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慧 丁朝霞 安孝婕
【摘要】教學反思是改進教師教學行為、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反思性教學不僅能夠開拓教師教育的新思路,開辟提高教學質量的新途徑,而且在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學者型教師方面也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混合式對分課堂; 大學英語; 教學反思
【Abstract】Teaching reflec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t not only develops new ideas in teacher education but also exert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cholar” teacher.
【Key words】Blending PAD learning clas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lection
【作者簡介】付慧 (1977-),女,漢族,碩士,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科技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理論實踐,大學英語寫作。從教以來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2010年-2011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訪問學者,主持自治區(qū)級、地市級教研教改項目4項,參與國家級、省市級項目20余項, 2012年自編講義獲內蒙古科技大學優(yōu)秀講義稱號,2013年獲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材建設基金,編著教材1部,譯著1部,該譯著獲全國學生工作優(yōu)秀著作二等獎,2014年建立并負責本校翻譯理論實踐與英語寫作教學團隊。2016年,譯著(包含在《人文社科學術叢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叢書>》中)獲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政府獎三等獎;丁朝霞(1977-),女,漢族,碩士,內蒙古集寧人,內蒙古科技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從教以來發(fā)表論文11篇,主持省市級項目4項,參與省市級項目10余項;安孝婕(1970-),女,漢族,碩士,內蒙古赤峰人,內蒙古科技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從教以來發(fā)表論文6篇,主持地市級項目2項。
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對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終身學習。教師進行終身學習的途徑有:參加正規(guī)化培訓;校本培訓研修;個體自主發(fā)展等。其中,課堂教學反思是教師個體自主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一、混合式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所謂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實現二者優(yōu)勢互補的一種學習方式。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強調師生雙方主體性發(fā)揮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教授,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案籼糜懻摗笔菍Ψ终n堂的主要創(chuàng)新。
混合式對分課堂是在對分課堂(PAD,即presentation講授、assimilation內化和discussion討論)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利用互聯(lián)網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之前加入了本單元知識框架、重點、難點以及作業(yè)要求,在內化吸收環(huán)節(jié)利用網絡布置詞匯、口語、聽力作業(yè),同時教師進行線下面對面答疑輔導;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即第二次課)任務小組展示作業(yè),小組成員互評、全班同學提問,教師點評、評分,以及告知學生下一次面授的內容(要點與重點),然后是新一輪的講授、內化和討論環(huán)節(jié)。
二、教學反思過程詳述
教學反思指教師批判性地、富有想象力地回顧過去,能對事件的因果關系進行思考,并制定下一步教學計劃。撰寫教學日志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下面節(jié)選混合式對分課堂教師教學日志一則具體舉例說明。
2018年3月7日 第二周 周三1,2節(jié)課 上課班級:2017化工漢語B班學生單詞講解環(huán)節(jié),absorb中的字根為sorb,不是ab, absorption是absorb的派生詞,不是同根詞。
思考:學生不明白前綴和字根的區(qū)別,以及派生詞和同根詞的區(qū)別。
下一次課教師教學任務設置:概念澄清(前綴、字根、后綴以及派生詞和同根詞講解示例)和工具書推薦(英語字根詞典和在線字根詞典)。
除了撰寫教學日志,組織備課教師小組討論、記錄學生意見反饋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反思途徑。
備課教師小組討論的問題往往是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問題,例如如何有效管理課堂(關于學生遲到和上課玩手機等問題)和如何加強過程性評估的管理手段等問題。關于管理學生遲到的問題,老師們采取了藍墨云班課點名,以及隨機發(fā)布測試題的方式,還有的老師建議定期公布考勤結果和平時成績記錄;關于過程性評估的管理手段老師們提出了利用批改網布置寫作任務、記錄平時成績,還有布置拍攝口語微電影和朗讀音頻作業(yè)以及詞匯日志作業(yè)。這些討論得出的應對措施重視外語教學中的“說”和“寫”,不但有利于解決我校大學外語教學費時低效問題,而且有效抵抗了我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語言磨蝕。這里著重介紹一下詞匯日志作業(yè)。
詞匯日志作業(yè)最早是由上海理工大學的何玲教師依據對分課堂教學理念設計的,何玲老師將之稱為“亮考幫”作業(yè)。該作業(yè)模板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language points,展示學生感興趣的或者新掌握的生詞和短語(10-15個),要求利用該詞匯造句;第二個部分be my student, ask at least two questions to challenge your group members,要求學生就自己掌握的知識點提問,并給出問題的答案;第三個部分be my teacher, ask at least two questions or puzzles of which you want to get answers from your group members,要求向組員提問并尋求答案;第四部分我還想隨便寫寫(中英文均可,英文最佳),談談本單元的學習感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哪些知識對自己最有用,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自己有哪些可以改進,老師有哪些可以改進,其他意見或建議。例如,在上學期的詞匯日志中,學生普遍反映學習小組成員超過六人,會造成分工不明確、“搭便車”的麻煩,認為四人一組是非常好的組合。所以,雖然教學班級班容量大,本學期備課小組的教師還是堅決執(zhí)行了四人一組的分組原則,因此,本學期小組學習任務實施非常順利。此外,本學期(新視野大英二)的第四、第五單元的背景知識拓展頗受學生好評,很多學生在“隨便說說”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表示受益匪淺,應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重視學業(yè)、戀愛時應該注重三觀一致,強化理財意識,明白開源節(jié)流的重要性,表示要努力學習,爭取獲得獎學金和與導師合作的機會,學會理財,感謝老師的背景知識拓展等。
詞匯日志作業(yè)不僅形式靈活、批閱方便,而且極大地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朋輩學習和合作學習,同時方便教師監(jiān)督管理線下和課下學生作業(yè)的進度和質量,此外第四部分的內容也是記錄學生意見反饋的重要來源。由于詞匯日志作業(yè)每個單元都有,因此這種意見反饋比較及時、準確、客觀,方便教師確定教學重點,及時調整教學任務設置和教學的手段以及方法。
記錄學生意見反饋的途徑還有隨機訪談和結業(yè)時的課程建議,但是,這兩種方法的效果不及“亮考幫”作業(yè)的“隨便說說”環(huán)節(jié)。
三、結語
積極開展教學反思有利于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提升駕馭、應變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學反思也是改進教師教學行為、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混合式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既是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教學反思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希望本文基于混合式對分課堂大學英語教學所做的教學反思,能夠為大學英語教學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37.
[2]曹曉君.“對分+翻轉”混合式轉動課堂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8(2):13.
[3]王毅,黃仕會.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現狀調查[J].外語研究, 2016(5):70-71.
[4]付慧,陳梅梅.我國西北偏遠地區(qū)大學外語教學費時低效原因探析及其應對措施[J].語文學刊,2016(7):114-115.
[5]姜艷艷.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語言磨蝕的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分析[J].外語論壇,2010(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