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芳
摘要: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鼓勵幼兒在自主游戲活動過程中,收獲應有的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幼兒自主游戲中的介入是教師參與幼兒游戲并對幼兒游戲施加影響的行為。教師在介入幼兒游戲時,常常由于對幼兒及幼兒游戲的分析和解讀不夠、干預時機把握不準、干預方式與方法運用不當?shù)仍蚪o幼兒游戲帶來干擾,產(chǎn)生負面效果。為了維持教師游戲介入行為對幼兒游戲的正向推動作用,提高幼兒游戲中教師支持性行為的有效性,教師在介入時要掌握深入觀察,注意介入時機和方式等策略。
關鍵詞:幼兒;游戲教學;自主游戲;介入
自主游戲是指,幼兒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在一定的游戲環(huán)境中,幼兒自由選擇、主動展開,最大限度體現(xiàn)兒童精神,培養(yǎng)幼兒情感、社會性等的游戲。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間接影響幼兒行為,激發(fā)其對周圍事物的積極投入;另一方面,還要通過直接參與游戲過程,具體指導幼兒的游戲,引導其深入,不斷提高行為質量和活動水平,通過游戲這一形式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
一、教師對幼兒自主游戲的介入效果
國內外學者都曾針對幼兒游戲中教師介入對幼兒游戲的影響進行了專門的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對幼兒游戲存在較強的介入意識,但教師介入的有效性的效果不盡人意。主要表現(xiàn)在:
(一)負效的介入
教師的介入行為產(chǎn)生負向效果,主要原因之一是當教師介入游戲時,常常將自己的意圖置于幼兒的游戲意愿之上,追求教師介入目標的即時效應。在發(fā)生負效介入的案例中,通常是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而非自愿地改變自己的游戲意愿。教師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組織幼兒開展自主游戲,過度行使教師權利,迫使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和指令去選擇游戲而非依據(jù)自己的想法玩游戲;游戲過程中,教師不斷搶先示范,通過言行不斷打擾幼兒,使得游戲情景遭到破壞,甚至造成幼兒自主游戲中斷。
(二)無效的介入
在幼兒游戲中,教師的介入與幼兒的游戲需要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當教師的介入行為中所隱含的要求不符合幼兒當前的游戲水平及游戲興趣時,教師的介入行為便難以引起幼兒的重視,而只能使自己的介入成為一種無效的介入。比如在三歲的小孩壘積木的游戲中,要求幼兒在壘高的同時運用顏色分類和大小排序。介入本應是提升幼兒游戲經(jīng)驗的好時機,但如果教師的指導同時出現(xiàn)了顏色和大小兩個維度,這對三歲幼兒來說顯然要求過高,所以教師的介入未產(chǎn)生任何效果。
二、幼兒園自主游戲中教師有效介入策略
(一)肯定游戲價值,以積極態(tài)度介入
“游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睙釔塾螒蚴怯變号c生俱來的本性,幼兒是在游戲中學習和成長。教師要從內心認同自主游戲的價值和意義,然后以積極地態(tài)度去介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做傾聽者與支持者,征詢幼兒的意見、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尊重幼兒的選擇;游戲過程中,教師做好觀察者、參與者與援助者,充分觀察幼兒游戲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及時判斷是否介入、如何介入;游戲結束后,引導幼兒就開展的自主游戲情況進行討論,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對自主游戲和有效介入的重要性的認識,使教師能擺正自己的介入態(tài)度,介入到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從而促進師幼共同發(fā)展。
(二)明確角色定位,發(fā)揮幼兒主體性
國內外的兒童理論都在強調一個事實:兒童的主體性。對應地,教師要理解、認同自己觀察者、引導者、傾聽者、支持者、援助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定位;要尊重兒童的權利及其獨特的價值;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支持、引導兒童發(fā)揮其潛能,讓幼兒在自主游戲中感知、體驗、思考、判斷,從興趣點出發(fā),運用自己的知識及能力自主探索、個性發(fā)展。
正如華愛華教授指出:在自主游戲中,注重師生平等,除了注意師幼互動外,更要增強幼幼互動、幼兒與環(huán)境材料的互動,教師作為觀察者、引導者和支持者,認可幼兒的“小老師”角色,讓幼兒來“教”和“影響”幼兒。更要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弱化互相批評和自我批評,凸顯經(jīng)驗分享和相互鼓勵。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要在互動時推波助瀾,增強其自信心、自主性。
(三)深入觀察,找準介入時機
教師的每一次介入都是基于對幼兒游戲的觀察,以及對幼兒的深入解讀與分析。教師要通過深入觀察,才能對幼兒的心理及行為有敏銳洞察和感悟,才能有效地介入到幼兒自主游戲中。適時的介入讓教師干預行為的有效性得以提升,也促使幼兒獲得了發(fā)展。一般來說,教師可從以下方面把握干預的恰當時機:幼兒游離于游戲情境之外;幼兒在與同伴交往時出現(xiàn)了問題;幼兒一再重復原有的游戲行為;幼兒在游戲中出現(xiàn)了爭議或爭執(zhí);幼兒在游戲中遇到了困難,并主動尋求幫助。
(四)根據(jù)問題情境,選擇介入方式
下面從兩種不同的維度談談教師的介入:
第一,平行介入,強調的是教師在扮演好幼兒自主游戲同伴角色的同時,更加自然地參與到他們的游戲活動當中,引入一些設施或者情節(jié)推動游戲的進一步發(fā)展,保證及時針對個體進行指導教育,令他們在游戲中順利完成學習和發(fā)展等不同類型任務
第二,垂直介入,就是要求教師直接性地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游戲,令他們全程明確不同階段需要學習的內容,為自身各類機能訓練與發(fā)展積累豐富的素材。如若其間幼兒出現(xiàn)任何違反游戲規(guī)則或是容易引發(fā)安全問題的行為時,教師必須運用垂直介入形式加以教育,并令其改正。
三、結語
幼兒園組織幼兒進行自主游戲的核心目標,就是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意識,令他們從中收集整理更為豐富的學科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而為了避免他們過分專注于游戲而忽視自我提升的現(xiàn)象發(fā)生,教師必須保證游戲過程中有效介入。教師自己的角色定位準確: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并且介入時機適宜、介入方式恰當,才能夠保證游戲順利、有效開展,促進幼兒的主體性、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以及幼兒身心及各方面能力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常璐.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姚敏.幼兒自主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7(36):175-176.
[3]曹薈.大班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介入策略的探究[J].華夏教師,2015(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