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通訊員 趙敬軍 張義紅 蔣利兵) 近年來,賓川縣教育部門結合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進程,不斷強化宣傳引導,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宣傳工作機制,“四輪驅動”抓實教育扶貧工作,助力全縣脫貧攻堅。
深入調查,摸清教育底數(shù)。全縣教育部門干部職工和各中小學教師進村入戶,深入調查,精準、全面、徹底地摸清各學段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xiāng)低保戶家庭子女就學情況,確保不漏一戶貧困戶、不漏一位貧困學生,建立并完善學生資助信息體系和檔案,有效保障學生享有就學的基本權利。
大力宣傳,落實資助政策。通過教師會、家長會、學生會、主題班會、黑板報、廣播等方式,讓黨和政府的教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2014年至2016年,賓川縣落實“兩免一補”經費12615.61萬元,落實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資金7875.38萬元;發(fā)放特殊學生隨班就讀公用經費192.65萬元,高中、職中助學金644.42萬元,職中免學費資金308.4萬元;學前教育困難兒童資助資金77.85萬元。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3757人,資金2509.008萬元。自2012年實施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以來,縣財政已投入從業(yè)人員工資補助、食堂設備資金、城鎮(zhèn)戶籍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資金共882.95萬元,實現(xiàn)營養(yǎng)計劃全覆蓋。2017年上半年,完成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資金1070萬元,發(fā)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174萬元。
健全臺賬,精準兌現(xiàn)經費。在認真調查、摸清底數(shù)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貧困學生資料數(shù)據(jù)庫,并按照相關資助條件和規(guī)定,精準、全面、及時地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xiāng)低保戶家庭子女兌現(xiàn)資助資金。2016年秋季學期和2017年春季學期,該縣教育部門共為521名“四類”普通高中學生免除每人每年400元的高中學雜費;其中,243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其余為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學生及村特困救助供養(yǎng)學生。
強化引導,喚醒脫貧意識。全縣各中小學認真組織,深入開展“八個一”脫貧攻堅“小手拉大手”活動,即通過開展一次集中宣傳周活動、刊出一期黑板報活動、開展一次校園廣播宣傳月活動、開展一次脫貧攻堅主題班隊會活動、開展一次政策宣講活動、開展一次助困脫貧獻愛心主題實踐活動、組織一次主題征文比賽活動、發(fā)放一封喚醒貧困群眾勤勞致富奔小康的公開信活動等,針對不同對象、不同群體,把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宣傳到位,把各項惠民政策講深講透,有效“扶起”貧困群眾脫貧志氣,喚醒貧困群眾致富精神。
會澤選派97名教師赴農村交流支教
本刊訊(通訊員 幸金正) 新學期伊始,會澤縣教育局選派97名教師分赴農村學校和邊遠地區(qū)薄弱學校進行交流支教。這是該縣加強農村薄弱學校師資建設,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會澤縣教育局按照“自主申請、審核推薦、組織選派”的程序,充分考慮農村學校急需的學科教師與選派支教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從縣直學校選派97名教師到農村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學校支教。教師交流期間實行工作單位和派出單位雙重管理,以工作單位管理為主,支教期限為1年。支教教師除了承擔相應學科或專業(yè)的教學任務外,還將通過集體備課、舉辦講座、校本培訓、開設公開課等形式幫助當?shù)亟處熖岣呓虒W水平和業(yè)務能力。
近年來,會澤縣建立和完善教師輪崗支教合理流動機制,加大優(yōu)質學校校長、中層管理人員及教師向薄弱學校交流力度,大力實施教師素質工程,逐步提高薄弱學校的管理和教學水平,全面提升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均衡發(fā)展。近一年來,該縣公開招聘各類畢業(yè)生268人充實到教師隊伍中,為全縣教師隊伍補充了新生力量;同時公開從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選拔了179名教師充實到了城區(qū)各中小學,緩解了城區(qū)學校師資緊缺的問題。
此外,該縣還堅持開展暑期“送教下鄉(xiāng)”“送課下鄉(xiāng)”活動,將優(yōu)秀的教學成果送到農村基層學校,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帶動和輻射作用,促進教師間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切實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