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超 編輯/韓英彤
提單貨權之爭
文/雷超 編輯/韓英彤
對于不記名提單與指示提單的持有人來說,是否享有貨權并不僅由其對提單的持有狀態(tài)來決定,還要取決于其與提單交付人的關系以及相關合同的規(guī)定。
2016年1月,A銀行為B公司開立了人民幣7800萬元的90天假遠期信用證。
A銀行于2月收到該筆信用證項下全套單據,B公司向A銀行做出付款承諾后,A銀行向國外受益人即期支付了該筆約7800萬元人民幣的款項。在承兌到期時,B公司未能依照約定還款。
此時,A銀行已察覺到B公司的經營狀況出現問題,于是要求B公司將全套正本不記名提單交付A銀行作為質押,待其有能力還款時再將提單還給B公司。但之后,由于B公司拖欠港務公司碼頭堆場費,其提單下的貨物被法院查封。A銀行隨即向法院提出異議,并要求解除查封。
同時,A銀行作為原告,就B公司欠款一事向法院提起訴訟,并以A銀行持有不記名提單為由,主張享有提單項下所涉貨物的所有權。
中級法院的判決為:B公司應償還其所拖欠A銀行的款項,即人民幣7800萬元;A銀行對其所持提單項下的貨物不享有貨權。
在判決期間,B公司由于經營不善,已瀕臨倒閉,所以即使法院如此判決,B公司也沒有能力償還7800萬元的欠款。因此,A銀行所持有的提單項下的貨物,就成了償還這筆欠款的唯一來源。這也是A銀行一直主張其對提單項下貨物所有權的原因。
由于不滿意中級法院的判決,A銀行又向高級法院乃至最高法院提起上訴,但結果仍是維持原判。
在很多人看來,持有不記名提單,即擁有了提單項下貨物的所有權,這似乎是常識。那為什么在法院的判決中,卻顛覆了這個所謂的“常識”?
在審理過程中,該省高級法院認為,提單所代表的并非貨權,而是提貨請求權。即提單的交付,并不代表貨權的轉移,而是代表提貨請求權的轉移。因此,提單并不代表貨權,持有提單也不能證明享有貨權。法院同時指出,在B公司向A銀行交付提單時,其項下的貨物被承運人實際占有,由于B公司與A銀行均未將提單交付行為告知貨物實際占有人,故提單交付行為并不構成貨物的有效交付,A銀行不享有貨權。
然而這兩個說法并不符合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也有悖于慣例與實務。
首先,我國《海商法》第七十九條規(guī)定,提單分為記名提單、指示提單與不記名提單。其中,指示提單與不記名提單均可轉讓?!逗I谭ā返谄呤藯l還規(guī)定,“承運人同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依據提單的規(guī)定確定”。由此可知,當指示提單與不記名提單轉讓后,承運人對提單持有者的貨物交付義務隨之轉移。從這一點上來講,提單應是一種債權憑證。
其次,在承運人運輸貨物期間,其對貨物的占有行為并不代表其對所占有貨物的所有權,而貨物的所有權仍然屬于與承運人簽署了運輸合同的提單持有人,即托運人。而當托運人將其所持有的提單轉移時,也意味著同時轉移了貨物所有權。因此,提單的轉讓也代表著貨權的轉讓。從這一點上來講,提單是一種物權憑證。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三條關于“承運人因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造成正本提單持有人損失的,正本提單持有人可以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承擔侵權責任”的規(guī)定,正本提單持有人可以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是基于提單的債權屬性;而要求承運人承擔侵權責任,則是基于提單的物權屬性。由此可見,該司法解釋也認可了提單的債權與物權的雙重屬性。
不僅我國法律如此規(guī)定,在其他貿易大國的法律中,對提單的屬性也均持有類似態(tài)度。美國《聯邦提單法》規(guī)定:“因正當流通取得提單的人,在取得提單時獲得兩項權利:一是對貨物的權利,二是承運人對他的義務?!?作為海上貿易最古老、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英國,也對此類問題有類似的法律規(guī)定?!队?992年海上貨物運輸法》第一條第三款中對提單的定義為:“……是一種包含或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貨物收據,而且載明了承運人根據該項運輸合同向其交付貨物的人”。由此可見,美國、英國的法律都承認提單的債權與物權屬性。
此外,從國際公約的角度看,國際社會對提單的物權屬性也是公認的。1924年簽訂的《海牙條約》第一條(b)關于“‘運輸合同’僅適用于以提單或任何類似的物權憑證進行有關海上貨物運輸的合同”的規(guī)定中的“提單或任何類似的物權憑證”的表述,即可證明《海牙公約》認為提單屬于物權憑證;而在1978年簽訂的《漢堡公約》第7條中關于“‘提單’是指一種用以證明海上運輸合同和貨物由承運人接管或裝船,以及承運人據以保證交付貨物的單證。單證中關于貨物應交付指定收貨人或按指示交付,或交付提單持有人的規(guī)定,即構成了這一保證”的描述,同樣明確了提單的物權屬性。
