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紅
【摘 要】《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作家簡·奧斯汀所寫,他的作品輕松詼諧,并且有戲劇性的沖突。簡·奧斯汀一直生活在非常封建的鄉(xiāng)村,雖然家庭條件很好,但是朋友不多,所以他的作品大多局限于鄉(xiāng)紳女兒戀愛結婚的故事當中。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封建勢力的觀點。簡·奧斯汀的小說出現(xiàn)于19世紀,反映了當時英美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栋谅c偏見》一直以來很受歡迎,并被廣泛閱讀。
【關鍵詞】戲??;傲慢與偏見;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016-02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文學作品在創(chuàng)造上的特點以及語言的特色都在文學界享有非常高的榮譽,當時被譽為“可以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傲慢與偏見》的寫作風格在當時的英美文化中也有比較大的代表性。在18世紀時的英美文學主要以“哥特式小說”為主,到了18世紀末期,簡·奧斯汀的小說可以說是破舊立新,主要是以現(xiàn)實主義為主,到了19世紀,優(yōu)秀的小說家把這種現(xiàn)實主義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
一、十九世紀初期英美文學背景
十九世紀初期,英美文化背景下的小說逐漸走向了昌盛,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也出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的文學小說家,比如簡·奧斯汀、狄更斯、勃朗特姐妹、薩克雷等等。文學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經(jīng)過特定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以及人類的風土人情的影響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傳承載體。世界是個多元化的文化圈,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東方有東方文化的特點,西方也有西方文學的特點。文學作品的豐富發(fā)展,隨之而來的針對文學作品的評論也越來越豐富。
二、戲劇《傲慢與偏見》的簡介
在英國一個小鎮(zhèn)上住著班納特家族,這家有五個可愛的女兒,平靜的生活隨著搬來的新鄰居打破了。新鄰居賓利是個有錢的單身漢,在一次舞會上對鄉(xiāng)紳班納特的大女兒簡一見鐘情,班納特太太得知此事后十分開心。當時賓利的好朋友達西也一同去參加了舞會,達西長得一表人才并擁有很多的財富,達西的金錢是賓利的好幾倍,舞會中的眾多姑娘都向他投去愛慕的目光,但是達西沒有請她們做舞伴,因為他傲慢地覺得這些女孩不配,當然也包括了簡的妹妹伊麗莎白。當時達西覺得伊麗莎白長得可以“容忍”[1]。簡的妹妹伊麗莎白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女孩,她也沒有理睬這個傲慢的家伙。時隔不久,達西覺得伊麗莎白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并對她產(chǎn)生了好感。之后不久又有一次舞會,這時候的達西已經(jīng)愛上了伊麗莎白,他渴望與伊麗莎白共跳一曲,并且邀請她跳舞,伊麗莎白同意后,達西更是喜歡這個姑娘了。賓利有個妹妹,叫卡羅琳,卡羅琳一心想成為達西的妻子,但是傲慢的達西從不正眼看她。關注達西的卡羅琳發(fā)現(xiàn)達西喜歡伊麗莎白后,十分憤怒,她覺得自己才配和達西在一起。當時達西雖然喜歡伊麗莎白,但傲慢的達西卻打心底認為伊麗莎白的母親和妹妹們十分無理,并且粗俗,喜歡伊麗莎白卻看不上她的家人,達西覺得伊麗莎白的姐姐簡喜歡賓利是出于別的原因,曾勸說賓利放棄簡。相對于剛結識的姑娘,賓利自然更相信自己的朋友,妒忌心很強的卡羅琳也勸說哥哥不要相信簡,于是賓利獨自去了倫敦。班納特家族只有五個女兒,按當時的法律,她們不能繼承家族的財產(chǎn),因此班納特家產(chǎn)只能由柯林斯繼承,柯林斯是他們家的遠房親戚,一個諂媚的小人,他覺得自己可以挑選班納特的女兒做妻子,所以向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之后,馬上與伊麗莎白的好朋友夏洛特結婚了。一次,姑娘們聽說民團聯(lián)隊要來了,十分高興,這里面有個青年軍官威克漢姆,長得挺英俊的,因為他還造成了伊麗莎白對達西的誤解。