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保爾
桐廬:留下古詩詞最多的縣
文|周保爾
據最新研究發(fā)現,桐廬是在全國縣級城市中留下古詩詞最多的縣,堪稱“中國古詩詞,縣級之翹楚”。
桐廬一江兩城放馬洲 圖/周保爾
“錢塘江盡桐廬縣,水碧山青畫不如”。這是唐代詩人韋莊在《桐廬縣作》一詩中贊美浙江桐廬的詩句。桐廬不僅擁有“瀟灑”的自然山水稟賦,而且據最新研究發(fā)現,桐廬是在全國縣級城市中留下古詩詞最多的縣。南北朝至清代,共有1000余位詩人曾到過桐廬,并寫有詩詞3000余首,吟詠桐廬山水、人文古跡。桐廬堪稱“中國古詩詞,縣級之翹楚”。
以前有機構曾公布全國留下古詩詞特別是唐宋詩詞最多的十大古代城市,排名第一位是杭州,共有93位詩人曾停留于此,有詩詞1841首;排名第二位是西安,共有58位詩人曾停留于此,有詩詞1807首;排名第三位是浙江安吉(縣級),共有23位詩人停留于此,有詩詞1524首;排名第六位江西上饒(縣級),共有33位詩人曾停留于此,有詩詞714首。最近,由杭州圖書館、浙江及桐廬縣詩詞楹聯(lián)學會的文史專家共同對中國縣域古詩詞的研究統(tǒng)計表明,到過桐廬的古代詩人并留下的詩詞數量,超過了排名中的任何一個古代城市,而獨占鰲頭。
章孝標,桐廬人,唐代詩人,著有《春雪》等作品
桐廬富春江畔美的旋律 圖/袁榮楨
桐廬留下的古詩詞,不僅數量多,而且詩品高。唐代著名詩人幾乎都到過桐廬,寫過富春江山水詩。“李太白全集”中直接或間接寫桐廬的有12首之多,其中的“古風”“酬崔侍御”,以及白居易的“宿桐廬館同崔存度醉后作”“憑李睦州訪徐凝山人”都是桐廬詩中的名作。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寫過三首桐廬富春江山水詩,產生了很大影響。北宋范仲淹更是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名篇“瀟灑桐廬郡十絕”,為桐廬立下了千年的城市品牌。
據專家們研究,之所以到訪桐廬的古代詩人多并留下大量詩詞作品,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桐廬處于中國著名山水風景帶之一的富春江山水帶,境內群嵐疊嶂,溪流縱橫,江兩岸勝跡遍布,自古就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美譽。數以千萬計的名人雅士紛至沓來,訪古探幽,攬勝游賞,留下大量贊美富春江山水風景的詩詞華章;二是得天獨厚的交通優(yōu)勢。桐廬境內的富春江和分水江是古代兩條天然的交通要道,而桐廬恰好處于樞紐地位,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這里處于古“唐詩之路”的西段,俗稱“唐詩西路”;三是桐廬是東漢名士嚴子陵的隱居地,嚴子陵釣臺為中國十大釣魚臺之首,隱逸文化非常深厚。中國古代文人多以嚴子陵為精神偶像,嚴子陵釣臺是古代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園。前往拜謁的人絡繹不絕,嚴子陵釣臺往往成為了歌臺、賽詩臺;四是唐朝時桐廬藉詩人陣容很強,“全唐詩”中收錄有18位桐廬藉詩人的1067首詩詞作品,占2.18%,也就是說,1%的桐廬藉詩人寫了2%強的“全唐詩”收錄的詩篇。
目前,桐廬縣正加強對富春江詩詞文化的研究、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建中國詩歌之鄉(xiāng)的工作業(yè)已啟動。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規(guī)劃建設,范仲淹紀念館已于2017年5月6日“百姓日”正式對市民開放,富春江南岸濱江公園的“唐詩西路文化走廊”景觀帶正在建設之中,《唐詩桐廬》文史專輯也即將與讀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