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梅
摘 要 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過程中的重點內容,良好的德育教育質量對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實際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難以解決,這些問題也是影響小學德育教育質量的主要障礙。心理輔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如果能將其較好地應用到德育教育實踐中,將大大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 小學 德育教育 心理輔導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10.066
How to Do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Well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LI Tiamei
(Zhanjiang City Suixi Country No.3 Primary School, Zhanjiang, Guangdong 524300)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key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good mor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tudents to form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However,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are difficul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re also the main obstacle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If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t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ffective strategy
在小學教育實踐中,德育教育是應該予以重點關注的內容,良好的德育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從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實踐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提升德育工作質量的關鍵。心理輔導工作是德育教育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將對提升德育教育質量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深入分析做好心理輔導工作的有效策略,對于促進小學德育教育質量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1 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對于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德育教育質量
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德育教育的實際作用,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和探索新知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在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模式之下,由于老師的講解占據(jù)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普遍缺乏學習信心,對老師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學習過程中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一直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直接說出來,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教學質量。[1]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可以改變這種低效率的教學形式,有效挖掘學生自身潛力,激發(fā)出學生對于德育知識的探索欲望,使學生逐漸樹立起良好的主體性意識,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消除對新知識的恐懼心理,建立自信心,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1.2 符合教育發(fā)展趨勢的整體要求
在當前的教育發(fā)展趨勢下,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給傳統(tǒng)教學形式帶來了全新的發(fā)展契機,素質教育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這是教育形式發(fā)展的主流趨勢,也是基本要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促進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進行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已經(jīng)勢在必行。[2]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形式逐漸暴露出了較多的不和諧因素,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嚴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實現(xiàn)自主學習,思維能力也受到了較大的局限,這顯然不符合當前教育的主流趨勢。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做好心理輔導工作,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頸,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符合當前教育發(fā)展的整體要求。
2 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在心理輔導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心理輔導工作過程中缺少明確的目標,輔導較為隨意
由于教師的自身素質存在差異,心理輔導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工作過程中也會表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性,但是不管采取哪種心理輔導工作方式,其主要的目標都是相同的,工作手段也都是為了提升小學德育教育質量服務。所以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過程中,老師在進行心理輔導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有較為明確的工作目標,這樣在進行工作形式設計和規(guī)劃的過程中才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指向性,為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3]但是在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部分老師存在缺乏明確工作目標的情況,德育工作過程也較為隨意,缺少科學合理的工作規(guī)劃。一些老師以德育教育大綱為指導,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優(yōu)化設計,從而導致實際工作與教育目標相互偏離,影響了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
2.2 心理輔導工作方法的應用過于形式化,缺乏實質性意義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jīng)進行了一段時間,也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一些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也逐漸涌現(xiàn)出來,這些教學方式中有很多都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工作形式和教育觀念,大大提升了教學的整體質量。但是在此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4]由于一些小學教師的固有教學觀念影響,對這些全新教學形式的接受程度較低,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這些教師又受課程改革趨勢的影響,追求心理輔導工作形式創(chuàng)新,僅僅進行形式上的應用,有些教師甚至過于追求教學形式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最初目的,表面上看,老師較好地應用了新的心理輔導工作方法,但是實際上卻并未發(fā)揮教學方法的預期作用,有時甚至因為追求教學形式而耗費了大量的德育教育時間,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整體質量,這是得不償失的。
2.3 心理輔導工作過程缺少啟發(fā)性,無法發(fā)揮德育教育的實際作用
在素質教育觀念的影響下,當前的小學教育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教育目標,因此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老師應該時刻以這一教學目標為指引,合理規(guī)劃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科學的課時安排,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形成持續(xù)學習的基本能力。[5]但是從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情況來看,這一教學目標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老師在心理輔導工作過程中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形式,過于追求工作進度和學生考試成績,不注重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學生在這樣的工作形式下,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已經(jīng)疲于應付,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也很難挖掘,影響了心理輔導工作的整體質量。
3 小學德育教育中做好心理輔導工作的有效對策
3.1 注重心理輔導工作的系統(tǒng)性
在教學實踐中,知識都是具有較強系統(tǒng)性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也應該遵循系統(tǒng)性原則,以免割裂知識的整體性,造成理解障礙。在當前的網(wǎng)絡發(fā)展時代背景下,碎片化的信息知識充斥著整個網(wǎng)絡,受此影響,當前部分老師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也實施碎片化教學,不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都是片面性的,缺乏體系性理解,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也不能及時想到有關知識,對學習效果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6]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心理輔導工作的整體質量,發(fā)揮心理輔導的實際作用,應該注重輔導工作的系統(tǒng)性,并且在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進行合理規(guī)劃,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德育知識體系,縷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德育教育目標為主線,找出關鍵連接點,將心理輔導工作深入到小學德育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把握心理輔導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有效提升小學德育教育質量。
3.2 心理輔導工作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開展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并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根據(jù)自己既有的知識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新知識,構建知識框架,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這些都是學生應該主動完成的。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之下,學生的主動性并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完全被老師的講解所取代,學生完全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缺少主動思考的過程。[7]同時,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也將學生限制在既有的空間之內,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思維得不到有效發(fā)揮,影響了小學德育教育的整體質量。因此,老師在進行心理輔導工作的時候,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創(chuàng)新心理輔導工作形式,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弊端,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信心,為綜合素質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3.3 發(fā)揮心理輔導工作的優(yōu)勢,有效提升小學德育教育質量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學方法的應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提升教學質量,簡單的形式上的應用是無法達到預期目的的。[8]因此在小學德育教育實踐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心理輔導工作的優(yōu)勢作用,對此,首先應該注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及時更新教師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對心理輔導工作進行深刻認識,能夠牢牢抓住心理輔導工作的實質,這是做好心理輔導工作的第一步,在之前的小學德育教育實踐中,心理輔導工作之所以沒能發(fā)揮應有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的理解程度不夠,僅僅進行形式上的應用,從而大大降低了應用效果。其次,老師應該將心理輔導工作與小學德育教育進行完美融合,由于學科性質不同,因此在運用心理輔導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深入研究德育教育的自身特點,然后與心理輔導工作進行個性化融合,不能一味地照搬其他學科的教學經(jīng)驗,這樣才能實現(xiàn)提升德育教育質量,促進學生更好成長和發(fā)展的實際作用。
4 結語
心理輔導工作是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老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應該對心理輔導工作給予足夠重視,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心理輔導工作形式,注重心理輔導工作的系統(tǒng)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有效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 于大勇.小學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輔導工作[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2):23-23.
[2] 于大勇.小學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輔導工作[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38):23.
[3] 黃金雙.淺析德育與心理輔導的對立統(tǒng)一性[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6):74.
[4] 程顯新.中等師范學校如何強化德育心理教育和輔導工作[J].職業(yè),2016(20):50-51.
[5] 梁劍偉.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方案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9):164.
[6] 孫利芳,黃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8):43-44.
[7] 袁媛,祁寧.放飛心靈快樂成長——以蘇州國際外語學校小學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為例[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1):159-159.
[8] 梁垂瓊,王平軍.重視心理健康落實核心素養(yǎng) ——關于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及班主任工作的建議[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