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蓮華
論講授法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的運用
◎屈蓮華
教學方法在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之間,起著中介橋梁作用。教學方法指向特定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制約,是師生都應當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guī)范和步驟,是引導、調節(jié)教學過程的規(guī)范體系。
“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集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在教學中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正如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如果沒有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就不可能實現(xiàn)教學目的和任務”。
講授法又叫講授式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的方法。講授法一直在課堂中普遍采用,盡管被一些人不恰當?shù)刭N上了“灌輸”的標簽。但在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中,講授法仍然是應用最廣泛的,且其他各種方法在運用中常常要與講授法結合。講授式教學法在形式上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
不能認為現(xiàn)在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講授法就一無是處了!關鍵是要弄清什么時候、什么內容要用講授法;用講授法時該如何去講,怎樣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講授法不排斥其他教學方法,各種教學方法相互融合,才能高效達成教學目標。
由于“形勢與政策”課內容廣泛、理論性和政治性強,認真?zhèn)湔n,熟練掌握教材、講稿內容,對所要講授的知識要點、問題解析、系統(tǒng)結構、相互聯(lián)系等做到胸有成竹,講起來才能精神飽滿、充滿信心,出口成章、熟能生巧,才談得上注意學生反饋,調控教學活動的進程。
教學語言要準確精煉、有嚴密的科學性與邏輯性;沒有非教學語言,用詞簡要;吐字清晰,音調適中;適度把握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注意感情投入,才能嚴肅而活潑,形象而生動,富有感染力和鼓動力?!靶蝿菖c政策”課教師應在平時加強基本功訓練,使授課語言規(guī)范化。
充分貫徹啟發(fā)式教學原則。講授的內容須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使學生隨著教師的講解或講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講中有導。學生主體作用表現(xiàn)突出,表現(xiàn)為愿學、愿想,才能使講授法進行得生動活潑,而不是注入式。
講授的內容要具體形象,如對經濟形勢專題中眾多的經濟學術語、抽象概念和原理,要盡量結合其他教學方法,使之形象化,易于理解。對內容要進行精心組織,使之條理清楚,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講授過程中要結合多媒體課件與板書。以多媒體課件提示教學要點,顯示教學進程,使講授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在講授式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啟發(fā)和引導學生思考,并與其他教學法交相融合。
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講授法的顯著優(yōu)點是簡捷與高效、直接與通俗,這也是講授法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教師的講授能使深奧、抽象的知識變成具體形象、淺顯通俗的東西。講授法采取定論的形式直接向學生傳遞知識,節(jié)約了時間成本。
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教學內容。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學科知識體系的一個藍本,不僅匯集著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而且還蘊藏著許多其他有價值的內容,如學科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以及情感因素。正是借助教師的系統(tǒng)講授和透辟分析,學生才得以比較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學到系統(tǒng)知識,還能領會和掌握了蘊含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學科思想觀點、思維方法和情感因,學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任何真正有效的講授,都必定是融進了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yǎng)、情感、流露出教師內心的真、善、美。所以,講授對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內容、方式方法的輸出,也是內心世界的展現(xiàn)。它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熏陶著學生的心靈??梢哉f,它是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
講授法是其它教學方法的基礎。從教的角度來看,任何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講”,其他各種方法在運用時,都必須與講授相結合,只有這樣,其他各種方法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價值。所以,可以認為,講授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師只有講得好,其他各種方法的有效運用才有了前提。從學的角度來看,接受法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其他各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大多是建立在接受法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學會了“聽講”,才有可能潛移默化地或自覺系統(tǒng)地把教師的教法內化為自己的學法,從而真正地學會學習,掌握各種理論知識,培養(yǎng)提升各種能力。
重慶工商大學以經管學科為主體的多學科學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與道德困惑是各色各樣的,但都往往與經濟改革及各種經濟學流派相牽連,這是“形勢與政策”課不能回避的重要問題,往往直接影響到教學的實效性。年輕大學生表達出來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xié)作觀念差、心理素質欠佳等等問題,往往和他們心中有關經濟與倫理、經濟與思想政治、經濟關系與人格、產權與制度、階級與利益、經濟關系與個人自由及發(fā)展、經濟改革與政治制度等諸多疑慮相關聯(lián)。這說明應該結合“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任務,對學生面臨的思想政治困惑,進行必要的經濟分析,尤其對經濟相關專業(yè)的學生,這樣的拓展講授,使經濟分析與形勢政策教育相滲透。
為此,形勢與政策教研部推出了《經濟全球化導致的意識形態(tài)全球化斗爭——兼評美國中央情報局對中國工作的十條戒令》、《經濟全球化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新自由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泛化》2個教學專題。這是倫理學與經濟學結合滲透的專題,知識容量大、學科跨度寬、學生了解淺,選用講授法既簡捷又高效,彰顯了理論的力量,教法的魅力。
教學實踐表明:這種將學生現(xiàn)實疑惑與熱點問題結合起來的分析講解,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增進了形勢政策教育的科學性,收到良好教學實效。
當然,“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方法具有綜合性。應堅持課內教學和課外教育相結合,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途徑和教育方法進行教學,寓教于課堂講授和學生第二課堂活動之中,充分體現(xiàn)教育方法、途徑的綜合性特點。
重慶工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