綜上,無論從國際公約角度還是各國法律角度,提單具有物權屬性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否就可以據此判定提單的持有者就擁有了貨物的所有權呢?這個問題還要從以下兩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從承運人角度看,在二審判決中,法院認為A銀行與B公司均未將提單轉讓的事實告知實際占有貨物的承運人,因此判定A銀行無貨權。
然而,從國際貿易實務角度來說,對于承運人,在其簽發(fā)提單的時刻就知道此提單將來一定會被托運人轉讓給他人的,且提單是其放貨的唯一憑證。也就是說,承運人對任何提單持有者都負有債務,而不必去考慮提單持有者的身份及合法性。這表明在實際操作中,任何人都沒有義務將提單的交付和轉讓告知承運人,這是提單的天然屬性。因此,法院不能據此判定A銀行無貨權。
第二,從持單者角度看,雖然持單者身份及其持單行為的合法性對承運人不構成約束,但對其自身是否享有貨權則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如果提單持有者系盜竊或以其他非法的手段取得該提單的,那么其對貨物是不享有貨權的;再如,在單據運送過程中的快遞方也可被認定為提單的持有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快遞人員享有貨權。因此,持單者的身份以及其與提單交付者的關系至關重要。
本案中,在提單的交付方面,A銀行與B公司的關系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是A銀行與B公司為委托保管關系,則A銀行顯然不享有貨權;二是A銀行與B公司為買賣關系,則A銀行享有貨權;三是A銀行與B公司為權利質押關系,則要根據相關合同的規(guī)定來判斷貨權的歸屬。
在A銀行與B公司簽署的《信托收據》中,將貨權規(guī)定為“一旦貴行向我公司交付或者同意我公司使用或處置該信用證項下的貨物或該貨物的權利憑證、單據的文件,我公司同意并確認,貴行享有或自本信托收據出具之日起即取得上述文件及其代表貨物的所有權”。即從A銀行將提單交付于B公司時起,A銀行即享有了提單項下貨物的所有權。然而本案中,在貨物被法院查封時,提單已被B公司交還于A銀行,因此,即使A銀行持有提單,其所持有的提單也只是B公司對其的權利質押,而且二者簽署的合同文件中并未明確規(guī)定,在B公司違約情況下A銀行對貨物的權利。
綜上,最高法院對此案做出了“B公司償還其所拖欠A銀行的款項;A銀行對其所持提單項下貨物不享有貨權”的終審判決。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對于不記名提單與指示提單的持有人來說,是否享有貨權并不僅由其對提單的持有狀態(tài)來決定,還要取決于其與提單交付人的關系以及相關合同的規(guī)定。雖然提單具有物權屬性,但并非任何提單持有人都享有貨權。當雙方處于正當買賣關系時,提單的持有者才享有貨物的所有權。
同時,當雙方處于權利質押關系時,提單持有者是否享有貨權,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根據相關合同的具體規(guī)定來判斷。
因此,在為企業(yè)辦理貿易融資類業(yè)務時,銀行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評估業(yè)務風險,謹慎提供融資服務。要在充分了解企業(yè)經營狀況并確定企業(yè)償債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向其提供融資服務。
第二,合理選擇擔保方式,全面降低業(yè)務風險。辦理貿易融資類業(yè)務時,若無法確定企業(yè)狀況及未來前景,可要求其交納足額保證金或由有資質的企業(yè)提供的第三方擔保,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yè)違約風險及損失。
第三,努力完善相關文件,避免出現條款漏洞。在與企業(yè)簽立合同類文件時,應明確列明當企業(yè)無力償還債務時銀行對抵/質押物的處置權及所有權。
第四,若未能掌握對抵/質押物的處置權或所有權,銀行應及時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對抵/質押物處置所得款的優(yōu)先受償權。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大連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