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玲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健康是重中之重,小兒與成年人不同,年齡較小且心智不成熟,生病住院后,護理方式也需要作出改變[1]。小兒語言表達能力較低,很多情況下成人難以理解,并且對疾病耐受力差,所以,必須給予兒科患兒有效的護理措施,促進患兒身體恢復。本文選取61例我院兒科患兒,研究優(yōu)質兒科護理對改善護患關系的效果。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兒科患兒61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1例與觀察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2 ̄12歲,平均年齡(6.23±2.54)歲;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6.07±2.33)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及疾病的認識,遵醫(yī)囑給藥等。
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①根據患兒身心特點,創(chuàng)建符合患兒心理及行為的病房環(huán)境,可以設置一個患兒活動時,在病房墻上添加具有柔和色彩的圖案,也可以加入小動物圖案,在電視中播放患兒感興趣的動畫片,創(chuàng)建良好的病房換將。在醫(yī)院墻壁上張貼溫馨提示語,減少患兒及家屬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提高治療依從性,拉進護患關系[2]。②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其樹立正確的護理服務態(tài)度,在于患兒及家屬交流時,態(tài)度和藹,不能頂撞患兒及家屬,針對需要幫助的患兒,不能推辭,必須給予幫助。如果患兒及家屬對疾病或治療存在疑問,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傾聽,滿足基本需求。積極與家屬進行溝通,提高家屬對護理的信任感,緩解護患關系。③兒科護理人員面對的患者為兒童,與其他科室不同,兒童不能對自身情況進行準確的描述,并且在治療過程中依從性差,對家屬的依賴性大于護理人員,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與家屬的交流,注意語言技巧,解答家屬疑問,理解家屬心情,防止發(fā)生不必要的糾紛。④患兒在治療的過程中,家屬常常出現(xiàn)焦慮不安情緒,在進行輸液操作時,如果不能一次進針,患兒家屬會出現(xiàn)激動情緒,降低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及治療依從性,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提高家屬信任感,積極配合治療[3]。
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總分100分,分為不滿意(0~59分)、滿意(60~89分)、非常滿意(90~100分),主要針對患兒家屬進行調查。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非常滿意10例,占33.33%,滿意18例,占60.00%,不滿意2例,占6.67%,總滿意28例,占93.33%,對照組非常滿意7例,占22.58%,滿意16例,占51.61%,不滿意8例,占25.81%,總滿意23例,占74.1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0749,P=020452<0.05)。
隨著人們健康生活理念的不斷加深,家屬及患者對住院期間的護理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醫(yī)院所有科系中,兒科較為特殊,一是患兒不能對自身情況進行清除準確的描述,二是家庭對孩子健康的重視程度較高,很多家屬因為不能忍受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哭鬧而與護理人員發(fā)生糾紛,加重了護患關系緊張程度[4],所以,增加了兒科護理的難度,同時也對護理人員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結果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33%,對照組74.1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改善護患關系,要求醫(yī)院必須提高整體文化環(huán)境水平,注意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指導,使其具備服務意識,轉變服務理念。針對兒科護理的特殊性,兒科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及熟練的操作水平,還要提高責任心,主動為患兒及家屬提供服務,加強與家屬的溝通,告訴治療進行,改善護患關系,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糾紛。優(yōu)質兒科護理將患兒需求作為重點,注重與患兒及家屬的交流,改善病房環(huán)境,根據患兒需求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應用語言技巧及和藹的態(tài)度做好解釋工作,減少患兒及家屬不良情緒,提高信任感,促進護患關系的改善。優(yōu)質護理服務為患兒提供高品質的護理服務,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了滿意度,同時也增強了護理人員工作信心。保持心情舒暢,以更好的面貌面對患兒及家屬,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優(yōu)質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好,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增進了護患關系,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