事情是這樣的,威克漢姆的父親是達西家的總管,達西的父親曾在遺囑中建議達西給他一筆財產(chǎn),讓這孩子過得體面一些。而這筆財產(chǎn)卻被達西吞沒了。雖然這是一個誤會,但伊麗莎白聽后對達西十分反感??铝炙狗驄D知道兒子喜歡伊麗莎白,就請伊麗莎白去他們家做客,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姨媽凱瑟琳夫人偶然相遇了,凱瑟琳夫人,也就是卡羅琳的母親,邀她去她家的羅辛斯山莊做客,這次伊麗莎白見到了達西[2],達西終于認清了對伊麗莎白的感情,并且向她求婚,達西的態(tài)度依舊傲慢,由于伊麗莎白之前對達西有誤會以及本身就有偏見,于是堅決地拒絕了他。伊麗莎白的拒絕讓達西第一次認識到驕傲所帶來的后果,無助的達西離開了,留下一封信作,他承認賓利離開和他有直接關系,并且認為簡對賓利有企圖,同時也解釋了威克漢姆的謊言,是威克漢姆自己把那筆遺產(chǎn)花掉了,曾經(jīng)勾引達西的妹妹去私奔。伊麗莎白讀信后心情很復雜,愧疚又尷尬。一年后,伊麗莎白和親戚來到達西的莊園,通過管家了解到達西在當?shù)睾苁苋藗冏鹁?。伊麗莎白在樹林中偶遇達西,這時候的達西十分謙卑有禮,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也就逐漸消除了。這時伊麗莎白得知小妹莉迪亞和欠一屁股債的威克漢姆私奔了,她怕達西會更瞧不起自己,但達西知道這件事情以后便想辦法替她解決了問題。伊麗莎白徹底愛上了達西。賓利和簡也重新在一起了。這時卡羅琳的母親匆匆趕來,粗魯?shù)夭辉试S伊麗莎白和達西結婚。伊麗莎白斷然拒絕,達西誠懇地再次向她求婚[3],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三、英美文化背景下的《傲慢與偏見》
(一)從英美文化看人物特點
《傲慢與偏見》這部戲劇中班納特家族以及達西家族等是人物故事背景的主線,作者針對人物的塑造沒有抽象的手法,而是通過生活中的趣事來把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對人物的描寫主要是運用了簡單明了、詼諧的特點,奧斯汀能把生活中平凡的家長里短描述得極具藝術性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是息息相關的[4]。在十八世紀末期到十九世紀初期,英美文化的主要特點是通過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的婚姻觀和價值觀。在《傲慢與偏見》這部喜劇中,當班納特家搬來了新鄰居后,班納特夫人顯然特別激動,當賓利出場時,奧斯汀對當時的描述是這樣的:“每個單身又富有的年輕人總想有個妻子?!边@句話極具諷刺力,但是又可以體現(xiàn)出當時的文化背景,大多年輕的姑娘不在乎男子的相貌、性格,更多的是在乎他的收入,如果該單身的年輕人很富有,姑娘們就會把他當成夢寐以求的對象。奧斯汀所在的時代正是“紳士化”的時代,因此在戲劇《傲慢與偏見》中的人物特點,也正是當時英美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特點。戲劇中凱瑟琳夫人這樣說過:“我的女兒和我的外甥是天生一對,他們的母親出身于同一個貴族世家,父親雖然沒有爵位,但是也是很有地位的名門世家,他兩家都有巨額資產(chǎn)”,凱瑟琳夫人的這段話顯示出來的是她對“門當戶對”的盲目自信,這十分明朗地體現(xiàn)出了文中幽默與諷刺相結合。這一對話也正好印證了英美文化背景下當時人們生活的具體特點。endprint
(二)從英美文化看寫作特點
在《傲慢與偏見》中,作者簡·奧斯汀主要運用了幽默與諷刺相沖突的寫作手法,通過現(xiàn)實生活背景,對文中人物之間的對話的描寫,因此也奠定了全文的諷刺基調。比如說達西與伊麗莎白是情侶,但是在戲劇的開篇,達西對伊麗莎白傲慢,而伊麗莎白對達西有偏見,因此他們的對話就十分經(jīng)典,在盧卡斯舉辦的舞會中,對伊麗莎白產(chǎn)生興趣的達西邀請伊麗莎白跳舞,但是伊麗莎白卻給出“達西先生太客氣了”這樣的回答。這句話體現(xiàn)了伊麗莎白對達西的諷刺,在第二次舞會時,伊麗莎白看似恭維達西說:“一直覺得我們兩個性格很像,我們兩個都不愛交際,也不愛說話,說一句就想說得一鳴驚人”。這句話實際上也是諷刺了達西的傲慢。后來達西對伊麗莎白求婚時也一直沒改傲慢的性格,即便求婚也提及了伊麗莎白的家庭和她的母親,在英美文學中,幽默與諷刺的特點是十分常見的特點,諷刺就是通過表達與現(xiàn)實相反的觀點來達到突出想法的特點,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把這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5]。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文學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所以戲劇《傲慢與偏見》的文學特點也就是當時英美文學的特點。
