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禮芳
(合肥市一六八玫瑰園學校 安徽合肥 230001)
書籍的“魅力”就在于無聲處傳情達意。何謂“魅力”呢?讀整本書的“魅力”何在呢?該如何擁有這一“魅力”呢?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拙見。
讀整本書的理念從何而來的呢?我進行了一下梳理,早在1941年,葉圣陶在其重要論文《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就對“讀整本的書”作了專門論述,明確提出“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的主張?!皢纹陶隆敝甘裁矗孔罹叽硇缘木褪俏覀兠刻鞄ьI學生精讀的教科書上的一篇篇獨立的文章。“試問,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么養(yǎng)得成?”這就是葉老心中“讀整本書”的魅力。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建議部分有這樣一段描述:“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薄白x整本的書”一直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由此可見在教育人心目中,讀整本書的魅力。其“魅力”何在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我們先來看看這段文字:
轟隆隆,打雷了,螞蟻嚇得搬了家。
轟隆隆,打雷了,太陽嚇得遮住了臉。
轟隆隆,打雷了,小朋友嚇得躲到了家。
雨滴看見外面冷冷清清,就覺得沒意思了。
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外面一下熱鬧起來,又恢復了原樣。
這是一位一年級小朋友,在讀完《365頁兒歌》后,寫下的文字,語言雖稍顯稚嫩,卻也有著詩歌的基本節(jié)奏,讀起來韻味十足。而小作者在詩歌中又穿插著孩子獨有的想象,更覺得趣味盎然,有滋有味。
小學階段是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閱讀整本書能夠讓學生接觸足夠豐富的語言,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吸收,當他們看到自己想要的語言形式,會不自覺地模仿,如同這個一年級的小朋友,在作文時,受到了兒歌語言的影響,寫下上段文字,而這種模仿是潛移默化的。整本書讀得多了,所接觸的語言形式自然多樣化,日積月累,便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思維和表達方式。
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更要提高自己對語言的敏感度,經(jīng)常在閱讀課上進行整本書的導讀,多讓孩子在整本書的閱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閱讀整本書是學生與作者長期、持續(xù)對話的過程,能幫助學生走近作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作者思想的熏陶。讓學生對書中人物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較為豐滿的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形成整體觀念。
下面是我與一位酷愛讀書的學生之間的一段對話:
老師:對于整本書中某一個人物的了解是否也是隨著閱讀的深入而不斷豐滿呢?能舉一個例子,說一說這樣的過程嗎?
學生:比如《飄》里面的白瑞德,我一開始以為他是個無賴,后來覺得他是個優(yōu)秀的人。
老師:能結(jié)合書中的情節(jié)具體談一談嗎?
學生:他出場時,女主人公覺得他的眼神很“壞”,而且當?shù)厝硕紓髡f他不是好人。戰(zhàn)爭中,大家都非常窮,他卻靠倒買倒賣賺了一大筆錢。到這里,我對他都是壞印象,除了他對眉蘭的正經(jīng)態(tài)度。但是戰(zhàn)爭中他去救女主人公,我對他又產(chǎn)生一點好感,可是半路白瑞德又把她丟下,我對他僅有的一點好感又消失了。然而他們結(jié)婚后,我漸漸發(fā)現(xiàn)其實白瑞德是個很聰明勇敢的人,甚至到最后,女主人公才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是白瑞德。可是白瑞德卻要離開她。他說:他對她的愛,已經(jīng)消磨殆盡了。到這兒,我感覺白瑞德很真實、很聰明、很優(yōu)秀,是有擔當?shù)?、拿得起,放得下的人?/p>
在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學生對白瑞德的認識,不是在一個篇章內(nèi)全面了解的,只有深入到整本書的閱讀,環(huán)顧整本書中內(nèi)容,才能逐漸認識到人物不同面的性格。學生在閱讀時,同一位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較、不同作品中某類人物的比較,都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思考空間。其次,學生通過大量閱讀,獲得大量信息,并且與自身對照,通過反思,也能使自己的思想不斷成熟。
蘇教版語文教科書沒有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分,教師在授課時喜歡把每一篇課文精講細讀,反復咀嚼語言文字。實際上,課外閱讀時,方法是多樣的,精讀與略讀、瀏覽;朗讀與默讀、背誦;這些在讀整本書時都能得到有效的訓練。通常情況下,經(jīng)過二年級默讀訓練之后,大部分學生讀整本書都采取默讀的方式。遇到主要情節(jié),描寫主要人物或是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生會反復讀,思考甚是背誦。曾經(jīng)有一個學生在讀《紅樓夢》時特別喜歡林黛玉的詩詞,于是一字不漏地抄下來,反復吟誦,直至背誦下來。
沒有足夠的閱讀空間,就沒有自己深入學習、思考的機會。學生沒有閱讀整本書的實踐,就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不可能自己學會閱讀。讀整本的書“可以使學生對于各種文體都窺見一斑,都嘗到一點味道”,“遇見其他的書,也就不望而卻步了”。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利用課外閱讀課,做好讀前導讀,讀中交流,讀后反饋,帶領學生走進讀整本書的世界,在整本書、多本書的浸潤中,學生定會“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