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擊樂活動深受幼兒喜愛,是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但其活動的組織往往由于幼兒年齡偏小、自我管理能力差,出現一定的困難和障礙。通過對近年來教學實踐的研究,發(fā)現把游戲化的方式引入到幼兒園打擊樂活動中,能夠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其全身心融入課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將對幼兒園打擊樂活動的游戲化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幼兒園;打擊樂音樂活動;游戲化教學;策略
在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游戲化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游戲化教學是游戲與教學的一種有機結合,注重學生愉快的學習體驗。將游戲化的手段應用到幼兒園打擊樂活動中,符合幼兒的性格特征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能夠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培養(yǎng)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知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從而獲得良好的成長體驗。以下是游戲教學法在幼兒園打擊樂活動中幾種具體的應用方式。
一、 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角色扮演游戲
音樂是反映生活情感的藝術,學好音樂需要具備一定的感知能力。幼兒缺乏社會經驗,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較弱,這就需要教師在打擊樂活動中,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聯想,從而促進對音樂的理解。例如,在用打擊樂演奏《小雨沙沙》這一曲目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下雨的聲音或下雨相關的場景短視頻,使學生在“下雨”的情境中進行演奏練習,能夠更好地把握音樂節(jié)奏和情感基調。同時,對一些故事性曲目的學習,教師還可以將角色扮演游戲融入情境中。角色扮演是經典的幼兒游戲,學生在游戲中能夠集中全部注意力到情節(jié)發(fā)展中去,置身于角色本身理解音樂。如在學習《我的好媽媽》時,教師可以利用簡易的道具創(chuàng)設出家庭情境,組織學生分別扮演媽媽和孩子,另外安排一部分學生根據情節(jié)邊唱邊用手打出節(jié)拍。這樣的游戲設置能夠幫助幼兒在打擊樂活動中熟練準確地演奏曲目。合理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促進幼兒音樂感知能力的提升,使其真正融入打擊樂活動中去,從而通過輕重、急緩的演奏技巧將音樂的情感、節(jié)奏更好地表現出來。另外情境與角色扮演的結合,能夠約束幼兒的行為,使其在扮演中自覺服從教師的安排,促進打擊樂活動的順利進行。幼兒作為音樂活動的主體,能在游戲參與中不斷提升自我認知能力,促進音樂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 設置競爭性的游戲
上文提到的情境及角色扮演游戲,更偏向趣味性,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一些競爭性游戲的開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兒活潑好動,擁有很強的好勝心,尤其是對一些具有挑戰(zhàn)及競爭意義的活動有著強烈的參與欲望,并會盡自己所能取得勝利。因此,幼兒教師在打擊樂活動的游戲化設計時,也要注重游戲的競爭性?!恫菰澑琛肥且皇子写硇缘拿褡鍢非?,曲風高亢、熱烈。為使幼兒對樂曲的曲調和意境有更準確的把握,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賽馬”游戲。幼兒分成兩隊,每次分別派出一名隊員跳進布袋里進行“賽馬”,其他成員則用打節(jié)拍的方式為自己的隊伍加油助威。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感受到激烈的比賽氛圍,進一步聯想草原賽馬的場面,更好地演繹作品。另外,教師還可進行“節(jié)奏填空”游戲,播放曲目的前兩句,讓學生進行搶答,用打擊樂演奏出后兩句的節(jié)奏,答對最多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競爭性的活動形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到打擊樂學習中,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和協作意識。幼兒在游戲中有足夠的平臺去展示自己和表達自己,會自主進行知識的探索。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也要不斷引導幼兒勇于嘗試,增強其打擊樂學習的信心。
三、 合理制作及利用圖譜
圖譜在音樂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幼兒良好樂感的建立。形象的圖譜能夠更直觀地為幼兒展示樂曲的結構、節(jié)奏等,強化其對知識的記憶。教師的圖譜設計要建立在對樂曲的結構、節(jié)奏、旋律等充分把握的基礎上,還要符合幼兒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在《拔蘿卜》中用顏色不同的蘿卜圖案,表示曲目的結構和曲調變化;在《小老鼠上燈臺》中用小老鼠和燈臺的圖案提示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數鴨子》曲目的學習中,則可以用大小不同的鴨子圖形為學生清晰地展示節(jié)奏的急緩變化等。另外,中大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教師在圖譜設計時還可以邀請學生一起參與進來。如打擊樂活動《我愛祖國》,學生可以自行設計不同的符號,如圓點、直線、頓號等,來表示不同的樂器。打擊樂的學習中,由于是自己設計的符號,學生會更有學習興趣,也減輕了其對圖譜的認知負擔。圖譜的設計還要注重難度分層,對于小班的學生,要在圖譜中注入更直觀形象的元素,便于理解;而對于中大班學生,則可以引導其改編創(chuàng)造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提高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
四、 生活化取材,自制打擊樂器
幼兒園提供的打擊樂器種類有限,并且同樣的樂器長時間使用,會使學生失去新鮮感,從而喪失學習打擊樂的興趣。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同家長一起,到生活中搜集材料,將一些廢棄物品制成打擊樂器。搜集材料和自制樂器都是一種體驗性的活動,是幼兒很樂于參與的。如:橡皮筋和木板的結合可以制作成古琴,盆子可以做成大鼓,竹片可以串成快板,水瓶擺成一排可以做成板琴等。自制樂器極大豐富了打擊樂活動的內容及形式,能夠增強幼兒的音樂體驗。不同材料制作成的打擊樂器,其發(fā)聲效果也不同。如敲擊玻璃杯與水桶發(fā)出的聲響差別很大;在水杯中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其敲擊后發(fā)出的音色也有所不同;另外打擊力度的大小也是影響樂器發(fā)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不斷的嘗試中,幼兒能夠感受到多元的音樂魅力,并根據不同的音樂特點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學生在使用自己制作的樂器進行打擊樂演奏時,能夠更好地操作樂器,從而在學習中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在自制樂器的過程中,教師還可與學生一起進行動手操作,增進師生交流,真正體驗打擊樂活動的樂趣。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打擊樂活動中使用游戲化方法的優(yōu)勢顯著。游戲的設計要符合幼兒的成長特點,將游戲和打擊樂活動有效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使其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最終實現學齡前幼兒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裔卓.幼兒園打擊樂音樂活動游戲化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8(06):221-223.
[2]陳雪梅.幼兒園打擊樂活動中游戲化策略的有效運用[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01):184.
[3]許桂蘭.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游戲化的嘗試與探索[J].好家長,2016(03):59.
[4]高玉紅.小班幼兒打擊樂活動的實踐與應用[J].文教資料,2016(20):177-178.
作者簡介:
盧素凡,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高新區(qū)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