]有閱讀的思維訓練,學生無法寫出好文章。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延伸,讀寫二者相輔相成,緊緊相聯(lián)。讀寫如何結合,在操作的層面上,筆者覺得可以由淺入深,漸進深入。
(一) 重視重點詞語的理解、積累
詞語是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是作文的細胞。因此,要把詞語訓練作為作文教學的最基本活動之一。漢語詞匯具有豐富性、多義性的特征,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詞匯就有不同的涵義,必須重視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積累、應用。如小學語文《老師領進門》中有四個關鍵詞語:“身臨其境”、“引人入勝”、“娓娓動聽”、“無心插柳柳成蔭”。說它們是關鍵,是因為這四個詞語始終貫穿于課文過程,學生領會這四個詞語的要義,也基本上讀懂了整篇文章。在文本閱讀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為日后作文教學儲存豐富的詞匯資料庫。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部分,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實現(xiàn)。例如對詞語的理解可以采用模糊意會法、通過比較琢磨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又如讓小學生寫出描述動作“快”的詞語,日常摘抄優(yōu)美的詞匯等簡單的訓練方法。讓名言警句點亮學生的思想,用成語古詩增強學生的語感,詞語的積累為學生選擇語言和更生動的表達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作文鋪下了堅實的基石。
(二) 重視句子錘煉與運用
如果說詞語是作文細胞,那么句子應該是作文的血肉。詞語的理解和積累,歸根結底是為了運用。也只有在運用中才能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及有效地積累。在現(xiàn)實的作文習作中,部分學生雖然擁有很豐富的詞語累積,但作文能力仍然不高,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語句訓練的欠缺。因此,作文教學要加強對語句的訓練,例如:在破折號的后面補足句子的另一半:
母親這時候總會看著他的臉,搖搖頭——這孩子真貪玩!
魯佳的心里產(chǎn)生—個愿望——要給媽媽買一個漂亮的胸針。
通過把句子補充完整,懂得通過人物的描寫把句子寫具體。此外,句子訓練還有造句,句式對比,修辭手法的運用,仿寫句、段等形式。作文教學必須重視句子的錘煉與運用。在閱讀教學課上要教透,課外再強化練習,如此學生的作文語言便能有章有法,嚴謹有序。
(三) 重視學生的讀寫結合
讓學生會說、會寫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贝嗽掽c破了讀寫二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作文教學不是純粹的“寫”,而是要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指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掌握技能。在實踐中,筆者盡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語言學習因素,通過隨文練筆、佳作欣賞、名著拓展和詩文積累,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讓學生把生活經(jīng)歷和感悟融入閱讀教學中來,這既是課文的延伸,也是個性化的表達,從而達到讀寫相長的目的。如,讓學生結合課文場景補充一段想象的說話,以課文的故事為背景續(xù)編故事;圍繞文中內容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仿寫課文中的經(jīng)典片段。總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強烈的鏈接作文意識:一有好詞佳句就要讓學生運用,課文的典型結構要讓學生仿寫,課文的寫作方法要設計作文遷移題,讓學生練一練。就這樣,在點點滴滴的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用好一個詞、寫好一句話、寫好一段話、寫好一篇文章的能力,逐步積累表達的方法和技巧。
三、 讓活動激發(fā)寫作的靈感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弊魑牡梅ㄓ谡n內,得益于課外。因此,作文要走進生活。
(一) 加強說寫訓練
加強說寫訓練是作文的起步提前。說寫訓練就是讓學生能說一句完整的話,能把話完整寫下來。小學生雖然學了不少口頭語言,但由于種種原因,往往是話說得不夠連貫,邏輯性不合理。因此,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觀察眼前的事物,讓學生有話可言,并能說完整的話。例如,通過讓學生持之以恒地寫一句完整的話的簡單訓練活動,學生就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事物,更加詳細地描寫身邊的人與物,這為以后的寫作積累了素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endprint
(二)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觀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魯迅先生說過:“對于任何事物都要觀察仔細、透徹,才好下筆,否則就難以寫出好的文章。”由此可見,觀察在寫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活不乏美,小學生都有一個獨特的個人生活經(jīng)歷,生活總是繽紛多彩、鮮活靈動的真實,為何小學生一提寫作總是“詞匯貧乏,空無一物”,筆者以為,這源于小學生缺少善于觀察生活的“一雙慧眼”。要改變小學習作的這種窘境,就要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和感悟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觀察、去甄別、去表達。詩人何其芳曾說:“生活是多么的廣闊,生活是海洋?!庇^察是一種有意識的、有計劃的、持久的知覺,如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非常重要,要知道觀察并不是簡單的“看”。首先,觀察要對事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耳聽、鼻聞、手摸、眼看和嘴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思。其次,培養(yǎng)學生觀察要有序,即觀察方法要按由遠及近、由高至低、由頭到尾等一定的順序。第三,觀察要抓住特點,正所謂千人一面,細微之處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記。寫作的沖動來源于靈動的生活。綜上所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教師要抓好這幾個方面的訓練:全面、有序、抓住重點、邊觀察邊想象和聯(lián)想。
(三) 教會學生積累生活
古人云:“書到用時方恨少?!睂W生寫作困難重重,往往是無事可說,無從落筆。究其原因還是生活積累少,問題出在沒有建立一個寫作文的材料倉庫,或者說學生沒有養(yǎng)成在生活中積累材料的好習慣。我們常說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脫離現(xiàn)實的寫作無疑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唐朝有個著名的詩人叫李賀,才華橫溢,據(jù)說他每天都會帶上錦囊,騎馬外出游歷,一旦觸景生情就會把好的詩句記在錦囊里,回來后再把零散素材加以整理。李賀一生給后人留下無數(shù)的光輝詩篇,都是源于隨手記下生活中的所看、所思和所感,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寫作資料庫。一切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的名家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都是他們在生活中日積月累,不斷提煉、充實的結果。因此,小學作文教學要以引導學生親近生活、親歷社會、親合同伴,以培養(yǎng)學生善于生活、體驗生活的良好習慣為首要任務,醞釀“傾吐”的愿望,使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最終走出“沒東西可寫”的寫作困境。
教的形式?jīng)Q定了學的形式,教作文的效果制約了寫作文的結果。把興趣還給學生,把方法傳遞給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生活里體驗、思考和感悟,并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正確地表達。有道是方法是過河的橋和船。其實,作文并不像你我想象的那么難!
參考文獻:
[1]陳海云.小學作文教學與評價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2]楊柳.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
[3]李新農(nóng).我國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
[4]廖海燕.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前沿,2008,(11).
[5]李啟玲.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多種能力[J].考試周刊,2009,(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