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國祥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青少年接受新理念、獲取新知識、運用新技術(shù),比起年長的人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一些天資聰慧者早早成為學霸、積累可觀財富、圈粉無數(shù)、名氣沖天。但是,他們的口舌之快,折射價值觀不成熟,掩飾不住見識短淺、自負輕狂、漠視人文、低估別人、自制力弱等性格缺陷。有些家長急于孩子成龍成鳳,一些“假性成熟”的言行有可能得到寬厚者的不當應(yīng)合,甚至經(jīng)媒體宣傳和輿論放大,從而獲得一定程度的縱容。越是時代的寵兒,越有可能要付出未來的代價。歷史上的“傷仲永”是最具借鑒的標本。關(guān)注這一問題是未成年人保護的應(yīng)有之義。一個成熟社會,既要防止拔苗助長,也要注意早慧早衰。以理解之名一味包容年輕人的輕狂,那不是保護,是傷害,隱憂無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