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數(shù)學廣角——推理”;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22—0127—01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廣角的內容”中的一節(jié)內容“推理”,主要要求學生能根據(jù)提供的信息進行判斷、推理并得出結論,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運用排除法。教材試圖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簡單事例,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并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本節(jié)課立足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在問題設計的難度上都不是很大,一般都有一個可以直接判斷的條件,學生只要找準關系句,就能較為輕松地推理出其他的相關結論,讓學生親身經歷對生活現(xiàn)象判斷的過程,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筆者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努力做到“好玩”,讓學生在玩中獲取知識與能力。
一、在“猜想”中逐步引入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利用自己班級的雙胞胎兄弟,以他們?yōu)榍腥朦c引出新課中 “猜一猜”的活動。筆者出示雙胞胎兄弟的照片,讓大家猜猜誰是哥哥、誰是弟弟。由于是自己班的同學,學生們一下子興致盎然。筆者先讓學生“瞎”猜,他們仔細辨認還是猜不對。最后學生強烈要求教師提供線索,于是,筆者給了他們線索——其中一個說“我不是哥哥”,學生很快猜出了正確的答案,并有條理地說出了自己的分析,學生從中領悟到了“猜想”要根據(jù)前提條件去推理。這個猜想環(huán)節(jié)與本課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為學習新課奠定了基礎。
二、在“交流”中得以提升
教學例1時,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前置小研究,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理清信息。接著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從眾多的信息中選擇關鍵的信息推理出結論。通過讓學生交流想法,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然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推理過程。
三、在“游戲”中達到內化
游戲活動是學生的至愛,所以在“玩中學”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方式。結合這一特點,筆者改變了常規(guī)的鞏固練習的形式,而是以“小偵探在行動”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化身偵探,去偵破一個個案件。學生們的熱情和使命感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在小組內熱烈地討論并發(fā)揮集體的智慧,爭當?shù)谝粋€偵破案件的團隊。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鞏固了推理的方法,進一步提升了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及數(shù)學表達的能力。
四、在“設計”中得到深化
用推理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幾個問題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設計一道推理題,這是對推理知識的深化,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思維訓練上升了一個層次。
五、在“思考”中學會感悟
“小偵探在行動”的第三題是尋找愛心天使:
教師節(jié)那天早晨,老師的講桌上多了一盆鮮花,是誰放的呢?
線索一:肯定是前一天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同學放的。前一天放學后,只留下了三名值日生。
線索二:三名值日生是周永浩、段詩羽、李京。
線索三:周永浩說:“我不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
線索四:李京說:“我也不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但我比周永浩走得早”。
誰是第一個離開教室的?誰又是那個愛心小天使呢?
看似無意,實則有心。把愛的教育融進一道小小的推理題當中,在推理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思考,在思考中還學會了感悟,教師不做過多的說教,但相信學生們在推理這道題、在尋找那個愛心小天使的過程中,不僅用腦還會用心,并且內心會有一些變化。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