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因其短、小、精、趣的特點而被廣泛運用與課堂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不同類型和作用的微課。在學生學習詞匯、語法和語音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課前先學、課中助學、課后補學。
【關鍵詞】微課;詞匯教學;語法教學;語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49-0073-02
【作者簡介】錢晶晶,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江蘇如皋,226500)教師,一級教師,南通市英語學科帶頭人。
微課的特點是“短、小、精、趣”,內(nèi)容多為圍繞課堂內(nèi)外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的獨立、完整、有針對性的講解。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樣態(tài),微課能夠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整合課程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因而被廣泛用于日常教學中。下面,筆者談談微課在英語詞匯、語法、語音教學中的運用。
1. 將微課運用于詞匯教學。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是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目前,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脫離語境教詞匯,授課方式單一,詞匯教學缺少連續(xù)性,而學生普遍反映單詞難以記住,容易遺忘。鑒于此,筆者所在的教研組充分利用微課簡短、精練的特點,制作了一系列的詞匯類微課,結果證明,將微課合理運用于詞匯教學,對提升詞匯教學的實效頗有幫助。
例如:“看病”是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4的主要內(nèi)容,為了降低課堂教學難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所在的教研組制作了微課“ache家族大團圓”并讓學生課前先學:提供相應的情境,將各種抽象的病情類單詞借助形象直觀、情節(jié)生動的家族人物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與復合詞“身體部位+ache”的發(fā)音、詞義、拼寫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lián)系。再如: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7的詞匯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月份,我們借助微課程簡短、靈活的優(yōu)勢,在課上和學生一起將這些互相之間有邏輯關聯(lián)的詞匯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如此便方便了學生對這些詞匯的分類、整理和記憶。 詞匯轉(zhuǎn)換是小學高年級的常見題型,但單憑課堂學習許多學生顯然無法完全“吃透”這些解題技能。因此,學生可以利用微課的自主任務學習單、進階練習等輔助性資源來進行課后“補學”,從而讓學生鞏固內(nèi)化詞匯知識。
實踐表明,課前運用微課“先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中運用微課“助學”,有效分解了詞匯難點;課后運用微課“補學”,鞏固了學生課堂詞匯學習效果。
2.將微課運用于語法教學。
譯林新版《英語》從五上起,每個單元均開設了Grammar time板塊,呈現(xiàn)每個單元的語法知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英語語法教學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學生或被直接灌輸語法規(guī)則,或“被進行”大量的語法練習。加之受到課時限制,部分學生學習語法知識猶如霧里看花,“理了還亂,下課就忘”。如何進行高效的語法教學?微課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路徑。
例如:“交通出行方式”是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4的語法內(nèi)容,其知識點涉及交通工具、地點名稱、出行方式,以及能夠正確使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稱進行介紹,內(nèi)容豐富而復雜。如果僅僅利用語法板塊的單詞、句型進行重復操練,勢必導致學生的語法學習零亂無序。因此,筆者以“交通出行我知道”為主題,制作了約八分鐘的“先學”微課。在該微課中,學生先以聽聲音、猜謎語的形式猜一猜日常交通工具;再通過游戲“快速反應”,用“by+交通工具”說一說出行方式;接著以繪本的形式呈現(xiàn)學生所熟知的動畫人物的對話,從而總結不同人物的出行方式;最后以“Green life, Starts from me”提升主題。在學生充分“先學”的基礎上,教師的語法教學可分為三個步驟:通過問答形式檢查“先學”,分組合作鞏固內(nèi)化,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延伸,如此便有效提升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
微課是語法教學的有效“墊腳石”,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可結合自身特點有選擇地多學或快學;課堂是微課的內(nèi)化提升,學生可以在“先學”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得到教師針對性的指導。因此,我們應找準微課和課堂教學的連接點,統(tǒng)籌安排微課和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并智慧地將這些知識“生活化”“立體化”“趣味化”,幫助學生感悟語法意義、歸納語法規(guī)則、內(nèi)化語法知識。
3. 將微課用于語音教學。
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自然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diào)能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大量聽音、反復模仿和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音習慣。在日常教學中,多數(shù)語音課采用如下授課模式:錄音跟讀、小組朗讀、總結回憶、例詞造句。筆者認為,由于缺乏真實的語言情境和閱讀環(huán)境,這樣的語音教學僅僅停留在朗讀生詞和了解發(fā)音規(guī)則的層面上,學生即便能夠?qū)φZ音板塊倒背如流,他們的閱讀、拼讀能力也無法得到相應的提升。針對以上問題,教研組基于學生對語音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有效利用微課趣味性、靈活性、針對性強的特點,創(chuàng)設相對真實或半真實的語言情境,豐富操練形式,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能提升了其閱讀能力。
例如:譯林新版《英語》四下Unit 1語音板塊內(nèi)容為字母“a”在開音節(jié)中的發(fā)音,我們制作了時長約七分鐘的微課,以豐富課堂教學中語音操練的形式。微課內(nèi)容如下:在學生基本掌握發(fā)音規(guī)則之后,視頻呈現(xiàn)“a+輔音字母+e”的單詞拼讀器,輔音字母每三秒鐘變化一次,學生根據(jù)畫面的變化,拼讀隨機生成的單詞。從個人嘗試自主拼讀,到組內(nèi)互相檢測,再到班級拼讀競賽,增加訓練的密度與廣度;在完全掌握開音節(jié)字母“a”的發(fā)音規(guī)則之后,視頻呈現(xiàn)之前學生拼讀的部分單詞的圖片:grapes, snake, plate, lake,要求學生運用盡可能多的已拼單詞來描述畫面。這幾幅圖看似沒有關聯(lián),但是由于教師創(chuàng)設了相對完整、真實的場景,足以提供給學生想象和表達的空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得以有效提升,“The grapes on the plate are for the snake.”“Wow, this is a long snake, it is near the lake. It wants to eat the grapes on the plate.”如此,學生的語音思維更縝密,學習熱情也更高漲。
語音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拼讀和自主閱讀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合理選擇與課堂語音板塊相契合的歌謠、故事、繪本來進行課后“補讀”。例如: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2語音板塊內(nèi)容為字母組合“tr”在單詞中的讀音。筆者制作了約五分鐘的繪本微課“孩子們眼中的萬圣節(jié)”,并讓學生復習鞏固所學語音。繪本以“Trick or treat?”為主題,文中單詞多含有“tr”及“dr”組合,介紹大人和孩子各自不同卻又各自精彩的萬圣節(jié)活動。該繪本微課配有語音語調(diào)標準地道的錄音,學生可進行自主模仿操練。學生會讀、讀懂繪本之后,微課就要具備一定的挑戰(zhàn)性:配置有圖片的問題,要求學生或根據(jù)繪本,或聯(lián)系實際,或展開想象回答問題,有效檢測語音微課“補讀”的課堂實效。將微課用于小學英語語音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單詞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能夠通過微課課外的“補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語感,激發(fā)其朗讀興趣。
總之,微課能夠讓詞匯教學更扎實,語法教學更靈動,語音教學更高效。所以,我們應該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設計出最適合于學生的英語微課,找到微課與課堂教學的最佳契合點,將微課的作用最大化,從而提升課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