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崇陽
【摘 要】瓊劇,是海南省唯一的地方大戲劇種,流行于海南島,廣東雷州、高州及廣西合浦一帶,是中國戲曲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瓊劇孕育、形成、發(fā)展、成熟、繁榮于海南島,產(chǎn)生于民間,植根于民間,幾百年來一直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和喜愛。尤其是“生旦戲”,最為瓊劇觀眾所津津樂道,而瓊劇小生這一行當,更是廣受戲迷“追捧”。
【關鍵詞】瓊??;小生;體制;身段程式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2-0044-01
瓊劇的行當,分生、旦、雜(丑)、凈、末五種。據(jù)資料記載,早年瓊劇的行當只有生、旦、雜、凈四種,至于掛白長須老生(瓊劇稱“白須末”)這一類角色,大多是由雜角、凈角趕場兼演的。清咸豐年后,瓊劇受粵劇的影響,白須老生從雜行和凈行中分離而出,而黑須老生也逐漸從生行中分化出來,最終白須老生與黑須老生歸于一行——末行。
據(jù)說,早期瓊劇行當中的“生角”,也叫“正生”,指的是掛黑須的生角,多為劇中的主角,而不掛須的生角,為“小孩生”,大都扮演年輕男子,戲份都比較少。黑須歸于末行后,生行不再掛須。又由于瓊劇多演“生旦戲”,生行中便出現(xiàn)了“小生”,由正生扮演,原先的小孩生便只扮演書僮之類的角色了。
一、瓊劇小生的體制
瓊劇生行的體制,主要含正生、貼生、武生、小孩生。正生,也叫“文雅小生”。過去,海南除了瓊?。ㄋ追Q“土戲”)之外,還有“軍戲”。軍戲是由明代洪武軍隊帶入島內(nèi)的一種戲劇表演形式,因衛(wèi)所軍弁在官衙兵營內(nèi)表演而得名“軍戲”。又因為當時的軍戲用軍話(即中州話、官話)念白,表演以武打為主,沒有唱腔,僅有鑼鼓、大字曲牌伴奏配合表演,故又稱“武戲”。
大約到了清康、乾年間,武戲不單只是衛(wèi)所軍弁表演,民間藝人也開始躋身武戲行列之中,演起武戲來了。海南武戲中的武生,一般都不兼演瓊劇;而瓊劇的小生,同樣也不兼演武戲。
瓊劇小生,主要以唱、做功為重。要求扮相英俊,舉止動作溫文爾雅,瀟灑大方。所走臺步以方步為主,表演時,手持白紙小扇。小生扮演的角色,大多是年輕的貧苦士子或富戶之子,如《琵琶記》中的蔡伯喈;《彩樓記》中的呂蒙正等。清末民初起,瓊劇正生亦開始扮演有武打的文戲,稱“文武小生”,如《王佐斷臂》中的王佐;《苦鳳鶯憐》中的馬元卿等。不過,有武打的文戲其武打的場面并不多,而且也講究“武”戲“文”唱,只是文武小生的表演要求做派、身段氣度雄健大方。
瓊劇生行中還有一種行當,叫“貼生”,為正生因故不能演出之替代角色,其唱功、做功與正生要求相同。一般來說,戲中有較年少的公子、書生或官宦等重要副角,多由貼生扮演,如《苦鳳鶯憐》中的知縣李世勛,《孟麗君》中的皇甫少華等。瓊劇貼生可分為二貼、三貼,也常有貼生因演技成熟而晉升正生的例子。
二、瓊劇小生的身段程式
1950年之前,瓊劇服裝都是沒有水袖的,袖長僅及手指,故在此之前,瓊劇的表演并無水袖功一說。作為中國地方戲曲的一員,在瓊劇形成初期,其動作功架,不過是將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態(tài)進行簡單調整運用,表演簡樸,生活氣息濃厚。在后來的發(fā)展演變中,又逐漸形成程式規(guī)范。比如說馬鞭程式、三批、十字跑馬、乘歩,等等。較有特色的是小生謁見皇帝時的表演程式,由八字方位步、跨蹁大方步、點地頻頻步組成,構成“上金鑾”動作的不同層次,用以刻畫人物當時的心境。據(jù)說此臺步因《林攀桂與楊桂英》中“上金鑾”片段而得名,一般會根據(jù)劇情、角色的不同而運用。如《林攀桂與楊桂英》中的林攀桂上金鑾,他在沉重的鼓介聲中,配以沉重的身段步法登“金殿”。不僅運用了八字方位步、跨蹁大方步、點地頻頻步這幾種特定的“上金鑾”程式,而且還融入了各種水袖、臺步、身段,并配以豐富的表情,故而很好地表現(xiàn)了劇中人上金鑾時憂郁、怨恨、預感大禍臨頭又視死如歸的矛盾心理。民國年間,以名角鄭長和、陳雪梨、三升半等人運用此程式最為出色。
三、瓊劇小生的唱與表
瓊劇聲腔,是以板腔體為主,兼有少量曲牌的綜合體。瓊劇唱腔常用的板腔大約有30來種,如中板、疊板、數(shù)字板、苦板、嘆板、哭板、高腔、古腔、教子腔、太和腔、陳訴腔、江浪腔、爭辯腔、程途等,其中,中板是瓊劇的主要唱腔,其份量占每出戲唱腔的70%左右。瓊劇中板唱法靈活,用途亦廣,既可抒情、也可敘事,適用于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情緒,對刻畫人物性格、展開戲劇矛盾起到?jīng)Q定性作用。尤其是行當腔,許多有成就的藝人,特別是享有盛譽的瓊劇小生,通過不同的唱法而創(chuàng)造并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如陳俊彩,因嗓音條件限制而巧用曲調板式、行腔吐字加以彌補,唱腔自成風格,在島內(nèi)外聲望極高,有“瓊劇生王”之譽。又如譚歧彩,他注重字、音、氣、節(jié),講究吞吐虛實,側重聲高腔圓;唱腔音域寬廣,富于感情,韻味醇厚。在表演上,他善于體察人物性格身份,身段臺步飄逸脫俗,舉止有度,尤以表演巾生儒雅清新風格最為突出……
瓊劇小生行當?shù)那拜厒兘o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遺產(chǎn)。作為新一代的瓊劇藝術工作者,應在新的歷史時期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秉承傳統(tǒng),不斷創(chuàng)新,使瓊劇藝術薪火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