(三)英美文化下的不同性別的語言特點
在戲劇《傲慢與偏見》中,日常的對話和社交中的禮儀中有很多對話,簡·奧斯汀對戲劇中人物的刻畫都描寫得十分細致,比如說班納特太太與達西先生的對話中,班納特太太多以“親愛的”開頭,這就體現(xiàn)了女性在說話時大多數(shù)都會表現(xiàn)得十分親切,班納特太太日常生活中的講話也十分夸張,所以班納特太太的對話經(jīng)常是以感嘆號結束,這也代表了一類人的語言特點。作為丈夫的班納特先生就十分冷靜,他的語言基本就是不理睬[7],或者直接拒絕,這也是男性在語言表述上的特點,簡潔明了。伊麗莎白在達西求婚后對達西說“你是在告訴我,你喜歡上我,違背了你的意識?違背了你的理智?違背了你的性格?”這就可以看出,在男性與女性的交談過程中,女性大多會以很多問句來表達質疑。在男性之間的對話火藥味會比較濃,在舞會時,達西表達自己不喜歡舞會,而威廉卻堅定地表示自己曾看到過達西跳舞,甚至有些咄咄逼人,這就可以可看出,相對女性,男性之間的對話會更加有敵意[8]。
(四)社會背景下的英美文學
在十八世紀末期到十九世紀初期,英美文學之前還是一種“哥特式”的文學,隨著簡·奧斯汀等作家出現(xiàn),才強勢地打破了這種局面,當時的戲劇文學作品也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英國的國王喬治三世與喬治四世分別統(tǒng)治了英國,在此期間,由于拿破侖的影響,英國長期處于外戰(zhàn)爭狀態(tài),國內正處于工業(yè)革命時代,社會變革在悄悄地發(fā)生,民眾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革命也初步完成,農(nóng)業(yè)商品化也逐步提高。所以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文化水平也是蒸蒸日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內容也更加趨向資本主義,男性主要以“紳士”化描寫,女性多以“夫人”、“小姐”來描寫。
四、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戲劇《傲慢與偏見》分析:語言特點是幽默與諷刺并存,《傲慢與偏見》中的語言特點也是當時英美文化中的語言風格。文學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經(jīng)過特定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以及人類的風土人情的影響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傳承載體。像這種極具時代代表性的作品,尤其能體現(xiàn)出當時文化背景,同時也是當時英美文化的寫照。
參考文獻:
[1]呂代珍.《傲慢與偏見》中的語用學滲透——言語行為理論和違背合作原則的體現(xiàn)[J].巢湖學院學報,2007(06).
[2]徐曉瑩.對《傲慢與偏見》會話含義的語用學分析[J].2009(11).
[3]Meng mind.the social power embodied in the devi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J].2011.
[4]Fu Jingchuan.Sixty-one lectures on foreign literature[J].Jili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press,2005.
[5]Liu Xiangyu.Selton's the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of Raman series[J].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0.
[6]Peeler.the cycl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 a historical review album[M].Wang Changro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7]Gao Fen.The source and flow of Western modernist literature[J].Ningbo:Ningbo press,2014.
[8]Pride and prejudice[J].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05 issue of 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