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忱
小黃車“深陷圍城”
近期關于ofo小黃車(以下簡稱小黃車)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法人變更、公司裁員、業(yè)務縮減、供應商欠款、資金鏈緊張、高管離職等境況不斷被媒體爆出,各種傳聞有板有眼,仿佛下一秒小黃車就會倒閉了。
后來又頻頻爆出小黃車在退還押金問題上和用戶“斗智斗勇”的新聞,小黃車怎么了?為什么押金退款難的新聞幾乎每隔幾天就會上演一次呢?多事之秋的小黃車,還能否順利度過這個冬天?
用戶喊話“退押金還錢”
“因為馬路上小黃車越來越少,而且壞車越來越多,很久沒有騎小黃車了,現(xiàn)在單車品種比較多,就想把小黃車押金退出來,可是微信和支付寶都退不出來。不知道是后臺有什么問題還是怎么的,打客服電話也沒有什么回應?!苯眨↑S車用戶王先生給本刊打來熱線電話反映押金退款難的問題。
10月初,就有外地用戶多次反映,小黃車退押金的界面很難找,好不容易找到了,退押金時還多次挽留提醒,比如“送你5元用車余額”“退押金后將無法使用優(yōu)惠”等,點擊“退押金”后,卻發(fā)現(xiàn)變成了繳納年卡,而年卡是不退錢的。
“自己明明點的是‘退押金,最后卻變成了繳納年卡,這是誤導消費。在多次與客服溝通時,對方要么無人應答,要么遲遲不給解決,最后打了消費者投訴熱線才迫使他們退了押金,如果不投訴,根本就不會退款。”用戶李女士也這樣說。
在某投訴平臺上記者發(fā)現(xiàn)逾二百起針對小黃車押金退款問題的投訴。記者進行了實測,發(fā)現(xiàn)目前押金確實有些“難退”,退了四次,在支付寶和小程序入口的退款都未成功。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不少用戶打來電話詢問押金難退的問題。對于這次退押金周期再延長,更引起了網(wǎng)友們的不滿,不少網(wǎng)友紛紛喊話“退押金趕快還錢”。對于近期小黃車單方面延長退押金周期的行為,法律界人士表示,已經(jīng)違反了合同法。
記者登錄小黃車APP發(fā)現(xiàn),目前小黃車的押金退還頁面的確已經(jīng)顯示最長的退款時間為15個工作日。記者詢問客服“押金或余額的退款多久到賬?”對方回復,押金退款后,于次日起15個工作日內,會按照支付渠道原路退還款項。
在小黃車微博官方賬號下記者發(fā)現(xiàn),盡管小黃車顯示最長退款時間為15個工作日,但很多用戶還是并未收到押金退款,最長的甚至有一個月之久。
記者再次電話聯(lián)系了小黃車客服,對方表示,押金問題公司將統(tǒng)一回復,但截至記者發(fā)稿時, 小黃車客服對此事并沒有正面回應。
戴威終究屈服于資本
戴威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在校期間曾經(jīng)擔任學生會主席。2014年在北大讀碩士的他,創(chuàng)辦了小黃車,致力于“以共享經(jīng)濟+智能硬件,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
為了占取更大的共享單車市場,在2016年小黃車開始了和摩拜的燒錢大戰(zhàn),讓市場為之震驚,拼融資、拼技術、拼數(shù)據(jù),甚至還搏殺到了海外市場。
在這期間上演了各種補貼內戰(zhàn),相繼推出過“充值返現(xiàn)”活動、“紅包車”“免費騎”“寶箱車”等等,還把小藍單車、小鳴單車、悟空單車、町町單車等玩家全部“干掉”了。這場驚天動地的共享單車大戰(zhàn)過后,可謂是一地雞毛。
當然,為此小黃車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無論是公關推廣,還是各種IP化的跨界合作。
如果沒有阿里巴巴的支持或許小黃車也活不到現(xiàn)在。今年2月,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換取了阿里巴巴17.7億元的借款;3月,又以股權+債權的方式,獲得阿里巴巴領投、螞蟻金服等跟投的E2-1輪8.66億美元融資,其中包含了之前的借款。
