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摘要]目的:觀察沖擊波散點和定點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52例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患者隨機分組,其中26例采用痛點定位沖擊治療,26例采用散點沖擊治療,于治療前、治療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2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比較兩種方法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炎的療效。結果:與治療前比較,無論是散點治療組還是定點治療組治療后的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散點治療VAS評分低于定點治療(P<0.05);散點治療總有效率為92.3%,定點治療總有效率為80.0%,散點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定點治療效果。結論:沖擊波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無論是在鎮(zhèn)痛的即時性和有效性上,還是在縮短治療時間、提高痊愈率和總有效率上都有明顯優(yōu)勢。另外散點沖擊波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的效果好于定點沖擊波治療,可更明顯緩解疼痛,改善肩關節(jié)功能。
[關鍵詞]散點;定點;沖擊波;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臨床觀察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是指肱二頭肌長頭腱在肱骨結節(jié)間溝處反復摩擦而受到損傷,造成腱鞘局部發(fā)炎、退變、粘連,從而導致肌腱在腱鞘內的滑動功能發(fā)生障礙而出現的臨床癥狀。本病易發(fā)于肩關節(jié)活動較頻繁的人群,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和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制,對生活及勞動造成嚴重影響。若不及時治療,嚴重的可導致肩周炎的發(fā)生,并且由于活動生物減少會在肩臂出現“廢用性肌萎”。目前臨床上治療本病的方法很多,小針刀、手法、中藥外敷等方法治療,但是療效不是特別理想。
體外沖擊波療法是一項廣泛應用于骨骼肌肉系統以及其他軟組織疾病的無創(chuàng)性治療方法。但以往沖擊波治療方法只是應用沖擊波針對特定痛點進行沖擊治療,本科室在臨床實踐中應用散點沖擊波治療法治療肱二頭肌長頭炎,臨床療效較前明顯提高,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門診2015年6月-2016年7月就診的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患者5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定點治療組和散點治療組,每組26例。各組在性別、年齡、病程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①有肩部勞損或受風寒濕邪侵襲病史;②中年人多見,大多數呈慢性發(fā)病過程;③肩部酸脹,疼痛夜間明顯,可向三角肌下放射;④肱骨結節(jié)間溝處有明顯壓痛,肱二頭肌抗阻力試驗陽性。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沒有并發(fā)其他頸肩疾病且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心電圖基本正常,消化系統無嚴重病變,無其他嚴重疾病者;③接受規(guī)定方法治療,同意停服原有的治療藥物及其他治療方法者。
2治療方法
2.1定點沖擊波治療方法
通過屈肘及外旋上臂使肱骨結節(jié)間溝及其內的肱二頭肌長頭腱朝向前方,并在此范圍內尋找觸痛點,找到后以觸痛點為沖擊點,進行沖擊波治療,治療壓辦1.5bar,沖擊次數:2000次,頻率:9Hz,治療周期:1次/5天,治療總次數:10次。
2.1散點沖擊波治療方法
順著肱二頭肌長頭的走行緩慢來回的移動進行沖擊波治療,治療壓力:1.5bar,沖擊次數:2000次,頻率:9Hz,治療周期:1次/5天,治療總次數:10次。
3療效觀察
3.1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與療效標準》中關于肩周炎療效標準制訂。臨床治愈:肱二頭肌疼痛消失,活動自如,屈肘外旋無疼痛,上臂上舉≥150°,外展≥90°,前伸>90°。顯效:肱二頭肌疼痛基本消失,屈肘外旋疼痛可以忍受,上臂上舉≥130°,外展≥70°,前伸≥70°。有效:肱二頭肌疼痛減輕,屈肘外旋疼痛較重,上臂上舉≥100°,外展≥50°,前伸≥50°。無效:肱二頭肌疼痛無明顯好轉,屈肘外旋疼痛無減輕,上臂上舉、外展和前伸改善不明顯。
3.2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兩組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進行疼痛評分,即將疼痛的程度用0到10共11個數字表示,O表示無痛;3分以下:有輕微的疼痛,能忍受;4分~6分: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分~10分:患者有漸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影響睡眠?;颊吒鶕陨硖弁辞闆r在11個數字中挑選1個數字代表疼痛程度,即VAS值。
3.3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9.0版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結果
4.1兩組患者臨床總體療效比較
散點治療明顯高于定點治療(P<0.05),見表1。
4.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疼痛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指數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散點沖擊波治療療效明顯優(yōu)于定點沖擊波治療,見表2。
5討論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起于肩胛骨盂上結節(jié),在肱骨結節(jié)間溝與橫韌帶形成的骨纖維管道中通過。當上肢在外展位屈肘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容易磨損,一次性外傷或長期的摩擦可引起腱鞘充血、水腫,從而導致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在腱鞘內的滑動發(fā)生障礙,引起臨床癥狀,稱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臨床表現主要為肩部疼痛、壓痛明顯、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若不及時治療,可發(fā)展成為肩周炎。在治療方面,需要臨床醫(yī)生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上.根據病變所處的病理生理過程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
沖擊波是由沖擊波治療儀發(fā)出的低能量或高能量的震波,非侵入性地治療骨關節(jié)疾患。震波可以穿過體液和組織到達患處,當它進入人體后。由于其所接觸的介質不同,如脂肪、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及骨骼組織等,在不同性質組織的界面處會產生不同的機械應力,表現為對細胞產生不同的拉應力及壓應力。拉應力可以誘發(fā)組織間松解,促進微循環(huán);壓應力可促使細胞彈性變形,增加細胞攝氧.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由于體外沖擊波對人體組織的作用力較強,局部高強度的沖擊波能對神經末梢組織產生超強刺激,特別是對痛覺神經感受器的高度刺激,使神經敏感性降低,神經傳導功能受阻,從而緩解疼痛;體外沖擊波作用還可改變傷害感受器對疼痛的接受頻率,改變傷害感受器周圍化學介質的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傳遞,從而緩解疼痛。相對于傳統外科手術,該項技術有許多優(yōu)勢,如幾乎不必住院、術后疼痛程度大為降低、并發(fā)癥少、治療周期短、治療風險低、治愈率高等優(yōu)勢,已成為一種全新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但它作為一種新型的物理治療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儀器工作時噪聲較大、聚焦定位較困難、治療機制尚未明確等,還需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結果初步顯示了散點沖擊波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后,其疼痛評分明顯小于定點超聲波治療組,有效率也優(yōu)于定點組,具有較好的療效及安全性,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度、結節(jié)間溝壓痛等也明顯改善。下一步將繼續(xù)對其他軟組織病變進行療效對比研究,同時,在治療過程中不斷探索優(yōu)化治療方法、治療劑量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