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鴻
摘 要:課堂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場所,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扮演話語引導的角色,因此其課堂話語數量和質量對學生語言習得十分關鍵。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課堂角色發(fā)生轉變,課堂話語量、師生相互調整、教師提問與反饋等也呈現(xiàn)出不同特點。文章通過課堂教學觀察與記錄,對教師課堂話語和學生語言習得進行研究,并針對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提出相應改善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課堂話語
一、翻轉課堂下英語教師話語研究設計
為研究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英語教師話語,我們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問題包括四個方面:話語量、課堂提問、師生交互調整、教師反饋。研究對象包括河北師范大學大學英語組的8位教師,以及其所教的8個班級。研究工具和手段包括課堂觀察與錄制視頻、調查問卷、訪談。研究過程為:錄制8位教師的教學觀摩課,其中四位教師在各自教學班級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另外4位教師在各自教學班級采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在8位教師的觀摩課上,對教師話語、課堂情況等進行觀察記錄,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數據分析與討論
1.統(tǒng)計分析
從教師話語量來看,翻轉課堂教學組的教師話語量占課堂時間的25%左右,學生話語量占課堂時間的37%左右,其他活動時間為38%左右。傳統(tǒng)課堂教學組的教師話語量占課堂時間的39%左右,學生話語量占比23%左右,其他活動時間占比38%左右。由此可見,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話語量較少,這意味著學生話語量提升,這說明學生獲得的語言輸出機會更多,獲得了更多的提升語言輸出能力的機會。
從教師提問來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提問平均次數為14次,學生集體回答次數為5.33次,指定學生回答次數為1次,學生自愿回答次數為7.67次,未發(fā)生“教師自問自答”,所有提問中展示性問題9個,參考性問題5個。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下,平均提問次數為16次,學生集體回答次數為7次,指定學生回答次數為3次,學生自愿回答次數為6次,未發(fā)生“教師自問自答”,所有提問中展示性問題9.33個,參考性問題6.67個。由此可見,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自愿回答問題的比例較大,這種主動性的提升是由內而外的。無論是翻轉課堂還是傳統(tǒng)課堂,教師都在盡量避免自問自答,這說明他們在課堂教學中都在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與進來,增加學生語言輸出機會。
翻轉課堂借助了課前預習,使學生對新課有了基礎的掌握,因此在課堂上所設計的參考性問題也更為開放,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較大。實踐也證明,參考性問題更利于二語學習者輸出語言,進行語言構建。此外,在翻轉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以問題為載體進行的,且以交互調整的方式進行,即教師提出問題并由學生回答后,師生交互確認核實,通過不斷提出問題進行追問,而學生則在思考中不斷調整自己使用的詞匯,以使回答更接近正確答案。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會打斷學生,而是通過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接近正確答案。
2.研究主要發(fā)現(xiàn)
一是教師話語量方面,翻轉課堂明顯少于傳統(tǒng)課堂,這主要受益于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課前預習,在課堂上教師就不需要如此多的話語對教學內容進行解釋,這也使得學生語言輸出的機會大大增加,而且學生自己也為課堂上的語言輸出在課前預習中做出更多的準備。實踐觀察顯示,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口頭輸出的語言更為復雜,結構更為嚴謹,而且他們通過模仿教師的語言,提高了自己的輸出水平。
二是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自愿回答問題的比例較高,在更多語言輸出機會的推動下,學生激發(fā)了語言輸出的欲望,而且在教師不斷的追問下,他們語言輸出組織能力大幅提升,并且還會借用小組集體智慧進行語言組織,這說明他們的語言輸出行為達到了更高層次的重組水平。
三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交互調整的次數明顯較高,這一方面說明翻轉課堂模式下課前學習給課堂教學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給課堂師生交互調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說明翻轉課堂為師生提供了基礎準備,學生通過課前學習,能夠有更為充足的知識來組織回答語言。由此可見,翻轉課堂是將所學知識提升的場所。
此外,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下,教師反饋方面的差異并不明顯,這說明大學英語教師的整體教學素質較高,無論哪種課型,大學英語教師都能夠做到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及時、積極的反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三、改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堂話語的啟示
一是結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際,翻轉課堂模式下英語教師的話語盡量控制在35%以內,即每節(jié)課不超過15分鐘,盡量做到教師話語少而精。從教學時間來看,英語教師要盡量提高自己的課堂話語質量,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高質量的模仿,完成高質量的語言輸出。此外,教師課堂教學話語量減少,質量提高,也有助于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話語輸出機會,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話語輸出。
二是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英語教師的話語量要結合實際需求來調整,并非話語量越少越好,要保證正常的課堂教學需求。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班級整體英語水平差異、學生個體英語水平差異等因素,都會影響英語教師話語量的選擇。比如,當班級英語水平較高時,英語教師可適當減少話語量,留給學生更多的話語輸出機會,教師及時進行指導;當班級英語水平較差時,教師需要適當增加話語量,保證學生有基本的、正確的話語輸入。此外,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小組活動也應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學生學情來綜合考量,也并非越多越好。
三是英語教師的提問要進行科學的設計,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要結合班級英語學情,更好地控制提問分布。實踐教學中發(fā)現(xiàn),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雖然積極性很高,但多集中于小組“領軍人物”,英語話語輸出能力較差、較內向的學生則更多地作為合作者,而非展示者。因此英語教師不可忽視這部分學生,可在教學中適當提高問題的指向性,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提高語言輸出。
四是適當提高參考性問題比例,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表明,參考性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思考,更利于學生自由發(fā)揮,使其能夠更加輕松地組織話語輸出,促進二語習得能力的提高。相對于展示性問題,參考性問題的開放性更強,對學生話語輸出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更有利,因此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增加參考性問題勢在必行。
五是在教學評價方面,英語教師應進一步減少消極反饋,增加積極反饋。在評價學生學習結果時,盡量不要直白地指出錯誤,而是通過一步步的引導,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進而改正錯誤,這種方式更能夠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和記憶,使其在后續(xù)學習中遇到此類問題時,能夠減少甚至避免再犯類似錯誤。
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師話語研究表明,話語選擇是根據教學實際而進行的,不同課型下,翻轉課堂教學效果不同。而且翻磚課堂要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學生的全力配合,需要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是所有教學模式必須遵循的原則。翻轉課堂模式下,英語教師通過課堂話語量的調節(jié),能夠增加學生使用語言的機會,促進學生語言習得。
參考文獻:
[1]呂 京,鄭 艷,呂 丁.論改善英語翻轉課堂教師話語的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5(11):82-84,98.
[2]王文蒲.高校外語基礎課程翻轉課堂教師話語權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32-34.
[3]楊 亮.大學英語中翻轉課堂的實踐嘗試及價值解析[J].現(xiàn)代交際,2015(12):239.
[4]王 娜,張敬源.基于“SPOC+小課堂”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6(9):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