而大筆投入使小黃車走到現(xiàn)在,卻始終沒有實現(xiàn)盈利,包括運維、公司運營、生產成本等都是燒錢的大頭,按照此前燒錢速度,E2-1輪的融資也應該燒完了,依靠用戶騎行得來的收入更是杯水車薪。這樣看來,小黃車真的出現(xiàn)了資金鏈斷裂問題了,而且還很嚴重。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5月中旬,小黃車披露的財務報表顯示:對供應商欠款約12億元,城市運維欠款近3億元,合計欠款15億元。
上海鳳凰自行車生產商稱,小黃車拖欠貨款達6815.11萬元,天津飛鴿、富士達、雷克斯等自行車生產商,也稱拖欠不少貨款。
資金問題就成了最大的問題,而在這緊要關口,滴滴和阿里都對小黃車表示出了興趣,但是“高傲”的戴威卻拒絕了潛在收購要約,堅持“獨立運營”做法。
在這個資本為大的背景之下,堅持“獨立運營”就意味著選擇了一條非常艱辛的道路,能行得通嗎?隨著近期小黃車各種負面消息的出現(xiàn),加之法人變更,外界傳言戴威讓位等,眾多信息證實小黃車處境進入危險區(qū)。
其實原本小黃車的市場占有率有目共睹,發(fā)展前景也極好。無奈戴威一直渴望公司保持獨立發(fā)展,在和大股東滴滴鬧僵后,另一個大股東阿里也退而求其次扶植哈羅單車。
在同行都有靠山的前提下,不愿意受資本控制的戴威處境越來越慘,現(xiàn)在的一些盈利舉措更像是臨死前的垂死掙扎。
何以落難至此?錯過永安行、和摩拜合并失敗、同滴滴撕破臉,或許是戴威的三大錯誤。
眾多選擇擺在戴威面前,然而他只選擇了“獨立”不被資本裹挾。在2016年C輪融資阿里入局后,曾有意撮合小黃車和永安行成立合資公司,但最終遭到永安行的否決。如果當時合并,小黃車可能不會像如今這么被動,或許會是另一番局面。
錯過了永安行的ofo最后還是被資本裹挾著走了。在小黃車的快速成長中,有一個重要的資本方滴滴。據(jù)描述,2016年的中秋節(jié),戴威第一次見到滴滴創(chuàng)始人程維,初次見面,戴威有些緊張。面談后發(fā)現(xiàn)雙方有很多共同股東,業(yè)務上也有很多的合作機會,戴威接受了滴滴的投資,此后一直跟投。一路上更是得到了金沙江、真格、小米、經(jīng)緯、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知名基金和企業(yè)的加持。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小黃車一共獲得12輪總融資超180億元,其中,滴滴參與了小黃車的B+輪、C輪、D輪、E輪融資。在當時的戴威看來,滴滴無疑是命中貴人,不僅給予資金支持,還承諾給小黃車提供其他的支持和資源。然而,戴威沒想到有一天會和滴滴撕破臉。
實際上,摩拜和小黃車兩者的崛起,不得不讓我們想起2013年初的滴滴和快的之戰(zhàn),滴滴投資小黃車或許有意布局。戴威說,不想被資本裹挾,可最后無資本推進又能堅持多久?
在2017年5月份,有消息稱,因無法放棄獨立運營,戴威拒絕了滴滴方面的潛在收購要約,并號召公司員工“戰(zhàn)斗到底”,并在7月份,進行了一番人事調整,將進駐的滴滴系高管架空。不聽話的小黃車顯然惹怒了滴滴,滴滴在2017年12月,接管了小藍單車,并上線“青桔單車”。
10月份,有消息稱,小黃車試圖與哈羅出行接洽,商談收購事宜。根據(jù)方案,哈羅出行欲以1:5到1:2.5的折股比例并購,當然這對于戴威來說并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至今仍未有實質性消息。
此時的小黃車還有選擇的余地,滴滴仍愿意出錢收購撮合。11月份,同是摩拜大股東的滴滴,開始撮合摩拜和滴滴合并。但合并方案要求戴威出局,毫無疑問遭到了小黃車創(chuàng)始團隊的反對,合并再次以失敗告終。
而兩個月前戴威的合伙人朱嘯虎選擇將所持的小黃車股份盡數(shù)賣給了阿里,還聲稱,“靠燒錢起來的,基本都是偽需求,我以后不再投燒錢的項目?!?/p>
至此,靠瘋狂燒錢的小黃車,最終也沒有躲過資本的屠刀,戴威終究還是要屈服于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