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擎
摘 要:底可以理解為基礎根基,而蘊意為積聚蓄含,底蘊的簡單內涵便是內心世界、精神世界的沉淀,是學生對外氣質的體現(xiàn)。而初中語文對學生的人文塑造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時期,教師就應當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底蘊,增強文化底蘊。
關鍵詞:文化底蘊;初中語文;構建
初中語文教學不應當僅僅照本宣科,讓學生簡單掌握課本中的知識,教師應當著重去致力于人文底蘊培養(yǎng)的有效構建,讓學生去沉淀文化,積累知識,提高氣質。在語文教學中,去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將華夏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發(fā)揚光大。下面是我對初中語文人文底蘊培養(yǎng)的有效構建的淺析。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有句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便是飽讀詩書之后人的氣質也與之俱來了,構建學生的文化底蘊,首先應當讓學生去大量閱讀,提高語文的理解力。在學生閱讀這一方面,首先我建議學生應當多去讀古詩詞,古文的魅力是人人都嘆為觀止的,感興趣的學生不妨多背幾首古詩詞,去學學前人的經驗,學習前人總結的優(yōu)秀的文化知識。其次,名著的閱讀也是必不可少的,到了初中學習語文的階段,學生就應當去多去涉及中國和外國的名著,多讀書,讀好書是非常必要的,書中自有黃金屋,在讀書過程中學生所能學習到的文化知識是很多的。
很多初中的學生在讀書時僅僅讀書的故事情節(jié),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多去思考,去探討這個故事背后蘊含的道理,多去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讀完一本書,要真正的讀出一本書的價值和意義。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建議學生做讀書筆記,可以做一些摘抄,讀后感是非常必要去寫的,讀完一本書學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這樣,學生讀得多了,想得多了,文化底蘊也就沉淀起來了。
二、感受語文
感受語文說的就是讓學生徹底的融入語文學習中,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語文,學生去感受語文和認知語文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堂中,可以去當?shù)氐奈幕^,博物館感受文化知識。很多城市都是很有文化底蘊的,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去發(fā)掘這些底蘊,去學習,了解當?shù)氐奈幕R并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多支持學生去一些大學感受學校的文化氣氛,很多大學具有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學生可以去這些學校進行感受學習,文化對人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感受過之后,學生的文化底蘊顯著提高。
三、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老師教授語文學習方法的同時也應當去有效地構建學生的文化底蘊,如果一個學生沒有文化底蘊,學習語文的技巧也將有所欠缺,有了文化底蘊的累積,語文學習才會有趣味;畢竟學生知道的越多,了解得越深,就會愛上它,有了趣味,就會有探究;有了探究,語文學習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學習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文化底蘊也不是一天之內就可以塑造起來的,教師應當去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學習知識也應當是循序漸進的累積學習,學生完全可以把學習語文當成一種習慣,習慣性地去構建自己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情操。
四、提高興趣
如果一個學生連學習語文的興趣都沒有,人文文化底蘊構建起來談何容易,人文文化底蘊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理解語文,熱愛語文,善于從語文中思考,所以提高學生的對語文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語言的魅力,這一點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要為學生展現(xiàn)語言生動性的一面,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興趣,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和語文相關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如針對某個主題進行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他的文化底蘊也將很快得到有效的構建。初中生學習語文,是需要教師樹立自信和鼓勵學生,教師要教會學生怎么學習,如何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教授給學生學習技巧,讓學生懂得如何去學習。樹立信心對學生的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教師都應當積極地指導學生。初中的語文學習也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如何進行有效的引導呢?首先教師自身的素質就得提高,標準的普通話是必要的,清楚的發(fā)音等這些都對學生之后的學習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整齊的書寫也是必須的,教師不僅自己寫字要工整,也要求學生工整的書寫,漢字是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標志,學生要重視書寫。
五、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應當為每個學生有不一樣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很多教師在教授中總會理想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無法認清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實事求是,認清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的差異,有些學生接受知識的時間比較長,接受知識比較困難和不容易,這時候教師應當讓學生慢慢學習,不應當一味地求速度,同時教師也應當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很多老師在教授中遇到問題時總會理想化學生的狀態(tài)和接受程度,教師應當承認學生的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認清學生的智力差異,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對學習語文充滿信心。語文的學習主要靠的是積累,教師要讓學生多積累,花時間花功夫,一步一個腳印,讓初學語文學習變得更有意義。智力水平差異,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來培養(yǎng)他們,首先,教師都要學會接受現(xiàn)實。什么現(xiàn)實?一是成績落后的現(xiàn)實,二是學習是要動腦子、花時間、花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今天努力明天就能看得到結果,語文的學習靠的是自身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在心智上積極面對,充滿信心,鼓勵學生的小進步。
人文素養(yǎng)的構造需要學生的日積月累,更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相信一位教師自身的人文底蘊沉淀極其深厚,那么她能影響學生的也一定不會少。中華文明積累了五千年,這五千年來有很多優(yōu)秀的文化值得學生去學習和借鑒,去構建自己的人文文化底蘊,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課本中,希望學生都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好,沉淀自己。
參考文獻:
[1]存少輝.談“朱子讀書法”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10.
[2]顧振彪.21世紀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的改革——人教版課標《語文》(7~9)年級介紹[J].語文教學通訊,2004(7):28.
[3]莫莉.語文教材的生命價值觀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