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我有幸在臨沂五小賽區(qū)觀摩了臨沂市羅莊區(qū)“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在全區(qū)倡導“語文主題學習”的背景下,這次盛會無疑是我區(qū)開展“語文主題學習”的一次精彩紛呈的重要成果展示,而我作為語文學科的一位“新人”,也在這短短一天中深感受益匪淺。
從接觸“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到底指的是什么?人教社陳先云主任列了這樣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清單: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初步審美能力。崔巒老師也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分為四個方面進行解讀:1.人格雛形的培養(yǎng);2.培養(yǎng)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書);3.提升閱讀素養(yǎng),激活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特別是讀整本書的習慣;4.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語文教師,我理解的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是在大量閱讀的前提下,著重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人文情懷和文化修養(yǎng)。反觀以前的語文課,雖然我一直自認為對語文學科研究不深,但是印象中傳統(tǒng)意義上“出色”的語文課,常常陷入偏重情感體驗或是能力培養(yǎng)兩種極端的怪圈中:學生感動得涕淚俱下,如何表達卻茫然不知,抑或是語言訓練扎實到位,學生對文本的感知和情感體驗卻不足。平衡人文點和語用點,使其能在共同主題的引領下和諧統(tǒng)一,是我所理解的“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應達到的最基礎的標準,也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
一、人文整合點要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人文整合點也可稱為人文主題,教材本身編排的內(nèi)容就是按照人文主題來設定的,包括“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和語文課外讀本也都是按照這種主題形式來編排的。所以這一點的確立相對最容易。一天聽課下來,我也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課例都抓住了這一點,例如劉振紅老師的“學會看病”一課,以1+x的形式將《剝豆》《孩子,我為什么打你》《寫給母親的詩》等進行整合,讓學生從中體會深沉的母愛;葉超老師的“慈母情深,學會看病——走進深深的母愛”也以1+1的形式將兩篇略讀課文進行整合,讓孩子對比體會兩種母愛的形式,從中體會深深的母愛;廖淑敏老師的“狼牙山五壯士”從愛國主義出發(fā),整合《八百壯士守四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錢茜老師的“濃濃思鄉(xiāng)情”也是在整合《鄉(xiāng)愁》等思鄉(xiāng)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深沉情感。這些人文整合點的確立,都符合五、六年級學生發(fā)展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人性之美,體驗真善美,形成初步的審美體驗。
二、語用點的確立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和根本任務是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用觀是語文學科所特有的,強調(diào)的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而運用是目標,學習是過程。所以,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語文課堂中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引導學生親歷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我所聽課的賽區(qū)全部是五、六年級的課例,總體對于語用點的提升是比較充分的,例如葉超老師在“慈母情深,學會看病”中通過關鍵詞來概括文意,理解文意;廖淑敏老師的“狼牙山五壯士”從人物群體描寫入手,通過對“逐一描寫”“整體描寫”“人物特寫”三種方法的梳理,讓學生對人物描寫有了清晰而準確的認識;陸紅老師的“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滲透“以物傳情、以事傳情”表達方法;趙娜老師“人物描寫一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通過對人物的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的分析,讓學生對人物描寫的方法有了較深的體會。這些都是一線老師對教學文本語用點的深入挖掘和有效探索。當然,也有個別課例對語用點的挖掘較為分散,或是沒有達到學生語言運用訓練的目的,但是老師們對于語用點的重視和探索而付出的努力值得我們敬佩。
三、閱讀體驗方法的整合點要有助于學生的終身閱讀發(fā)展
人文點和語用點是教師們普遍較為關注的問題,但是往往忽略了閱讀方法的整合點。前不久在臨沂市樸園和杏園小學舉行的全市“語文主題學習”展示中,樸園小學的報告就提出“閱讀方法的整合點”這一理念,也就是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既然要以大量閱讀為基礎,那么教給學生如何讀就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劉振紅老師在“學會看病”一課中引導學生讀出母親的后悔、忐忑、譴責等不同語氣;董月老師在“走進人間愛”一課中引導學生讀出洪水的可怕、老人的堅定語氣等;同時值得關注的是,趙娜老師的“人物描寫一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里運用了一種“評書式歌訣誦讀法”十分亮眼,教師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精彩展示,讓學生領略了一種新穎的誦讀方法,引導學生閱讀能力和人文體驗的雙重提高。但稍有遺憾的是,學生在學習中沒有體會到這種誦讀方法的精華,所以誦讀展示時流于形式,過于追求誦讀的速度,最終沒有將這一環(huán)節(jié)打造成真正的亮點。這其實也暴露出本次聽課中的一個共性問題,很多教師對于閱讀方法的指導并不具體、明晰,除了引導學生多種方式朗讀之外,具體的朗讀方法并沒有進行重點強調(diào)。我想,這是我們接下來應該認真思考和研究的一個方向。
以上就是我本次學習中一些粗淺的見解。在“語文主題學習”中,結合學生的實際、內(nèi)在需要進行課堂教學探索,才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相信在人才輩出、百家爭鳴的今天,將會有更多的優(yōu)秀教師致力于語文教學的研究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第六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李杰杰
E-mail:731836457@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