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伙計
吃東西是人們打發(fā)無聊時最常做的事,這種行為又叫“情緒性進食”,是指饑餓以外的原因產(chǎn)生食欲,比如在情緒的刺激下產(chǎn)生一種難以抑制的想吃東西的沖動。這時,食物被當作填補某種情感需求的工具,而不再是解決生理饑餓。很多人在節(jié)食減肥時,或者處在焦慮、緊張、不安時,也會通過“吃點什么”來緩解這些情緒。
全球肥胖癥治療專家卡羅·羅斯博士認為,人們變胖主要跟體內(nèi)荷爾蒙分泌有關。英國廣播公司(BBC)紀錄片《肥胖的真相》通過一個實驗告訴我們荷爾蒙如何影響人們的食欲。實驗反映了一個體型正常的人吃一頓豐盛的早餐,24小時內(nèi)不再進食,體內(nèi)饑餓感荷爾蒙和飽腹感荷爾蒙的變化情況:吃飽以后,其饑餓感荷爾蒙迅速下降,飽腹感荷爾蒙迅速上升;隨著時間的推移,饑餓感荷爾蒙開始上升,飽腹感荷爾蒙則迅速下降。而對照實驗顯示,肥胖人群的荷爾蒙分泌很遲鈍,不管是饑餓感荷爾蒙還是飽腹感荷爾蒙,變化都不是太活躍,無法根據(jù)身體攝入食物的變化而很快發(fā)生相應變化。
這說明肥胖人群即使真的吃飽了也不會很快產(chǎn)生飽腹感,他們在24小時沒有進食后,身體會更明顯地感到不適,情緒也會因此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很容易在再次進食時發(fā)生“吃到停不下來”的情況。
如果你符合以上幾條的話,那就是情緒性進食了,是嘴巴寂寞,想吃東西而已。這個時候你需要:
改用健康的自我安撫方式
食物本身是一種合理的安撫方式,但是選擇健康的食物,適時適量地治愈自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關懷自己。
降低自己暴飲暴食的可能性
保證在你生活觸手可及的地方很少或沒有垃圾食品,有時候其實不買就不會吃。
保證一日三餐,不要讓自己太餓或太飽
情緒性進食容易在很餓的時候發(fā)生,所以要保證一日三餐,或者少食多餐,讓自己不會太撐也不會太餓。
保證睡眠,不要讓自己太累
人在過度疲勞和困倦的狀態(tài)下,會無法控制自己想要胡吃海喝的欲望。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荷爾蒙分泌才會隨之正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