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洪
摘 要:教師在做德育工作時,經(jīng)常采用“我說教你服從”的辦法,站在教育者的高度,或自以為有比較多的知識和歷練為本錢,居高臨下,用教訓的口吻或方法“填鴨式”的讓學生接受他的觀點或服從他的理念,更多地注重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苦口婆心”的教導,而沒有看到學生心理特征、品格行為甚至年齡層次的差異性和形成規(guī)律,結(jié)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效果不明顯。對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人格等教育僅靠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苦口婆心”的教導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有切實有效的、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親身的體驗來增長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豐富自身的情感與價值觀,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關(guān)鍵詞:德育;實踐活動;成長;基石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像是一個空瓶子,你向其中倒水,里面就裝著水;你向其中倒垃圾,里面就裝著垃圾。孩子成長過程中品格的形成,是由教育者提供“營養(yǎng)”的。如果我們給他提供的“營養(yǎng)”中混有“蘇丹紅”、“三聚氰胺” ……難免會產(chǎn)生壞習慣、惡念頭,甚至人格缺陷。
一直以來,在做德育工作時,不少教師經(jīng)常采用“我說教你服從”的辦法,站在教育者的高度,或自以為有比較多的知識和歷練為本錢,居高臨下,用教訓的口吻或方法“填鴨式”的讓學生接受他的觀點或服從他的理念,更多地注重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苦口婆心”的教導,而沒有看到學生心理特征、品格行為甚至年齡層次的差異性和形成規(guī)律,結(jié)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效果不明顯。對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人格等教育僅靠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苦口婆心”的教導是行不通的,我們應該認識到,學校德育工作的對象是一群心智還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必須要有切實有效的、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親身的體驗來增長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豐富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案例1:贊美就是孩子心中的一盞燈。
天空陰沉沉的,眼看大雨將至。
母親站在陽臺上,抬頭望了望天空,埋怨道:“這鬼天氣……”她回過頭來對站在她身后的女孩說:“孩子,今天你不能參加籃球訓練了?!?/p>
小女孩一下子高興起來了,像小鳥兒一樣奔回自己的房間。
母親感到很詫異,自從看了《灌籃高手》這部動畫片,孩子吵著要去學籃球。為滿足孩子的愿望,她好不容易打聽到一個收費便宜一點的籃球培訓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別的都不錯就是沒有室內(nèi)球館,以往周末天氣差,孩子總是撅著嘴,今天這是怎么啦?
母親尾隨孩子進入房間。只見小女孩從床頭柜里拿出一摞書,挑了一本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便讀起來。
“孩子,告訴媽媽,你不喜歡打籃球了嗎?”母親小心翼翼地問。
“不是?!毙∨⒉患偎妓鞯鼗卮稹?/p>
“那今天天氣不好……”
“沒有關(guān)系,我發(fā)現(xiàn)與打籃球相比我有更擅長的事。媽媽,昨天語文老師夸贊我讀的書多知識面廣,在課堂上讀了我上星期寫的作文,稱贊我有當作家的潛力,我得繼續(xù)努力才行??!”
望著那雙閃爍著興奮的眼眸,母親微微點頭:“嗯,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作家的。”
一句贊美的話,就是孩子心中的一盞燈,可以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案例2:陳老師的一碗湯圓。
沈同學從小就失去母親,缺少母愛,升入初一前夕,又失去父親。成為孤兒的他,打架、罵人、頂撞老師便成為了他的“家常便飯”,遲到、早退、逃課是他的“每日必修”。陳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經(jīng)常在琢磨怎么辦呢?擔心的事終于發(fā)生了,沈同學離家出走了。得知情況后,陳老師迅速組織人員尋找,游戲機房、網(wǎng)吧、溜冰場,找遍了所有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地方,終于在一個燒磚的窯洞里找到了他。當陳老師第一眼看到他時,立即把他擁在了懷里……
回到學校,陳老師心痛地說道:“沒有吃早飯,肚子都餓壞了吧!”說完,給沈同學遞過來一碗湯圓,一剎那,沈同學眼中噙滿了淚水……
后來,沈同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高中。開學初,沈同學在給陳老師的信中說道:“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個寒冷的早晨,當您出現(xiàn)在我蜷縮著的窯洞門口,把我領(lǐng)回家時,我感受到的是從未有過的溫暖和幸福,我不再是孤兒,我有媽媽,您就是我的媽媽。放心吧!兒子一定會記住您的諄諄教誨,努力學習,將來像您一樣回報社會?!?/p>
由此可見,寬容在教育中的力量,同時也體現(xiàn)了陳老師的人格魅力。
案例3:一句話改變學生的命運。
小波的父母都是聾啞人,剛升入高中,母親又離家出走,思想上受到沉重的打擊,多次有輟學的想法。每當小波同學離?;氐郊?,劉老師總會馬上趕到他家與他進行思想交流。
有一次,七十多歲的奶奶生病了,又適逢農(nóng)忙季節(jié)。小波再一次離?;丶?,不想上學了。劉老師帶著慍怒的語氣說道:“你很聰明,讀書可以完完全全改變你以后的人生,你或許可以成為一名好的老師、好的醫(yī)生……你將有無限廣闊的生活空間,你完全有這能力去追求更美好、更有價值的人生!”
從此,小波同學再也沒有放棄過他的學業(yè)。
如今,小波同學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警察。
或許是教育者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就有可能在學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這三個教育案例警示著我們的教育者,孩子的德育,往往體現(xiàn)在細微處:一句贊美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顆寬容的心靈……用愛自己孩子的心去愛我們的學生,是教育者做好德育工作的根本保證。
你還記得在中小學時代做過哪些作業(yè)嗎?都忘了吧!但我們一定會想起參加過的一些德育實踐活動。學校德育工作要結(jié)合不同階段的德育主題,確定相應的德育活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情感體驗德育小活動、興趣組小活動,逐步對學生循循善誘,激勵他(她)們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區(qū)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用鮮活通俗的語言,用生動典型的事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充分調(diào)動他(她)們的積極性,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可以說是孩子人生成長的基石。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育管理者,不能只一味地要分數(shù),智育、德育兩手都要抓,兩只腳走路才能走得穩(wěn),才能走得遠!
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精神生活,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良品質(zhì),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同時,在幫助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班集體的管理和集體主義的教育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幫助學生進行自尊、自重、自愛、自強等方面的教育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教書與育人,是教育者的兩大職責。影響孩子,喚醒孩子,激發(fā)孩子,是我們每一位教育者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