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弢
(1.中共中央黨校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2.安陽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迎難而上、革故鼎新,推動黨和國家發(fā)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展現新方位、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時代取得新成就、新時代擁有新特點、新時代擔負新使命、新時代邁進新征程、新時代提出新要求、新時代開辟新境界,滄海桑田,萬象更新,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報告使用“三個意味著”,分別從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科學社會主義的生機煥發(f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貢獻等三個維度,深刻詮釋了新時代的偉大意義,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這是一偉大飛躍,不僅對中國自身意義重大,而且對整個世界也會產生前所未有的深遠影響。在本世紀初我國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很多人擔心中國會受制于西方,西方國家制定的貿易規(guī)則會阻礙我們的發(fā)展,但事實勝于雄辯,時至今日,我國已經從經濟全球化的跟隨者一步步成長為領跑者,“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認可與支持,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而優(yōu)于西方的發(fā)展道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盵2]
201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從思想源頭和實踐歷程上,深刻闡明了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發(fā)展的曲折歷史。翻開世界歷史的精彩畫卷,1516年,在柏拉圖理想國與當時歐洲社會的不公現實的激烈碰撞中,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橫空出世,震撼人心;之后歷經以昂利·圣西門、沙利·傅立葉、羅伯特·歐文為最杰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直到19世紀40至6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變革,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這一偉大而嶄新的無產階級世界觀,科學社會主義由此誕生;之后雖然又經歷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挫折,社會主義終結說也不絕于耳,但是事實向全人類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歷經近40年的偉大實踐,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社會主義事業(yè)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在全世界面前再次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強大的生命力。中國作為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大國,當她以嶄新、強大和無比自信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東方之時,當她可以更多地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之時,這種影響在全世界范圍內將是深刻和久遠的。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是黨的指導思想在新時代的一次與時俱進的重大歷史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理論創(chuàng)新的科學概括,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結合的高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現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深厚意蘊。[3]
新時代必然孕育新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中國已經走入偉大新時代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從“摸著石頭過河”的最初探索開始,我們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征程中,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聯系,與中國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特點相聯系,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新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又是中國化的;既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探索過程的理論總結,又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體現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接續(xù)推進的思想精髓。[4]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瞻遠矚的歷史站位、深遠寬廣的世界視域、為民擔當的家國情懷,從理論的邏輯、實踐的邏輯、歷史的邏輯出發(fā),總結改革開放近40年的經驗教訓,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判斷和理論總結,涵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國防外交、治黨治軍治國等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內在統(tǒng)一、系統(tǒng)完備、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十九大報告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對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從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發(fā)展理念、人民當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總體國家安全觀、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tǒng)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從嚴治黨等十四個方面提出了構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的行動綱領,對于確保我們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最前列、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總結回顧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實現的歷史性變革,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迎難而上、開拓進取、革故鼎新、勵精圖治,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發(fā)生歷史性變革”,“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chuàng)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5]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戰(zhàn)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革。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進入新時代,我國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是關系到舉國整體大局的重大歷史性判斷。我國發(fā)展到今天,人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滿足基本的物質文化需要,而是提出了更高、更多、更豐富的需要,其中不僅包含了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穩(wěn)定等基本需要,而且在諸如就業(yè)、住房、教育、醫(yī)療、環(huán)境等越來越多的層面有了進一步的高質量的需要。在我國已經總體上實現小康這一巨大成就的基礎之上,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了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是當今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不僅關系到人民對于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關系到下一步更長遠發(fā)展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里講的“變”和“沒有變”,是辯證統(tǒng)一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軍隊建設、國家統(tǒng)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面所作的部署,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具體舉措。這些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標、新部署,都是由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等重要判斷而來。[6]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黨的十九大的主題內容。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程時,就提出“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面向未來,面對挑戰(zhàn),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盵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的使命更具體、更振奮、更宏偉。
新時代給黨的歷史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偉大夢想去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黨的十九大把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作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提出來,是一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明確了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引領全局的總藍圖、謀劃工作的總坐標,體現了奮斗目標、實現路徑、前進動力的高度統(tǒng)一,體現了歷史傳承、現實任務、未來方向的高度統(tǒng)一,體現了黨的前途命運、國家的前途命運、民族的前途命運的高度統(tǒng)一,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怎樣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使我們黨對自身肩負歷史使命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7]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曾長期居于世界的領先地位,但是到近代以后,由于閉關鎖國、封建統(tǒng)治腐敗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黑暗、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太平天國、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但終究都沒有改變中國近代的悲慘命運。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愿,勇于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yè)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理論,將黨的遠大目標與現實綱領有機統(tǒng)一,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遠景目標與現實目標有機統(tǒng)一,將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有機統(tǒng)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這一路線圖既體現了歷史的延續(xù)性又符合實踐的新要求,完整勾勒了一幅全國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的美麗畫卷,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篇布局的宏觀把握與高瞻遠矚。習近平總書記還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本質要求和基本遵循。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我們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2]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根本在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是連君主皇帝、封建官僚都明白的道理,作為一個擁有近九千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更要有氣魄、有擔當、有作為,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1]“四個偉大”是對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肩負的使命和擔當的概括。在“四個偉大”中,“偉大工程”強調我們黨需要經受“四大考驗”、避免“四種危險”,不斷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增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皞ゴ蠊こ獭贝_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zhàn)斗力,是“偉大斗爭”“偉大事業(yè)”的勝利和“偉大夢想”的實現的根本保證。[8]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要準確把握它的歷史地位、精髓要義、實踐要求,也要科學把握它的理論淵源和發(fā)展脈絡,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理解這一重要思想是植根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氣派的科學理論,是順應時代要求、響應人民心聲、遵循執(zhí)政規(guī)律的科學理論,從而增強對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更加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9]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征程中,國際國內都在發(fā)生著巨大而深刻的歷史變革,中國共產黨在這個過程中面對的困難和挑戰(zhàn)也是前所未有的,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一往無前。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一代又一代不懈奮斗的全體中華兒女手中最終成為現實。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
[3]顧海良.寬廣的歷史視野 深厚的時代意蘊[N].經濟日報,2017-10-27(006).
[4]顧海良.讓世界分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N].人民日報,2015-11-18(007).
[5]中共十八屆七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7-10-15.
[6]謝春濤.如何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N].經濟日報,2017-11-04.
[7]何毅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N].人民日報,2017-11-28(007).
[8]顧海良.因事而化 因時而進 因勢而新[N].北京日報,2017-09-25(013).
[9]何毅亭.偉大思想理論從何而來?[N].學習時報,2017-11-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